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有个人特别想出家,她觉得世间上的一切没有任何实义。尽管这样的出离心很好,但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讲,偶尔的出离心不太可靠,经常祈祷是很重要的。我问她:“你家里都有什么人?”她说:“我家里的人倒是特别全,有父亲、母亲、丈夫等等。”她觉得家里的一切没有意义,这也是烦恼现而无实的一种标志吧。前段时间我们那边也有一个人,(我经常看这些世俗人,有时候对自己还是有一点帮助。我没有什么胜义的境界,只有看世俗人,有些人境界稍微好一点、学习稍微好一点,就天天向他们学习,除此以外自己也是特别惭愧。)他说:“我今天到我们的老家去了,看到某某人结婚,参加他们的婚礼仪式。”我问他:“到底怎么样?”“哎,也没有什么,他们自己倒是觉得非常快乐,但我已经知道今后的痛苦了,所以一点兴趣都没有,只不过按照世间的传统完成这件事情而已。”听了他的话,我心里生起了极大的厌离心。外面这些现而不实的现象,虽然我们不破不立,看见别人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烦恼也好、解脱也好,都有种如幻如梦的感觉,既没有羡慕之心,也没有遮破之心。就像昨天因明所讲的,虽然显现没办法破,但实际上都是假的,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境界,对幻化般的事物就不会有太大的执著,如此一来,相续中的烦恼一定会自然而然削减、灭尽的。
    以上宣讲的是“不放逸”。佛陀在《不可思议经》中说:“调伏自心,护持他心,不爱烦恼,喜爱善法,不生起贪嗔竞争之分别念,乃至无有非理作意、不善业,此称为不放逸。”这里面已经总结性地说明了,所谓的不放逸,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地调伏自相续,不生烦恼。其次要护持别人的心,上师如意宝在接近圆寂的时候讲过:“不要损害众生,一定要调伏自己的心,不要扰乱别人的心。”这就是我们上师的遗嘱,作为一个修行人,千万不能扰乱别人的心,这是非常关键的事情。最后,自己的心应尽量从烦恼王国里摆脱出来,对治自相续中的一切烦恼,实在不能对治的时候进行忏悔,自己应该觉得非常惭愧。以上讲了观察烦恼的过患,下面是摄义,总结本品的内容。
    己三、摄义:
    思已当尽力,圆满诸学处,
    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第一品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第三品讲了受持菩萨戒,第四品宣讲的是守持菩萨戒时不能随便违犯,一定要小心翼翼、谨慎护持,这就是不放逸。这种学处不仅应从字面上了解,我们更要身体力行,怎么样行呢?对每一个学处经常思维、反复琢磨,即使你没有懂很多很多其他的知识,但若能通达《入菩萨行》的诸般学处,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不可估量的利益。
    我确实非常感谢我们的上师,上师讲了《百业经》以后,我经常对因果特别害怕;讲了因明以后,知道释迦牟尼佛是真正的量士夫,他讲的任何法都是千真万确的;讲了《入菩萨行论》以后,知道了菩提心的功德,作为大乘修行人不可缺少菩提心;讲过《大圆满前行》之后,知道修行人一定要打好基础;讲了《上师心滴》等密法以后,知道通过祈祷上师,心的本来面目一定会有证悟之时。每一部法都有殊胜的窍诀。有些人说:“讲得很多也没有用,只要讲一句就可以了。”但是作为凡夫人,尤其是像我这种根基的人,法还是多听一点好,因为每一部法虽然里面的文字很多,但归纳起来都有一个针对性,对自己的相续非常有帮助。所以大家首先应该广闻博学,不要认为“我知道佛教的皈依就行了”,其实没有广闻博学的话,所谓的皈依戒和出离心也不一定懂。当然,广闻博学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否则你说得再漂亮,实际行动中一点都没有行持,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佛陀在经中说:“愚诵千偈,不解一句。智诵一偈,解百千义。”愚者会诵一千个偈子,但一句意思也不会解说;智者仅诵了一个偈子,但却能举一反三,明白千百种甚深的涵义。
    因此我们懂得这些意义后,一定要在实际行动中真正行持,没有行持的话,就像身患重疾的人好不容易找到医生,医生诊断后开出药方,自己也取了一些药,结果却一点也没有服用一样,对自己的病根本没有任何帮助。《三摩地王经》中也以比喻说明了这个问题:一个可怜的病人患重病多年,他千方百计四处求医,终于寻得一妙手回春的良医,良医以悲悯心给了很多对症妙药,但此人却不遵医嘱,没有服药,这个病人也就无法治愈自己的病。同样,我们修行人听闻到佛法后,若不如理如实地修行,那教法对你来讲也是没有任何用的。佛陀在《劝发胜心经》中说:“吾已说妙法,汝闻不修行,患者不用药,吾亦无法救。”也就是说,我虽然已经宣讲了佛法,但你没有修行的话,就像是病人不服药一样,我也对你无计可施。
    当然,我们所学的这些教言,全部都一个一个地修持,这也有一定的困难。但你们千万不要像现在有些学术界一样,了解佛法就是为了学一点知识,相续中对三宝根本没有信心,即使有一点信心,对来世不害怕,因果方面也不取舍,这种行为非常非常的可怕。
    现在《入菩萨行论》只学了前四品,虽然从整部论典来讲还没有学到一半,但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爱说赞叹之词,我听说有些人学后确实有一点帮助,以前根本不懂佛法的,现在稍微懂一点,以前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现在也是明白一些,这应该就是佛法的作用。因此,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光是字面上听一下,这样没有多大用处,而应该将所听到的法要经常思维、经常串习,串习什么呢?就是对治烦恼。
    我个人来讲,有时候静下心来非常惭愧,二十多年来,所学的知识若全部用于对治烦恼,那肯定是有一点作用的。但如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翻译和发心方面了,明天要死的话,今天一点把握都没有,有时候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但有时候又想:不管怎么样,这么多年来自己尽量地发了善心,虽不敢说是菩提心,但也是发了一点心,总算没有特别浪费时间。
    有些道友学佛的时间不长,暂且不论自己的前世是什么,这一世当中,你在世间上串习的恶劣习气非常多,它的力量也极为强大,当时你花了大量精力在那上面,现在佛法方面用了多长时间?学佛的时候,你的心专注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样一观察的时候,自己确实修得不是很满意。所以为什么我每天早上让大家在半小时内观自己的心?你光是口头上说菩提心的法相是什么,它的定义是什么,如果修不来的话,这样起不到任何作用。世间上的老师教授口口声声说“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佛教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这样,就像病人看到了很多药,也知道这个药叫什么、那个药叫什么,但一点都不服用的话,病是不会无缘无故好的。同样的道理,佛教虽然非常殊胜,每种智慧都能对治我们的烦恼,但如果你从来都没有修,只是知道这种说法就可以了,那对自己的相续绝对无有帮助。
    我们学一点就要用一点,尽量地观自己的心,尽量地对治自己的烦恼,若能如此,到了一定的时候,必定会有所成就的。这就是佛陀的金刚语,并不是凡夫人的愚词,我们没必要欺骗任何人,如果对大家没有帮助,着力弘扬这样的佛法,我也没有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宣传自己、推荐自我的任何成分,这一点可以三宝作证。要知道,佛法确实相当殊胜,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它能解决今生来世的很多问题,包括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幸福,也是通过佛教的加持力和智慧力在自相续中提升的。因此,大家对这一不共殊胜的佛法务必要修持,光是口头上说是没有用的!

思考题
    369、有些人说大乘菩萨要证到第八地才是不动地,七地以下都有退转的危险。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70、为什么说烦恼一断永断,不会卷土重来?请以教证、理证加以分析。
    371、怎样以胜义谛、世俗谛分别观察烦恼的本体不存在?
    372、前几天说烦恼无始以来住在我们的心里,现在又说烦恼里里外外都不存在,这两句话会不会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373、诸法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应该如何对治?
    374、学习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