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衰与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药治好的?哪个大夫开的方子?那方子你还留着吗?你们单位还要人吗?你们毛纺厂内部卖毛线吗?……    
    很多人来这个追悼会,同时是为了见人社交的吧。这大概也很正常,也算是死者的一点贡献吧,是她把你们集合起来的。    
    人们久久不散。    
    范丹林与林虹也在礼堂门口的树荫下。范丹林双手插裤兜笔直地立着,这些天我越来越感到有一种忏悔,觉得自己对母亲没尽好孝道。这两天我越来越多地想起童年,母亲那时很爱我,但我长大以后常常和她发生冲突,很疏远。最近几年我才对母亲又亲近起来。我感到自己过去对母亲也缺乏理解,我不该苛求她。现在她离开了,想起她的许多好处。    
    “她当然是很爱你的。”林虹说道。    
    “是,她病危期间还说,如果能看到我和新娘穿着结婚的礼服在床头站一站就好了。”    
    “丹林,你是该结婚了。”    
    “谈何容易。”范丹林耸了耸肩。    
    “又说找不下合适的?”林虹笑了,“你会找到的。”    
    范丹林注意地看了她一眼,“太难了。”    
    林虹感到双方有着的一丝不自然,这一瞬间她也明确了自己应该说什么了:“丹林,我给你提个建议好吗?”    
    “请吧。”    
    “我以为,咱们这代人不必把家庭看得那么至高无上,也不要那么理想化。如果需要——感情上和实际生活上,又有差不多的对象,就可以组成家庭。不能期望什么都在家庭中得到,家庭以外的生活还很多。”    
    范丹林微蹙眉心,思索地看着林虹。    
    “不明白我的意思?我以为,这种事情上过分认真也是一种矫情,我现在就很不愿意结婚。”林虹说道。    
    范书鸿独自呆在家中,吴凤珠再也不会回来了,儿女们又外出了,屋里空空落落。失去了她,这个世界一下显得冷清了。    
    书房里拉着厚厚的窗帘,下午,屋里显得黯淡。他靠在沙发上,听见老式挂钟在嘀嗒嘀嗒地响,只有墙上一轴水仙画陪伴他。细长的剑状绿叶晶莹如翡翠,开着白花亭亭玉立,似乎散着幽香。他喜欢水仙,他的故乡在浙江舟山地区。那里有一座小岛,叫洛迦山岛,相传是南海观音菩萨修功之处。岛上无人居住,只有一座尼姑庵,岛上生长着漫山遍野的天然水仙,每到元旦、春节期间就鲜花盛开,乳白的花被,艳黄的副花冠盖遍山野。离开故乡几十年了,老了。    
    ……帆船朝前驰着,大海颠簸着,他坐在船头眺望着。正青年时代。那儿就是洛迦山岛。一个黑点正在海平面上一点点变大。他抡起衣服兴奋地喊着,好像洛迦山岛能听见他的呼唤?海浪一个个撞着船头,砰砰砰响。每个海浪都是快乐的,无拘无束的。岛越来越近了,看得清了,船可以停靠了。他脱下上衣卷起裤腿,赤着脚往下迈,一腿还骑在船舷上。两腿间至今还留着这一瞬间使劲分开时被抻疼的感觉。然后蹚着齐腰的水朝岛上跑去。后来,船又离了岛,他坐在船尾,海风吹着他,他突然生出一种依恋。岛越去越远了,在海上变成一个点了,最后点也没了,只有茫茫的大海了,虚无了……    
    那像不像人生啊。当你奔赴它时充满激动向往,编织着无数的梦。然而,一旦踏上它时,并不像想象的那般美好,水仙花没有那么茂盛,尼姑庵也挺破陋,可当你离它而去越来越远时,又充满依依惜别的怅惘了,还是它最美好?    
    人生是什么?自己往往看不清自己。吴凤珠的一生结束了,摆在面前清清楚楚了。她的一生有何意义呢?“绝对之探求”?人活着不都在“绝对之探求”吗?不同的人探求的目标不一样,但探求而不得,难道不是人间的苦痛之一吗?佛教讲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五取蕴苦,其中“所求不得苦”不就是指这一点吗?吴凤珠死了,八苦都历经完了。自己呢?除了死苦还没有,病苦还未大至,也都差不多了吧?


下卷:第二部分一个基本原理:缘起论

    吴凤珠病衰的面孔又在眼前浮现。前几天她还活着,现在已化为灰烬,有的已化成二氧化碳飞逸到空中。这个事实太残酷了,让他难以接受;其实又很简单:不过是万物在周而复始地循环。二氧化碳进入植物,光合作用,不又是有机物?植物被动物食用,不又变成更高级的生命?天空,田野,河流,草木,大自然的图画在眼前闪现,无数示意的箭头连成循环的圆圈,表明万物的旋转。云变雨,雨落地,植物根吸入,光合作用,又被叶子蒸发,升到空中变云……他神思恍惚了。    
    “书鸿,给我讲点什么听吧。”吴凤珠在病床上无力地说着,那是几天前的事情。    
    “你要听什么?”他问。似乎什么都讲过了,但什么又都来不及讲了。    
    “讲讲佛教吧。”    
    他是历史学家,写过一本书《佛教在中国的历史》,过去她从未过问过这本书的内容。“佛教,我也并不是太精通,它的教义繁多,从哪儿讲起呢?”    
    “简单的讲讲吧。”    
    此刻,是那天讲述时在记忆中的再演,还是又在幻觉中与吴凤珠重讲呢?恍恍惚惚,混为一体了……    
    佛教是释迦牟尼创始的,他是释迦族的人,释迦牟尼就是释迦的圣人的意思。他的真名叫悉达多,姓乔达摩。他大约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人,是一个王子,他父亲是净饭王。    
    “他是王子,怎么想到创佛教呢?”    
    他从小就习惯沉思,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性格内向吧,爱自省。他看到人和万物活于世,有各种各样的痛苦:生,老,病,死,劳作,饥渴,离别,农夫在烈日下耕作,耕牛在鞭挞下拖犁,鸟兽弱肉强食,都引起他的深思。怎么才能解脱这些痛苦呢?这些痛苦连他当王子的也不能避免。他立志解决这个问题,便放弃了王位的继承出家了。历经千辛万苦,包括多年不成功的苦行,终于在一棵树下悟得了解脱之道,成了佛。    
    “真不可思议……”    
    其实是可以思议的。人活在世上,生命总有两种基本趋向:一是追求快乐、利欲,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二是解除痛苦。人总是用一切方法避免痛苦,减缓痛苦,忘记痛苦,安慰痛苦。我们各种各样的科学,自然的,社会的,不都在教授怎么追求利欲? 有的也在执行解脱痛苦的职能,如医学。但是,人的绝大多数痛苦都是难以解脱的。每个人都有痛苦,人类有很多痛苦,有些人的痛苦尤其深重。于是,如何解脱痛苦的学问也就应需而生了吧。    
    “佛教也是学问吗?”    
    当然,这就是一门解脱痛苦的学问。说简单点,它是解脱老病死痛苦的哲学。    
    “哲学?”    
    它也有一整套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还有一整套伦理规范。它还是一门体系很完整的哲学呢。    
    “真是有意思的说法……”吴凤珠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悉达多怎么就能创始呢?”    
    一方面,他自幼很博学。因为他是王子,受过很好的教育,哲学,文学,数学,他都学过。另一方面,他的天性。他不仅聪慧,而且具有内省深思的特殊思想力。他是一个对痛苦感受很敏锐的人。他不仅自己感受,而且能替别人感受,所以,他才能对如何解除人类痛苦悟出道来。    
    “过去怎么就没听你讲过这样有意思的见解?这么说,佛教的宗旨就是解脱痛苦了?”    
    过去你不愿听嘛。佛教就是想解脱人间之苦。所以,佛教的教义,概括起来就是四谛:一,苦谛,讲世间之苦;二,集谛,也叫因谛,讲苦的原因;三,灭谛,讲苦的消灭;四,道谛,讲灭苦的方法。它的教义虽然是面对整个人类苦难,但最初它更是劳苦大众的宗教,因为世间苦难绝大部分降在他们身上。    
    “那你讲讲佛教教义吧……”吴凤珠半睁着眼躺在病床上,她的目光时而矇眬,时而明净。范丹林也来了,在床边的圆凳上坐下。    
    佛教的全部言教,叫佛法。我先给你讲讲法的定义吧。“法”,梵语是“达摩”。佛教的解释:“法谓轨持”。轨道的轨,保持的持。再具体点,“任持自性,轨生物解”,就是说,每个事物都保持它自有的个性,有一定轨则,表现出来使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