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茅盾在 5岁那年,由父母启蒙,开始认字和写字。教材是父亲沈永锡自己挑选的,有《字课图识》、《天文歌略
》、《地理歌略》等,由母亲来施教。所以,茅盾自己称:“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其实,当时茅盾家里人多,“老三房”联合起来,在自己家里办个家塾,茅盾的三个叔父及二叔祖家的几个孩子拉
在一起,由茅盾祖父沈恩培教授。
    但茅盾祖父教书并不认真,有时学生来了,他自己却出门打牌或会友去了,丢下儿子、侄子不管,而且教的是《三
字经》、《千家诗》一类书,所以茅盾父母怕茅盾进家塾,会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便自己动手动口来教育儿子。后来,
茅盾祖父沈恩培以茅盾父亲行医并不忙为由,让茅盾父亲来担当教家塾的事。茅盾父亲不好意思推辞,只好接受了下来,
并把儿子茅盾也带进家塾。但茅盾学的课本,乃是新学,其他叔辈孩子仍学《三字经》一类书。
    茅盾父亲教书十分认真,对儿子也概莫能外,他每天亲自节录课本中四句,要年仅 5岁的茅盾读熟,并对茅盾说:
“慢慢加上去,到一天十句为止。”
    幸好茅盾天资聪颖,一经教授,便记住了。不到一年,茅盾父亲病倒了,四处求医无效,躺在床上,无法再教私塾
了,只好将茅盾送到本镇一个亲戚王彦臣办的私塾里去,并叮嘱王彦臣,要给茅盾讲新学。当时这个私塾里,同学年龄
都比茅盾大,只有王彦臣的女儿王会悟的年龄和茅盾的差不多。王彦臣虽和茅盾父亲既是亲戚又是有维新思想的年轻秀
才,思想很合得拢,但他怕麻烦,没有给茅盾单独讲授新学。茅盾父亲知道后,也不好再说什么。
    在茅盾幼年,沈家似乎衰落得特别快。在广西梧州做官的沈焕在茅盾出生后第二年,即 1897 年告老还乡。见过世
面的老太爷回到乌镇一看,十分失望,觉得儿孙辈都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那样有作为,连开店、造房子都没有替他办好!
因此老太爷终日悒悒寡欢,足不出户。据说在乌镇那么多青年人当中,他最看得上的只有卢学傅,认为他有出息。这样
过了两年后,经商做官的一些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他于 1900 年秋天逝世。
    茅盾的曾祖父去世以后,曾祖母王氏便出面主持分家,茅盾祖父分到一爿泰兴昌纸店,仍居住在观前街。她见分家
已定;便召集儿子儿媳,当场宣布:“现在手头还有现金不到三千,老太爷遗命给长子长孙一千,现在就给了完事。余
款作为老太爷除灵和葬费,包括我自己的后事。”说完,停了一下,又接着说:“你们做儿子的,就尽这二千两光景办
吧,你们愿意办得好看些,行;愿意省俭些,也行;有余钱,你们三房分了吧。”王氏是个知书识礼、办事果断的人,
为沈家上下所敬重。她在丈夫沈焕死后第二年,也撒手西归。自此,沈家经济上也日愈困顿。
    在沈家发生变故前后,茅盾外祖父一家也急剧衰败,老中医外祖父陈我如在茅盾 3岁时去世,顿使陈家大厦失去一
柱,一下子冷落起来,经济来源只能靠几亩桑地和几间房租。在茅盾曾祖母王氏逝世的第二年。即 1902 年,茅盾唯一
的亲舅舅陈长寿也病逝。这一联串亲人逝世,使茅盾父母陷入手忙脚乱之中。
    世俗的眼中,沈家还是陈家,已经败了。原先热热闹闹的沈家大家庭,分家以后,各归各,自顾自;茅盾祖父又不
善经营,父亲病倒,生活更为艰难,吃肉也只能选择日子了。据说只有在初一、初八、十六、二十三才吃肉,而且用小
碗,只有薄薄几片!而陈家原来是人来人往,船来轿来,请老生先诊治,老先生一去世,徒弟星散,立刻车马稀少,少
人问津。这些,给茅盾父母刺激不小,年幼的茅盾仿佛也尝到了人间冷暖的滋味。
    茅盾在王彦臣那里读了半年光景,在维新运动的影响下,观前街立志书院由卢学傅一班年轻人改造,创办起一所立
志小学,专门按新式教育方式教学。病忻恹的茅盾父亲便让茅盾从王彦臣那里回来,到隔壁的立志小学,成为立志小学
的第一班学生。
    立志小学刚开学,分甲班乙班,年纪大一些的分到甲班,年纪小的分到乙班。后来上了一个星期课以后,把成绩好
的分到甲班。茅盾年纪最小,成绩却好,也就转到甲班。立志小学聘的教师都是些年轻、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甲班
有两个老师,一个是茅盾父亲的朋友沈听蕉,教国文、修身和历史。国文课本是《速通虚字法》和《论说入门》;修身
课本是《论语》,历史课本是沈听蕉自己编写的。教算学的姓翁,是卢学傅从邻镇聘来的。
    经济上困顿的事,由大人撑着;而茅盾父亲病倒在床上,却直接连累童年茅盾。茅盾曾回忆说:“那时候,父亲已
卧床不起,房内总要有人侍候,所以我虽说上了学,却时时要照顾家里,好在学校就在我家隔壁,上下课的铃声听得很
清楚,我听到铃声再跑去上课也来得及,有时我就干脆请假不去了。母亲怕我落下的功课太多,就自己教我,很快我就
把《论语》读完了,比学校的进度快。”也许是天资的缘故,茅盾这样既要回家侍候父亲,又要去上课,一心二用,功
课仍然比年纪大的同学还好!每月的考试,发榜以后,茅盾都能得到奖赏;每周的一篇史论文章,使茅盾居然在立志小
学出了名。
    每次发榜和得奖,茅盾拿回家给日愈消瘦的父亲看。30多岁的父亲,瘦得活像一个 50 多岁的老人,撑起病体,苦
涩地笑了笑,鼓励几句,又拿来看看,还给茅盾。病魔折磨得他十分痛苦,脸色蜡黄,消瘦。只有儿子得奖回家,他脸
上才浮起笑容。有一次,茅盾独自在楼上侍候父亲看书。忽然,父亲把书朝床角落里一丢,忿忿然说,“不看了!”正
专注地替父亲翻书的茅盾吓了一跳,“怎么?”“拿把刀来。”茅盾起身把桌上那把西瓜刀拿来给父亲。
    “刀,做什么?”茅盾有些怯生生地问,眼神里露出天真的惊讶。“唉,剪指甲。”茅盾父亲拿着刀看了半天,叹
口气,放下。“去将你妈妈叫来。”
    茅盾不明白父亲的用意,忙下楼去喊妈妈上楼,还在河边洗衣服的母亲听得儿子说,忙上楼去侍候丈夫。茅盾则回
学校去上课了。这天放学回来,茅盾上楼去见父母,见母亲坐在父亲的病榻边垂泪,眼睛红肿着。父亲则闭着眼,疲倦
地躺着,脸色蜡黄。事后,母亲偷偷告诉茅盾,那天他父亲要刀,原来想自杀。后来经母亲劝说,他才打消了自杀的念
头。茅盾听说,心里着实一惊,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直到晚年,依然鲜明地记着父亲想自杀这件事。
    在茅盾 10 岁那年,茅盾父亲沈永锡病逝了。那时,弟弟沈德济 6岁。茅盾母亲担起抚育两个儿子的责任,望着丈
夫的遗像,泪如断了线的珍珠滚下脸颊,她含泪恭写了一副长联,表明自己的心志:幼诵孔盂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
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不瞑目;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莫赎,从今誓守誓言,
管教双雏。
    母亲的一片苦心坚志宏愿,在茅盾昆仲兄弟心里,印下了深深的烙印。茅盾父亲逝世后,茅盾依然在立志小学读书。
有一次,因为学校教算学的老师病了,学校提前放学,这时一位大同学要拉茅盾去玩,茅盾却急于回家。于是那个大同
学追过来,结果自己不小心绊了交,擦破点表皮。那个大同学知道茅盾母亲管教严厉,便拉着茅盾到隔壁茅盾家里,反
咬一口,说是茅盾绊了他一交。茅盾母亲见状,安慰那个同学,并给他几十个制钱,说是医治他那个早已血止的手腕。
这时,茅盾那位最爱挑剔的二姑母说了几句讥讽茅盾母亲的话,母亲脸色铁青,拉着茅盾上楼,关上门,拿起戒尺,便
要打茅盾。茅盾满腹委屈,见母亲受屈要打自己,便夺门而逃,奔下楼去。背后传来母亲那忿恨声:“你不听管教,我
不要你这儿子了。”这事惊动了茅盾祖母,祖母让叔庄(茅盾三叔)去找,三叔回来说没有找到。一时全家人急得团团
转。茅盾在街上走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回校请沈听蕉替自己辩诬。沈听蕉听了茅盾诉说,就陪茅盾回家。进门后,沈先
生站在天井里,朝楼上喊,请茅盾母亲出来说话。茅盾母亲开了房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