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北京,正是风的季节,茅盾刚刚出席“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开幕典礼,以文化部长的身份主持会议并致开幕
词,紧接着,又欣然担任开明版“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的主编,为五四以后的文化积累,为新中国的文学事业建设
提供一个惜鉴。
    文化部的工作千头万绪,牵涉方方面面,这对办事向来一丝不苟的茅盾,真是忙得团团转。 1950 年上任伊始,茅
盾以文化部长的身份,前往北京团城参观“虢季子白盘”特展,并向捐赠者刘肃曾颁发奖状。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
文明古国,保护文物的任务十分繁重,茅盾十分注重祖国文物遗产的保护。1951年 5、6 月里,茅盾先是出面招待各国
驻华使节参观在北京的敦煌文物展览,之后,又出席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嘉奖敦煌文物研究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为文物
保护倾注了一腔热血。在文化部内专门设立国家文物局,在好友郑振铎先生的主持下,取得斐然的成绩,防止文物流失,
保护文物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文化部长,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茅盾也是不遗余力。中国一方面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的占大多
数,尤其是农村,文化生活更是枯燥;另一方面,中共创立的解放区或根据地,对群众文化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办法。
因此,茅盾在新中国的文化工作中,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放在共和国文化部长的议事日程上,从其简略的“年谱”看,
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时候,群众文化工作始终没有放松。 1949 年 11 月 2日文化部成立后第三天即 ll 月 4日,
茅盾就出席欢送出国文工团的宴会,并发表讲话。
    1958年,作为一个 63 岁的老人,茅盾赴东北调查访问。在沈阳,茅盾出席青年业余作者大会,并作报告;他又深
入哈尔滨工人中间,与工人文学小组进行座谈,在哈尔滨第一工具厂,茅盾为工人中的“萌芽”文学小组题词:“前年
萌芽,去年开花,今年结果,在党的阳光照射之下,在厂党委的辛勤培养之下,萌芽将在全厂广播种子。”东北调查回
来,茅盾在文化部部务会议上作了《文化大普及中的提高问题》发言。1959年 3月,茅盾写诗祝贺内蒙草原上的赛诗会。
尽管这种做法实践行不通,违反艺术规律的,但在当时形势下,牧民中有此努力,茅盾仍然感到十分欣慰。对普及牧民
的文化,还是有裨益的。1960年 6月 1日,中央及时召开了全国文教群英会,推动群众文化的普及工作,茅盾在群英会
上作了《不断革命,争取文化艺术工作的持续跃进》的专题报告,继续为文化的普及工作鼓与呼,1959年 1月,作家出
版社将茅盾在建国后十年间写的评论、言论收集成一册,题书名为《鼓吹集》,茅盾在书的后记中,对书名作这样的解
释:宣传党的文艺方针的小册子。在这个小册于里,可以看到茅盾为新中国文艺大厦建设的心血。
    新中国的文化工作,和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许多政治运动往往从最为敏感的文艺界着手。因
此,茅盾作为文化界的最高行政长官,往往要分心应付那些运动和人事,而不能专心致志地为繁荣文化而努力。但茅盾
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仍感受到了新中国的人民,在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地工作着,茅盾作为文化
部长,也为人民百姓那种精神所感动,于是,在无法进行写作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培养青年作家的办法,甘当人梯。事
后,事实证明,茅盾这一选择,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尽管刚解放时,茅盾为部队作家白刃的《战斗到明天》写了序而遭
到不公正待遇。但他仍执着地为培养文学新人而不遗余力。
    作为作家,作为文化部长,茅盾不时流露出作家本质,对一些青年作者寄来稿件,他总是认真阅读,并给予指导。
1954年春天,一个叫聂继三的作者写了一篇小说《期望》,尽管这个小说不象小说,但茅盾还是看了,并具体地给作者
写了一封信,指出这个稿子的毛病所在。1956年,茅盾在与作者孟繁瑶通信中,仔细地指出其作品的不足之处,又给怎
样提高指点迷津,“学习写作没有秘诀。要多读多写。看来你是勤写的,但还应当多读各种的文艺名著,读完一篇或一
本后,要自己问自己:好在哪里?要分析它的结构和人物描写等等。”
    在指导青年作者写作过程中,茅盾努力摒弃概念化的东西,努力按照艺术规律去指点,1956年 6月茅盾收到一个叫
刘或的作者来信,信中对茅盾说,他打算以合作化初期为背景写小说,问是否过时。茅盾在几天后即复信说:“我认为
这就要看你写来的作品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当然这是包括了艺术的概括)。如果把写作和配合当前中心工作看得太
机械,那就缩小了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所以‘过时’的题材也可以写。”同时又提醒这个作者:“我想提出一点来请
你注意:就是关于人物个性的塑造。如果人物写不好,弄成概念化,那么小说就可以变成政策的图解,那就没有意义了。”
这在 1956 年的夏天,茅盾还充分注意到艺术个性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在指导文学爱好者写作的同时,又给那些好高务远的青年以人生的指点。1957年,一个叫袁家铣的青年,因为想当
作家而要求到北京来,茅盾认真规劝这个青年,“你只有 19 岁,应当好好地劳动锻炼七八年,然后再谈什么‘作家’。
现在许多成名的作家(比你年龄大了一倍多,生活经验丰富得多,写作有成绩)都纷纷下乡劳动锻炼,而且长期在农村
落户。我劝你; 安心在农村劳动。”
    茅盾这种关怀和关心,在新中国的成名不成名的作家作者中,都留下极佳的口碑。康濯原在《华北文艺》工作,在
向茅盾约稿时,茅盾给予他极多的鼓励,从而坚定了康濯的文学道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作家中,王愿坚、王汶石、吴
强、管桦、陆文夫、茹志鹃等等,有不少作家在茅盾的指导下,取得好成绩的。《百合花》的作者茹志鹃,是一个名气
不大的青年女作家,当时因丈夫右派问题,而心灰意冷。这个时候,茅盾的《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 1958 年 6月的《
人民文学》上发表,肯定了《百合花》,给茹志鹃以极大的生活信心,因为茅盾的高度评价,茹志鹃一个“已经蔫倒头
的百合,重新滋润生长,一个失去信心的,疲惫的灵魂,又重新获得了勇气、希望。重新站立起来,而且立定了一个主
意,不管今后道路会有千难万险,我要走下去,我要扶着那小小的卷幅,走进那长长的文学行列中去。”所以,茅盾不
仅评论了一个作品,也解救了一户人家!差不多新中国的作家都受过茅盾的惠泽和关怀。自然,茅盾把培养文学新人,
作为共和国文艺大厦的基石来看待的,只要有人,中国不愁文艺不发展。
    对青年作家这样扶持,这样关心,对已有成就的作家,茅盾也总是尽自己的力量,给予保护和帮助。对丁玲,茅盾
自然知道,丁玲是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在丁玲最困难的时候,茅盾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尽自己的力,暗中帮助丁玲。
作家陈沂在上海被错划为右派,受到批评,茅盾知道后,托人带口信给他,要他善自珍重,陈沂极为感动。 50 年代初,
作家碧野的长篇《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受到不公正待遇,碧野思想十分消沉,十分痛苦。茅盾得知他的情况后,特地
邀请碧野参加作协迎春大会,并在人群中四顾找人,见碧野一个人脸色凝重地呆立在那里,特地过去,当众向碧野举杯
祝酒:“碧野,祝你继续写出好作品来!”使碧野大为感动,并从此振作起来,又投身文学事业中。
    在担任文化部长期间,中央虽然为茅盾配备了助手,但新中国成立后的繁重的文化工作任务,搞不完的一个接一个
的政治运动,使茅盾原先想创作的念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茅盾站在国家高度,发现新中国文艺理论的薄弱,不利于
新中国文艺建设;另一方面,茅盾又发现文艺界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同志在社会主义时期,对文艺的认识还不尽一致。
自此,茅盾带头读书,在文学理论方面作出新贡献。在茅盾当文化部长中间,可以发现,凡是茅盾自己起草的讲话文稿,
大多数是谈文学创作和文艺规律的,很少孤立他讲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