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抒情的回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任何上品的艺术一样,好的书法,从来都不是一览无余,而应该内涵无穷、韵味不尽。
写得圆熟漂亮,未必能抵达美妙的境界。我想,书法艺术和写字匠的区别,就在于此。写字
匠仅仅是按陈规将字写出来,而书法家却能在泼墨挥毫中倾诉自己的思想。“书为心画”,说
得一点不错。读周慧珺和李静的书法作品,我的感觉仿佛是欣赏一幅幅情境交融、意韵幽深
的画,这些画中有高山流水,有松涛鹤唳,有月光下琤淙奔濯的清泉,有雪地里暗吐幽香的
腊梅……艺术家的理想,连同她们的欢乐激情、痛苦惆怅,有声有色地展现在这些墨写的画
面中,使我禁不住为之怦然心动。

    鹰
    
    
  他的眼睛浅蓝色,含着灰色的浅蓝。不大,却有些深不可测。别人讲话时,他似乎心不
在焉,微蹙着眉峰,将蓝灰色的目光定定地落在高于听众头顶的某一个未知点上。这目光很
锐利,似能穿透一切。然而当他手中的烟蒂以袅袅上升的烟缕遮断视线时,这目光便有些模
糊起来。模糊自然只是瞬间,烟缕散去,锐利的蓝灰色依然越过众人头顶射向远处,无法断
定这目光为何思索和寻觅。    
  这目光使我想起了鹰。我没有见过高飞在天的鹰的眼睛,但我想它们的目光大概就是这
样,遥远的目标一旦出现,没有任何东西可阻挡它们探寻的目光。    
  这是苏联诗人叶甫图申科。    
  来访的四位苏联作家中,他的年纪最轻,他的名气也最大。大概是因为年纪最轻的关系
吧,他总是走在后面,总是先坐在一边一言不发地听别人说。越是沉默,他的神秘的吸引力
便越强烈。那双蓝灰色的锐利的眼睛是一双诗人的眼睛。    
  我坐在离他三米的地方默默地观察他。他的眼睛深深地吸引了我。他没有像别人那样微
笑着用亲切友善的目光在周围的人脸上扫来扫去,只是沉醉在自己的冥想之中,举在手中的
香烟也难得往嘴里送,似乎想让那永不凝固永不定形的烟缕随着思绪飞……那双蓝灰色的眼
睛在看什么想什么呢?    
  我突然想起十六八年前这里的报纸上为他起的绰号:“阿飞诗人。”    
  我直到现在还不明白,当时为什么要给他这么一个绰号。即便写过几首骂中国的诗。也
不该是“阿飞诗人”呀!不过,撇去“阿飞”这个词儿的贬义,似乎还是有点意思的,至少
和我此刻的联想有关系,我不是觉得他的眼睛像鹰么!鹰是会飞的。    
  轮到他讲话了。他微笑,蓝灰色的目光立即变得温和亲切,不再锐利,不再深不可测。
于是,他不再像鹰。话极其简短,友好的情感洋溢在每一个词汇中。不必作任何解释,在那
些微笑的声音里,历史的阴影烟消云散了……    
  讲完话,他用缓慢的动作从藏青色的西装口袋中掏出几张纸——这是他的诗稿。蓝灰色
的目光复又锐利,复又深不可测。只是这目光不再射定在一点上,它默默地扫动着,在每一
个凝视着他的中国作家脸上停留极短促的瞬间,不断地从一张脸移向另一张脸,目光和目光
无声地撞击,有火花在静默中闪耀……    
  和我的视线接触时,他似乎停顿得长了一些。也许是过于专注的谛察使我的目光变得异
样了。他微微地点点头,严峻中掠过一丝含义深长的微笑。我也以微笑点头作答。而他的目
光已经移向别处……    
  当他的声音突然在静静的大厅里出现时,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这声音,决不同于他先
前说话的声音。 
这是一种浑厚、深沉、带着金属声的音响,这声音带着奇妙的节奏从他的口
中射出,生机勃勃地回荡在大厅里,弹跳在四壁之间,震动着每一个听者的耳膜,也拨动着
人们的心弦……    
  语言是陌生的,节奏和旋律却似曾相识。他的声音忽而高,忽而低,忽而箭一般直射向
远方,忽而又云一般在原地悠悠回旋。我突然想起几年前坐船过长江三峡时看见的一只鹰,
一只孤独的峡鹰,我用高倍望远镜追掠了很长一段时间,它飞翔的姿态强烈地描绘在我的记
忆中。它稳稳地展开黑色的翅膀,迎着呼啸凛冽的江风,用一种孤傲而又沉着的姿势向前飞,
有时候它的翅膀一动不动,以极慢的速度在我头顶滑翔,有时候它奋力振动翅膀一直旋入云
霄。当我以为它已经远走高飞不再复回时,它又突然从天而降,扑向汹涌起伏的江面,不可
思议地停落在浪涛和旋涡之间……你无法预见它飞翔的轨迹,然而你的视线却不得不被那对
黑色的翅膀吸引,你的心绪也不得不随之起落跌宕。在他的声音里,那只神出鬼没的峡鹰仿
佛又在我眼前出现了……    
  毫无疑问,这是真正的诗。在飘忽的旋律中我体会到了他的深沉,在音乐般的节奏中我
触摸到了他的激情。我甚至仿佛看见了那对黑色的翅膀,正稳稳地展开着,自由自在地在冥
冥之中翔舞。    
  根据翻译,这是一首表现都市和乡村生活的诗,两种差别极大的生活彼巧妙地交织在一
起,都市的烦躁,乡村的宁静,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种种渴望……然而这一切似乎并不重要,
那回旋飞翔在空间的声音所传达的情绪和画面,远比翻译出来的内容要丰富。文字的诗难译,
声音的诗更难译。与其离开了那陌生而动人的声音去咀嚼那些被规定了的含义,不如自己的
想象追踪那声音,只要打开心灵的门窗,陌生和遥远在最初的瞬间便会发生极然相反的转变。    
  我融化在他的声音里。我的思绪随着他的声音无拘无束地翱翔。天空广阔,然而无处不
可抵达……    
  他的最后一个音符在空中消失后,大厅里静默了片刻。人们在目送那只神奇的鹰远去,
似乎不相信它就这样隐匿到了天边的云雾之中。当掌声轰然而起时,我看见他端坐在人们面
前,脸上含着超然的微笑。我突然发现,在此之前,我竟没有注意他的脸部表情。他的光芒
四射的声音使其他一切黯然失色了。    
  会议结束后,我们在大厅外的花园中相逢了。我们握手,像老朋友,他那蓝灰色的眼睛
里,丝毫没有咄咄逼人的锋芒。我们一起照相时,一位中国诗人突然凑着我的耳朵说:“知
道么,他还拍过电影,演一个飞行员。”    
  哦,他确实是喜欢飞翔的!

    永远的微笑——忆秦牧先生
    
    
  今天上午,一位朋友打电话来问我:“早上你听新闻了吗?秦牧去世了!是昨天上午,
突然的!”……    
  突然的,你就这么走了吗?    
  放下电话,对着书桌呆呆地坐了半个小时。我不愿意相信这消息是真的,心里的震惊和
悲伤无法用语言表达。昨天上午,我刚刚给你寄去一封信。在我的桌上,还放着你不久前给
我的来信,那粗而重的黑色笔迹是那么有力,这哪里会是一个临终的人的笔迹!此刻,我久
久地凝视着你的信,你在信中说:“常常读到你的文章,时有进境,为你高兴”——许多年
来,你曾经多少次这样鼓励我,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一颗博大而聪慧的心灵的关怀和爱护。
你的字迹在我的视线中晃动、模糊。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你魁梧的身影,又出现了你和善
的微笑,我的耳畔仿佛又响起你亲切洪亮的声音……    
  你的名字,是我们这一代人以至大多数中国人早就熟悉的,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彩的散
文,曾经使多少文学爱好者为之痴醉。“文革”中,我精心保存的为数不多的散文集中,就
有你的《花城》和《潮汐和船》。在黯淡孤寂的生活中,你的散文给我带来的快乐是难以言
喻的,它引我从闭塞中走向辽阔的世界。什么叫渊博?在你的散文里能找到答案。不过,这
些散文的作者是何等模样,我无法知道,那时我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认识你。在我的心目中,
你是遥远的星辰,虽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然而可望而不可即。    
  第一次见到你,是很偶然的机会。那是1984年3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参加《羊城晚
报》的笔会,在宾馆住下后,听人说你也在这里,就住在离我们不远的另一栋小楼中。你并
不是来参加笔会,而是在这里编一本书。我很想见你,但又不好意思贸然打扰你。到从化的
第二天晚上,却是你主动来看我们了。初次见到你,我很拘谨,然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