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张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械的精巧程度也是一代胜过一代。现今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浑天仪 

是明朝正统3年(公元1438年)钦天监监正皇甫仲仿照元朝郭守敬的浑天仪 

造成的。 



                    六、博学多能、全面发展的科学家 


… Page 12…

     天文、历法和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连连获得成功的 

同时,在数学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衡写过一本叫《算罔论》的数学著作,大约是综述当时算学上各类问 

题的一种古算通论。可惜 《算罔论》早已失传,我们无法确知它的内容。不 

过张衡对算学很有研究,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从三国时代魏国的数学 

家刘徽所著作《九章·算术注》引用的《算罔论》中的话便可以知道。 

      《九章·算术注》内引“张衡算”有“圆周率一十之面”等语,经清代 

数学家李潢考证,张衡当时计算出的圆周率是3.1622。 

     钱宝琮先生在《张衡灵宪中的圆周率》一文中指出,《后汉书·天文志》 

注引张衡《灵宪》原文,其中说:“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其径当天周1/736, 

地广1/242。”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计算出张衡取用的圆周率近似值。 

因为张衡在天文学上主张浑天说,认为“天浑然而圆,地在其中”,地之广 

就是天的直径。再以“地广”去除“天周”,我们便可得出《灵宪》中的圆 

周率。钱宝琮先生还进一步更正说:“传刻本《后汉书·天文志》注所引《灵 

宪》, ‘天周1/736’中的 ‘六’字是因为传抄时的笔误而多出来的, ‘地 

广1/242’中的‘4’字也因同样原因应改正为‘三’。由此计算圆周率,得 



 л=730÷232。 



     已故李俨教授另据唐《开元占经》引祖■的《浑天论》,其中说:“张 

衡日月在径当天周1/736,地广1/232。按此而论,天周分母圆周率也,地广 

分母圆径率也,以8约之,得圆周率92,圆径率29。”他认为张衡求得的圆 

           92 

周率为л= 。 

           29 

                                                                       92 

     如上所述,张衡所用的圆周率是在3.14和3.16之间,又有л= , 

                                                                      29 



这些都不是十分精确的数值,同南北朝时的大科学家祖冲之得出的圆周率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值相比虽有距离。 

但张衡在圆周率的研究上,一方面放弃了古代《周髀算经》上“径一周三” 

 (л=3)的简单算法,另一方面应用了“渐近分数”的方法,所以在当时比 

祖冲之早三百多年的时代,仍是不失其先进意义的。 

     另外,张衡曾就他研究的心得,绘出一幅地形图来,流传了好几百年, 

一直到唐朝,被作为名画看待。他甚至还被列为东汉四大画家之一;在历史 

学方面,张衡曾下过很大的功夫,以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提 

出过十几条修改意见。张衡还曾经向东汉朝廷要求,让他去从事《汉纪》这 

部著作的编纂工作,但是他的愿望落空了。 

     除上述成就外,张衡还是个出色的机械专家。张衡曾在《应间》这一著 

作中说:“曾何贪于支离,而习其孤技邪?三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说:张衡平常最喜爱学习古代著名的工程专家支离的技 

术,并且能够熟习他关于机械制造的理论和方法,亲自制造出自转的三轮和 

独飞的木雕来。这段史料经历史学家的研究,认为“三轮自转”是指有关指 


… Page 13…

南车和记里鼓车的主要机构;“木雕独飞”是指在木制雕鸟内部装置机关, 

使它能独立地飞起来。 

     我国古代有关木制飞鸟的记载,最早见于《墨子·鲁问篇》:“公输子 

削竹木以为鹊,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其后《韩非 

子·外储说》称:“墨子为术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西汉时《淮南 

子·齐俗训》更称:“鲁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这些都说明早在公元 

前三、四百年战国时候,我国已经发明和制造了能够在空中飞翔的木鸟,并 

且很可能是运用了斜面等原理。到东汉时,张衡是否发展了斜面原理,或应 

用过螺旋浆等形式,我们已无法确断。据史书记载:“张衡尝作木鸟,假以 

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这种装有机关、能飞好几里的自飞木鸟,无 

疑是受到了先代科学家如鲁班、墨翟等人的启发,加以自身的努力研究制造 

出来的,而其制造技术自然要比墨翟等制造的木鸢高明得多了。 

     历史文献中较早记载张衡制造指南车的,是南北朝时梁朝文史学家沈约 

所著的《宋书·礼志》。其中云:“指南车,其始周公所作,……至于秦汉, 

其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复制造。汉末丧乱,其器不存。……明帝青龙 (公元 

233…237年)中,令博士马钧复造之而车成。”这段史料说3000年前的周公 

已造成了指南车,这不大符合实际。不过,张衡很可能利用齿轮系创制指南 

车,一百多年以后机械工程专家马钧重新造成指南车。 

     张衡和马钧制造指南车的方法虽然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此后不断有人制 

造指南车成功。北宋时,燕肃在仁宗天圣5年(公元1027年)、吴德仁在徽 

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先后造成了指南车,《宋史·舆服志》中详细地 

记载了他们内部的机械构造。它们采用一种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使得车子 

不管怎么转,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向南方。古代皇帝出巡的时候,指南车 

就排列在出巡行列最前面的仪仗队里,用来指示方向。 

     记里鼓车也是利用齿轮系转动的。当车子前进时,利用车轮的转动,自 

动地把车行的里数表示出来,它和现在汽车上的里程表的作用相同。晋代崔 

豹作的笔记《古今注》记载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晋安帝(公元417 

年)时刘裕灭秦得之。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击一槌。”当时有一本专记 

西汉遗闻轶事的《西京杂记》也说:“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 

记道车,驾四(由四匹马拉着),中道。”记里鼓车也是供皇帝出巡时用的。 

张衡是在永建元年写成《应间》的,由此可以推知张衡造成木雕、指南车、 

记里鼓车等机械,大体上应该在永建元年之前。 

     在机械方面,张衡制造了许多奇巧器物,成就惊人,堪称一代宗师大匠。 

张衡曾一度获得“木圣”的称号。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全面发展的科学家,对于学习,他从不停留在狭 

小的范围里。他一方面对天文、历法继续作精深的研究,另一方面对数学、 

物理学、机械制造等领域进行了勇敢的探索和研究。勤勉学习和刻苦钻研使 

他在各个方面都获得很大的成功,他的光辉成就已大大地超出了天文学的范 


… Page 14…

围了。 



                             七、发明了地动仪 



     张衡连续做了6年的太史令,到安帝建兴元年 (公元121年),被调任 

公车司马令。公车司马令的官署设在皇宫的南阙门旁,职责是保卫皇帝的宫 

殿,通达内外奏章,接受全国官吏和人民的献贡物品,以及接待各地调京人 

员等等。把科学家张衡调到这样的一个职位上,充分说明封建皇帝如何不重 

视科学,不让有天才的人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岗位 

上,张衡还是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和精力,继续进行学术研究。除了天 

文学以外,他还对数学、物理和机械制造等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功。我们曾 

提到张衡的数学名著《算罔论》以及制造的计里鼓车,指南车等等,都是在 

张衡就任公车司马令时苦心钻研的结果。 

     到顺帝永建元年 (公元126年),张衡又被调任太史令。这是张衡第二 

次做太史令。当时有一些热衷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