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新保守主义,实际使美国的利益受到损伤,就不足为奇了。】东方各个民族与他们则正好相反,总觉得自己是历史的负恩者。2【2萨评:这里作者并非说东方人忘恩负义,而是强调东方道德中对于国家、家庭的责任比西方要高。】当西方人说到东方人在崇拜祖先时,他们其实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祖先的崇拜,而只是一种仪式,以此来表示人们对过去的一切负恩很多。而且,他们不仅从历史中得到了很多恩惠,即使在与他人的日常接触中,也增加了他们所欠的恩情。这是基本的出发点。尽管我们在关怀、教育、福利甚至是出生各方面获得了特殊照顾,但西方人很少认为自己亏欠世界什么。3【3萨评:这就是培根“人是人自己的上帝”概念的体现。在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中,国家、政府都是服务于人,而不是管理人的机构,因此有天赋人权的概念。东方则不一样,中国古代的地方官称为“牧”,意思是像牧羊人一样管理治下的百姓,和老百姓是明显的上下级关系。这是东方的“天赋国权”概念。】因此,日本人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品德高尚的日本人从不说不欠任何人的恩情,这一点与美国人不同。他们不忽视过去。日本人理解的“义”,就是要在巨大的人情世故网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个网络包括祖先和同龄人。
用言语来描述东西方之间的差异并不难,但要理解实际生活中的这种差异却很困难。也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日本所具有的这种差异后,我们才能理解那种我们所熟悉的日本人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极端自我牺牲精神,才能理解为什么日本人在某些情况下非常容易发怒,而我们觉得毫无必要。日本人的行为证明,凡是负恩的人都非常容易动怒,因为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4【4萨评:这句话恐怕是作者自己的理解了。日本人的确有“易怒”的性格。不过这个性格并不是说他们经常会发脾气,而是说他们上一秒钟可能笑容可掬,下一秒钟就会怒火万丈。实际上这是由日本民族性格中独特的隐晦性所决定的。在决裂的前一秒钟,日本人都被要求保持喜怒不形于色的风度,虽然看上去笑容可掬,实际上他的愤怒和不满可能已经积蓄起来,这种积蓄一旦到达一个临界点,日本人就会突然爆发。这让习惯于将感情流于表面的西方人自然很不适应,这与是不是“负恩”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中文和日文中都有许多词语有obligation(义务)这个词的含义。这些词语不是简单的同义词,它们特定的含义也无法直接翻译成英文,因为它们所表达的概念对西方人来说很陌生。义务这个词在日文中主要表示一人所负的债务或恩情。当译成英文时,就变成了一连串的词,从obligation(义务)、loyalty(忠诚)直到kindness(关切)、love(爱)不等。但这些词都不免曲解了其原意。如果“恩”也有“爱”甚至是“义务”的意思,那么日本人就可以说“受孩子的恩”了,但这个词是不可能这么用的。“恩”也不能表示忠诚的意思。在日语中,有其他的词来表示忠诚,那些词与“恩”不是同义词。“恩”这个词有许多用法,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表示一个人承受的最大的负担、债务、感情负担。人们一般是从长辈或上级那里受恩,如果不是从他们那里或者至少是从同辈那里受恩,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不快的自卑感。当日本人说“我受某人之恩”时,意思实际是说“我对某人负有很多义务”,因而他们把这位债主、行善的人称做“恩人”。5【5萨评:之所以这个概念弄得作者晕头转向,是因为它骨子里带出了东西方社会的本质区别。作为一个西方人,作者理解起来很不容易。西方社会是一个强调契约精神的社会,重视的是公平,所以,作者在这里对于“恩”的讨论集中在账目的平衡上,不过,东方这种账目往往是不平衡的,所以作者觉得费解。比如父母没有尽哺育子女的义务,子女却依然义无反顾地照顾父母,这明显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可是却为东方社会视作正常。东方传统社会的基础不是契约,而是理学,重视的是感情。所以,同样受到别人的帮助,西方人欠的是债,东方人欠的是情。从这个角度说,东方人的契约也公平得很。】
第五章 历史和世界的负恩者 历史和世界的负恩者(2)
“牢记恩情”实际上是一种彼此奉献的流露。日本小学二年级的教科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题目叫《不忘恩情》,就是表达了这个意思。这个小故事是日本道德课程中的一段故事:6【6萨评:有一种说法这个故事并不是发生在日本,而是在意大利,哈齐的主人是一个铁路工人。我们可能会奇怪作者怎么会选了一个意大利的故事来诠释日本的哲学,其实这很正常。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女性对狗的感情之深厚,几乎达到我们认为失去理智的程度。如果做一个受欢迎率的调查,大多数美国总统恐怕都不是自家宠物狗的对手。作者虽然是作家,也是美国人,是美国女性,看到这样一则关于狗的感人故事,不脑筋短路才叫奇怪。如果哈齐是一头驴那恐怕就没有机会被写进本书了。】
哈齐是一条可爱的小狗,一出生就被一个陌生人带走了。那人像疼爱自己的小孩一样疼爱它。因此,它那弱小的身体恢复了健康。主人每天早晨上班时,它就陪伴主人到车站,傍晚下班回家时,它又去车站迎接主人。
后来主人去世了。哈齐还是每天等待它的主人,也不知道它知不知道这个现实。在那个车站,每当电车到站时,它就仔细地注视人群,搜寻自己的主人。
岁月荏苒。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甚至十年过去了,但人们还是每天都能看到那个已经衰老的哈齐在那个车站前寻找着它的主人。
这个小故事的道德含义是:忠诚就意味着爱。一个对母亲关怀备至的儿子可以说不忘母恩,就像哈齐对主人的一片忠心。然而,“恩”这个词并不仅指他对母亲的爱,更重要的是指母亲为他所做的一切:在他婴儿时期母亲为他所做的一切、在他孩提时期母亲为他所做的牺牲、在他成年后母亲对他的兴趣所做的支持,以及母亲在世时他所欠母亲的一切。“恩”意味着人们对所欠恩情有所回报,因而它就意味着爱,但“恩”的主要意思是欠债。7【7萨评:还是那句话,美国人考虑的是欠下的债务,而东方人此时考虑的是欠下的情谊。】美国人认为爱是自由给予的,不受义务约束。
当人们受到首要的、最大的恩情,也就是通常说的“皇恩”时,“恩”具有了无限忠诚的意思。这是天皇的恩情,一个人应当以无比感激的心情来接受它。他们认为:在这个国度上生存,如果没有天皇恩情的话,那么一个人对他的国家、自己的生活、大小万事就不会感到称心如意。有史以来,日本人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就是一个人生活范围内的最高上级。这个最高统治人物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代表。可以是各地的封建君主,可以是封建领主或将军,现在则是天皇。几百年来“牢记恩情”这种习性在日本人习惯当中占有首要位置,因此,谁是最高上级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近代日本使用一切手段将这种感情集中于天皇。日本人生活方式中的一切偏爱都增加了对“皇恩”的感情。战争期间,以天皇名义分发给前线部队的每一支香烟都被强调是每个士兵所领受的“皇恩”。出征前士兵所领的每一口酒就更加是一种“皇恩”。在他们看来,神风敢死队自杀式的撞机就是在报答皇恩;所有为守卫太平洋上的岛屿而捐躯的士兵也是在报答浩荡无边的皇恩。8【8这种“恩”并不受到条文的约束,而是道德的准则。也就是说,一件事做不做,应该看道义上是否该去做,而不看是否有契约的约束。而道义本身,又对上位者颇为有利。如果两个国家发生战争,其中一个国家的商人却正好在这之前和对方签了个合同——卖粮食给敌国。那么,西方的商人只要自己的政府不禁止,去履行合同可以为大家理解,东方的商人去履行合同就会被视为卖国贼——这不是东方认为契约不应该遵守,而是认为国家利益是大义,遵守合同是小义,小义应该服从于大义。在日本人看来,报效天皇,就是最大的道义。所以,当天皇的战争需要他们去屠杀无辜、去做出种种与人类准则不相符合的事情时,他们就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