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㈢  塞尼加(约前4~65):古罗马哲学家、雄辩家。——译者 

㈣  阿里奥斯托(1474~1533):以所作史诗《疯狂的罗兰》闻名的意大利 

 诗人。——译者 

㈤  出自圣经中《加拉太人书》。——译者 

㈥  奥立弗·高尔斯密 (1728~1774):英国18 世纪中叶杰出的小说家、诗 

     人和戏剧家。——译者 

㈦  笛卡尔(1596~1650):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 

     ——译者'39' 

㈧  卢克莱修(约前99~前50):拉丁诗人和哲学家。——译者 

㈨  大自然持续不断地演变。大自然首先是无机王国的机械和化学活动,接 

     着是植物王国,以及植物的那些麻木的自我陶醉;再接下来就发展到了 

     动物王国。在动物的身上,智力和意识朦胧初开。大自然的发展是从低 

     级开始,逐步迈向更高的一级。到最后,她终于迈出了最终的和最伟大 

     的一步,从而达到了人的级别。人所具备的智力就是大自然发展到了登 

     峰造极阶段的产物;大自然终于实现了她的创造目标。人的智力是大自 

     然所能产生的、难度最大的,同时又是最完美的作品。尽管如此,人与 

     人之间在智力方面却表现出许多明显的梯级差别,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具 

     备最高级的智力。因此,从狭隘和严格的意义上说,极少数人所具备的 

     最高级的智力是大自然创造的难度最大、等级最高的作品;同时,也是 

     这个世界至为罕有、价值至昂之物。拥有如此高度智力的人,头脑具备 

     了至为清晰的意识。世界在他的意识里面得到了清晰、完美的反映。因 

     此,这种得天独厚的人也就拥有了这世界上最高贵、最具价值之物,他 

     们也就拥有了快乐的源泉。与他们的快乐相比较,其他别的快乐简直就 


… Page 51…

                             第二章      人的自身                              41 



     是微不足道的。这种人除了向外在世界要求得到闲暇以外,别无其他。 

     有了闲暇时间,他们就能在不受外界打扰的情况下,精心呵护、擦拭自 

     己的宝物,享受自己的这一份拥有。其他并不属于思想智力方面的快乐 

     都是低级的,这些快乐只会引起意欲的活动,亦即引导人们进入希冀、 

     欲望、恐慌和争斗之中。不管意欲朝着何种方向活动,它都不会不带痛 

     苦地全身而退。另外,一般来说,随着意欲达到了它的目的,我们的失 

     望也就出现了。但伴随着领略思想智力的快乐,我们体会到的只是更加 

     清晰的真理。在思想智力的王国里,认知的活动,而不是痛苦,成为这 

     里的主宰。要领略思想智力的快乐却必须自身拥有智力。并且,一个人 

     所获得的这方面的快乐程度也是根据他的智力程度而定的,因为“世上 

     的精神智慧对于一个没有精神智慧的 [40]人来说,几乎等于零”(拉 

     布吕耶尔,1645~1696 年,写讽刺作品的法国道德学家,著有《品格论》。 

     ——译者)。不过,拥有卓越的精神思想所带来的一个确切的不便之处, 

     就是一个人感受痛苦的能力也伴随着他的智慧而增强了;在那些智力优 

     越的人身上,所感受到的痛苦也达到了最高级。 

㈩  根本上,平庸就是由于在人的意识里面,意欲完全地压倒了认识力,以 

     致达到了这样的程度:认识力完全地服务于意欲。当意欲不再需要认识 

     力的效劳时,亦即不存在或大或小的动因时,认识力就完全停止发挥作 

     用了,这样,人的思想就呈现一片空白。但是,欠缺认识力的意欲是至 

     为普遍的情形,它导致了平庸的状态。在平庸的状态中,只有人的感觉 

     器官和处理感觉材料所需要的微弱理解力才保持活跃。因此,平庸的人 

     每时每刻都全方位地接收所有印象,也就是说,他会眼看耳听所有发生 

     在他身边的事情,甚至最微弱的声响和最微不足道的事情都会立即引起 

     他的注意,就像动物的情形一样。这种平庸形于一个人的外在;从他的 

     脸上和整个身体外部都可以看得出来。通常,完全占据一个人的意识的 

     意欲越低级、自私和彻头彻尾的卑劣,那这个人的外观给人留下的印象 

     就越令人反感。 

11  卢奇安(约 120~180):2 世纪希腊修辞学家、讽刺作家。——译者 

12  柏加索斯:希腊神话中有双翼的飞马,被其足踩过的地方涌出泉水,诗 

     人饮之可获灵感。——译者 

13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译者 

14  指《论道德的基础》)(1840 年)。——译者'41' 


… Page 52…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伟大的幸福论教育家伊壁鸠鲁正确而美妙地把人的需要 



划分成为三类。第一类属于人的天然的和迫切的需要。这类需 



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人的痛苦。顺理成章这一类需要 



也就是食品和衣物,它们比较容易得到满足。第二类需要同样 



是天然的,但却不是迫切的。那就是满足性欲的需要,尽管伊 



壁鸠鲁在《赖阿特斯的报道》中没有把它说出来(在这里我把 



他的学说表达得更清楚、更完整)。要满足这一类需要就相对 



困难一些了。第三类的需要则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迫切的, 



那就是对奢侈、排场、铺张和辉煌的追求。这些需要没有止境, 



要满足这些需要,也是非常困难的。 



      在拥有财产的问题上,要给我们合乎理智的愿望界定一个 



限度,如果不是不可能,那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一个 



人在拥有财产方面能否得到满足并不由某一个财产的绝对数 



量所决定。这其实取决于一个相对的数量,也就是说,由一个 



人所期待得到的财产和自己已经实际拥有的之间的关系决定。 



因此,仅仅考察一个人的实际拥有毫无意义,这种情形就犹如 



在计算一个分数时,只计算分子而忽略了分母一样。当对某一 



样东西的要求还没有进入一个人的意识的时候,这个人完全不 


… Page 53…

                         第四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43 



会感觉到对它有所欠缺。没有这样东西,他照样心'42'安理得。 



但一个拥有百倍以上财产的人,只要他对某样东西产生了要 



求,而又得不到它,那他就会感到怏怏不乐。在这一方面,对 



于一些他认为有可能得到满足的要求,每个人都有他的视线范 



围。他的要求不会超出这一视线范围。处于他心目中的视线范 



围之内的具体之物一旦出现,而他又确信能够得到它,那他就 



会感到幸福。但是如果得到这具体之物存在重重困难,他根本 



就没有得到它的希望和可能,那他就会感觉不幸和痛苦。所有 



在他视线以外的东西,都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影响。因此,穷人 



不会因为得不到巨大的财富而焦虑不安,但富人在计划失算落 



空的时候,不会考虑到自己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财物,并以此 



安慰自己。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海水喝得越多,他就越感到 



口渴。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名声。我们在失去了财富或者安逸 



的处境以后,当我们挺住了最初的阵痛,我们惯常的心境与当 



初相比较,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这是因为:当命运减少 



了我们的财富以后,我们自己也就相应降低了我们的要求。在 



遭遇不幸时,上述过程的确是痛苦方分的;但这个过程完成以 



后,痛苦也就减少许多了,到最后甚至感觉不到了,因为伤口 



已经愈合了。反过来,如果交到好运,我们的期望的压缩机就 



会把期望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