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抒情的回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手中。你们的素质,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命运——这么说,大概不能算是耸人听闻吧。你
们正在想什么,正在做什么,正在期盼什么,正在追寻什么,难道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么!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讨厌那些空洞的口号和千篇一律的说教,你们希望被爱,被理
解,希望有机会发展、显示你们的个性,我以为这些都无可非议,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
现。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应当是一个尊重个性的民族。不过我以为,个性的发展,应该
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尽可能充分地用文明人类的文化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你
们现正在做的,正是在打这样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很难真正成为一个知识渊博而富
有个性的人,成为一个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听说过我们年轻时常说的一句话:“快,拉住时间的缰绳!”时间的缰
绳,当然谁也拉不住。不过我想,那些活得充实的人,那些把宝贵的时光都用来追求美好理
想的人,他们的生命远比虚耗时光的人更充实,更美丽,更长久。    
  年轻的朋友们,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勇敢地往前走吧,新的太阳正在你们面前升起,
新的大陆正在你们前方发出召唤!    
                 1992年12月写于四步斋
  东望
    
    
       

    
  20余年前,我曾在崇明岛最东端一个名叫〃东望沙〃的地方参加围垦。那时,我经常站
在荒凉的沙滩上,一个人面对着东方痴痴地望,痴痴地想。东方,除了只长着几株芦草的荒
滩,就是渺茫无际的东海,水面上连一片帆影也很难看见,偶尔有一群海鸥或者几只野鸭飞
过,便是十分热闹的景象了。我常常想:人们为什么要想出〃东望沙〃这样一个名字呢?目光
向东,有什么可望?    
  后来,几乎每天都在东望沙看日出,旭日出海升起的情景,使我百看不厌。在辉煌的朝
霞中,原本荒芜单调的垦区,突然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宁静的水塘里,飘动着变幻无穷的
彩云:水畔的芦花一改平时的萧瑟,变成一束束金红色的火炬,在柔曼的雾纱中静静燃烧,
沙滩上那些令人讨厌的盐碱霜,此刻灿然如耀眼的金沙,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再抬头东望,
但见海天尽头云蒸霞蔚,仿佛这世界上的所有色彩都聚集在那里,你可以在这一片使人眼花
缭乱的云霞中看见你所想像到的一切。而当那一轮巨大的朝阳出现在海面上时,整个世界就
仿佛全部融化在一片光明之中了。日出的美景很短促,然而凝神东望的那一刻使人难以忘怀。
我曾在日出中幻想荒滩的未来,想得天花乱坠,无穷的美妙。尽管这种幻想很快就会被严酷
的现实所替代,但我还是喜欢在日出时东望。喜欢在朝晖中幻想。我想许多变成了现实的希
望和宏愿,最初可能就是一些幻想。把幻想变成现实,这大概就是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的一
种富有诗意的解释吧。    
  然而幻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毕竟遥远。    
       

    
  十年前,我住在浦东,是渡船和隧道车上的常客。那时,我也常常情不自禁地仰首东望,
不过,那时的东望远不如在东望沙看日出那般美妙。那时的东望,常常是在过黄浦江受阻的
时候。有时是迷雾封锁了江面,在轮渡码头焦急的人群中无可奈何地望着江上飘忽的雾,根
本看不见江中的轮船,更看不见浦东的面貌。有时是坐车阻塞在隧道里,在幽暗和浑浊的空
气中等待,滋味就更为难熬,从车窗里向前方望去,只见前面车辆的尾部,黑幽幽的隧道似
乎无穷无尽。那时候,常常听到过江人的抱怨。“如果黄浦江上有一座桥就好了!”这是许多
人常说的一句话,在当时,似乎是一种幻想。有一位朋友,也是一位诗人,曾在他的诗中作
过这种幻想,记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旋梯式的桥头堡,直冲云霄,虹桥东指,连接荒凉的
彼岸……这位朋友后来去了加拿大,去时仍带着他的幻想。    
  在黄浦江上架一座桥,其实也不能算是一种太奢侈的幻想。然而它却是上海几代人的梦。
上海人的局促和无可奈何由此可以想见。 
  
  值得庆幸的是,这遥远的梦幻现在已成了现实,宽阔的黄浦江上终于架起了一座长桥,
去年夏天,在南浦大桥正式通车前夕,我沿着螺旋形的引桥登上了桥头堡,举目东望,桥面
如同一条笔直的大道,直通浦东。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位去加拿大的朋友十多年前写的那首
诗,他诗中的幻想,如今已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踏着坚实的水泥路面,一步一步
从浦西走到浦东,看着滔滔的黄浦江水在远离我几十米的脚底下流动,心中弥漫着一种奇异
的感觉。我不仅想起朋友写的那首诗,也想起从前我无数次坐渡轮或者隧道车过江的情景,
想起过江受阻时的焦灼和尤怨……曾经是遥远而艰难的一段路程,此刻似乎一下子近在咫
尺。    
  南浦大桥的落成,可以看成是一种意义深长的象征。有这样畅通无阻的雄伟的桥,浦东
在上海人的心目中不再遥远。只要走近江边看一眼这大桥,人们便会自然地生出这样的念头
——开发浦东,决不是一句空话!    
       

    
  上海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站在黄浦江畔频频东望。因为,浦东已经成了全中国乃至全
世界注目的中心。    
  浦东开发不再是纸上谈兵。从浦东传来的消息使人感到新鲜,感到振奋。我虽然早已不
住在浦东,然而还常常去浦东。浦东在变化,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到处在修路,到处在造
新楼,到处是机声轰鸣的工地……透过这些表象,可以感受到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由远而近的
脚步声。尽管有人说,真正能成为繁华的现代化浦东的居民的,将是下一辈人。然而我还是
为浦东的进步而兴奋不已。    
  前几天到坐落在黄浦江畔的《文汇报》开一个会,会议室在报社新楼22层的会议厅。
登高东望,我不禁吃了一惊。在尚未散尽的晨雾中,展现在我眼帘中的浦东完全是一副陌生
的模样,林立的高楼在朦胧中犹如一支巨大的舰队,正静静地停泊在港湾,和它们相比,黄
浦江中的船队像是孩子们的玩具,相形见小。这支新的舰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着,它远
航的目标将是辽阔的世界……    
  站在高处远眺浦东时,我又想起了20多年前在东望沙看海的情景。我总觉得视野中的
风景有某种相似的东西,也许是那一派辉煌和雄浑,也许是那种能诱发人的想像力的诗意情
调。所不同的是,在东望沙看到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而如今所看到的,却是梦幻
一般的现实!

    说说我的书斋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可以关上门,被四壁书橱包围着,静静地沉醉在求知识和创作
的欢乐中——这曾是我的梦想。    
  在电影或者小说中,见识过不少令人神往的书斋:和房间一样宽的大书柜从地面一直到
天花板,无数装演精致的典籍陈列其中,书斋的主人置身在书籍的海洋里,而他们的书桌常
常大得像一个舞台……这样的书斋,在现实生活中极少,至少在我所熟悉的为数众多的作家
中,没有一个人拥有如此宽畅奢华的书斋。    
  20年前,在农村插队落户期间,半间小草屋就是我的书斋。一床铺板,一张极简陋的
小方桌,一盏小油灯,几乎是我的全部财产,当然,还有在小方桌上堆得高高的书。这小草
屋虽然和梦想中的书斋相去甚远,但读书写作却不受干扰,而且有美妙的天籁作伴。值得庆
幸的是,在那一段岁月中,有很多书籍陪伴着我。当时,在小油灯的微光下读书,是我生活
中最大的快乐和享受。我曾经在散文《旷野的微笑》中这样描绘我的读书生活和感受:    
  “小油灯闪烁着。在那幽暗的微光里,我仿佛看见了李白,我看见他正驾着一片白帆,
在烟波浩淼的扬子江上留下豪放潇洒的歌声……我仿佛看见了苏东坡,他仰对一轮皓月,呼
喊着天上的神仙,思念着地上的亲人……我还看见了泰戈尔,他把我引进一个神秘而又美妙
的世界,那里的星星、月亮、海洋、森林,都流溢着奇异的光彩,使我流连忘返……我也看
见了普希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