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啊,上海男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相依而坐,脸上有恬然遗世的神情。拥挤的公共汽车在南京路上停停走走,
我看见被生活折旧了的脸孔贴在玻璃窗上,疲倦而木然。和平饭店前有西装
革履的男人,福佑路市场里有捧着大碗吃饭的女人。城隍庙前有人依着画廊
雕柱对镜头做出粲然笑脸。

我还是不认识我的读者。他们经过了什么又看见了什么?他们害怕着
什么又追求着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幻灭又有什么样的梦想?不曾和他们一
起成长,我无从想象他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可是在那长长的队伍前端,我
们曾经深深地对望;回想那对望的一刻,或许我们竟是熟识的。写作者在孤
独中写作,读书人在孤独中阅读,那孤独其实是种种情怀的交会。文字之所
以有力量将不同世界的人牵引在一起,是因为不管他们经过了什么看见了什
么,在心的最深处,他们有一样的害怕与追求、相似的幻灭与梦想,午夜低
回时有一样的叹息。

我们毕竟在同一条历史的长廊里,或前或后;鲜花释出清香,像丝带
潦绕。

(原载1996 年6 月19 日《文汇报·笔会》)读者来信(一)龙应台女
士:您好!

我是个五十七、将近六十岁的老太了。从前天的《文汇报》上看到您
说您还没有发现老太喜欢看您的文章。今天我要给您一个惊喜:有,我就是
一个,而且非常之喜欢看您的文章。

自从您在报上发表专栏以来,我几乎每期都看,我觉得您的文章很适
合我的口味。尤其是知道您是湖南人后,我更加喜欢,因为我也是湖南人。
我觉得我们湖南出了一位真正了不起的女作家了。我为之高兴和自豪。

对于您的文章内容我都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年龄及每天的家务太忙
的关系,现在看什么都容易忘。只觉得您很有个性,很倔强。敢想敢说。看
问题很敏锐。笔头锋芒四射。我就喜欢看这种文章。

至于我为什么没有去排队买您的书呢?说实在话,我不怕您见怪,我


从小就喜欢看书,却从来没有自己买过书看过。小时候家里很穷,想看书时
只是去新华书店柜台边看,或去图书馆借来看。从没有想过自己去买书看。

以后有了工作结了婚,应该说条件有所改善,但我仍觉得买书不划算。
一是要花去很多钱,二是要收检和有地方存放。我们房子这么小,连住人都
住不下,哪有它放的位置!

我先生是个很喜欢买书的人,常去书店买书,但他是不大考虑钱和收
检的问题,因此经常为这事吵吵闹闹。当然吵归吵,看我还是要看的。

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也退了休,但比上班时更忙,更累,因为有了第
三代,要帮他们做,一天到晚做不完的家务。

因此像我们这种人,怎么可能去排队买书看呢?有时一年到头都不去
一趟上海市里。尽管还有些这方面的灵感,也就只好免了。

今天和您写这封信,只是想让您知道,您的文章在大陆人们心中有何
等的影响,更加增强您的自信,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在这里同时我还要告诉您,我的女儿也很喜欢您的文章。

祝您永远前进宝冶读者1996。6 读者来信(二)应台先生:您好!

拜读19 日刊于《文汇报》您的《给上海读者》,为您的一片至诚所感,
冒昧奉函,谈一点感想。

本人是五十多岁的男性读者,一个以绘画为主业的文化工作者,“文
革”前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绘画、读书、记日记于吾如吃饭、喝水一样重
要。

读先生的文章也仅从今年《文汇报》改版后的《笔会》上《龙应台专
栏》开始,很惊喜,看到就读。

您是我中国当代一位难得的睁眼看祖邦看世界的女作家;您写的东西
让人觉得实在,文中有一股浩然之气,有一种中国古代大文人和外国大作家
所共有的大气;特别可惊喜之处,这样的文笔又是出自我们民族近现代“又
有害怕又有追求的长廊中”走出来的一位娉婷女才子之手。

大陆的男读者憋闷得慌。扫视大陆文坛,数十年来,少有能挺着脊梁、
亮着喉咙、坦然说话的,总是不得已说些吞吞吐吐、转弯抹角的不知所云的
话。我们很少读到直言、坦言、放言、真言的好文章,怎不闷得慌!除了数
年前的戴厚英先生的文章,大陆女作家中大气的作品似也少见。一个女子走
出学校,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大声说话,慷慨陈词,怎么能过多推崇“小女
人的文章”呢?

第2 节 啊,上海男人!

我是一个台湾女人,在美国和欧洲生活了二十年。从俄罗斯到南非,
从以色列到菲律宾,全走遍了;以为这世界上能让我真正惊讶的事情大概已
经没有了,直到我认识了上海男人。

在十年前开始阅读大陆文学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民族苦难、十
年浩劫什么的,而是:咦,怎么小说里下厨烧饭洗碗的以男人居多?瞄一眼
我的书架,随便抽出一本翻翻:你看,夫妻俩要请客了,“13 日一早,周敏
起了床就在厨房忙活。”这周敏可是个男人。

“因为临时居住,灶具不全,特意去近处旅馆租借了三个碗、十个盘子、


五个小碟、一副蒸笼、一口砂锅。”周敏紧接着开始剖鱼,他的女人就试穿
上一套又一套的漂亮衣服,化妆打扮。这样的情节在台湾的小说里可难找到,
台湾作者要编都编不出来。

社会主义教出来的男人还真解放,我记得自己暗暗惊叹。

在海外见到的大陆女人,说得夸张些,个个抬头挺胸、骁勇善辩,没
有人认为应该牺牲自己去成全丈夫的事业。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谚语,“每个
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个温柔的女人”,不能用在大陆女人身上;她们昂首阔步
地走在前头,不在男人的阴影中。相形之下,台湾女人处处流露出传统“美
德”的痕迹:温良恭俭让,样样具备。仪态举止上仍讲究“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的羞怯。自己的事业一不小心太顺利时,还觉得对男人不起,太“僭
越”了。

瑞士的女人不久前还没有投票权。德国的女人,婚前也许雄心勃勃,
一旦有了孩子就发现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只上半天课,下午她就得留守家
中做保姆、清洁妇、厨师、司机兼园丁,而这些工作又全是无给职,她变成
一个伸手向男人要生活费的配偶。德国女人是欧洲有名的贤妻良母,为丈夫
子女牺牲自己的事业不仅不被当作美德,简直就是女人应尽的义务。走过德
国的小村镇,你可以看见一户一户的女人在晒棉被,擦窗玻璃,擦呀擦呀擦
得一尘不染,等着男人回家来夸奖。

所以我对大陆男女关系的平等是有心理准备的,只是没有想到上海男
人在大陆男人中还自成一格,是一个世界稀有的品种。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只要侧耳听听人们飞短流长地说些什么,大概
就可以探知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质。走进安徒生的家乡,你会听见人们窃窃私
语小美人鱼如何受父权压抑,不让她追求爱情。走进格林兄弟的小镇,你会
听见人们如何议论灰姑娘辛德瑞拉的后母。走进李昂的“杀夫”小村,你会
听见人们耳语妇人林氏如何被丈夫毒打强暴。而不分古今或中外、童话或写
实,流言中被虐的都是儿童和妇女;《二十四孝》是一部儿童被虐史,《列女
传》是一部妇女自虐记。但是在20 世纪末的中国上海,你说奇怪不奇怪,
流言的主角竟是男人,被虐待的男人。

某人被妻子赶了出去,在黄浦江边踱了大半夜。房子是妻子的单位发
的,所以女人指着门叫他走,他就得走。某人在外头有了情人,妻子便让他
每天趴在地上拖地,来来回回地拖,直到他一只手脱了臼;没关系,装回去,
再拖。某人有一天回家晚了,发现他的写字桌、书籍衣物被妻子扔在门外,
像丢垃圾一样。某人想离婚,女人就把水果刀按着手腕威胁自杀,男人遂不
敢再提离婚,但女人从此每晚强迫男人向她求爱。。“男人——”我小心翼
翼、结结巴巴地问,“男人——也可以被被被强迫吗?”我并没有那么无知,
可是我们是在谈上海男人,情况也许特殊些。

“怎么不可以?”亲戚轻蔑地白我一眼,继续说,“小张每天都像死人一
样去上班,再也没力气要离婚。他老婆还揍他呢!”哦!那么上海男人和瑞
典男人差不多吧?在国外的报上曾经读到一份联合国发出的文件,说是瑞典
男人被妻子殴打的情况普遍,呼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