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马云正传 刘世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儿子”已经改姓,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成了别人的。手握股权的他,有“股”而无处行“权”;身处管理职位的马云,有“理”而不能“管”;身为黄页创始人的马云,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被人家一天天利用。可恨!可叹!可悲!悲愤之余,对“老黄页”还抱有一线希望的马云,却怀着这样的美丽心愿:如果我离开了,黄页也许就会好起来,也许合资方就可以关掉那个以假乱真、狐假虎威的(新)黄页?那天早上,仍在总经理职位上的马云,在深思了几个晚上之后,拿着一份厚厚的辞职报告,缓缓走进了合资方老板的办公室……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是,他的举动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黄页内部引发了一场空前壮观的集体辞职运动!包括当初几个创业元老在内的黄页全体员工,获知马云辞职的消息后,在没有任何组织、没有任何预谋的情况下,竟一夜之间全部递交了辞职报告。此消息一出,业界和舆论一片哗然。不仅轰动了整个杭州城,更是惊动了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众多中央主流媒体!不过,在各方力量的协调之下,这场轰轰烈烈的集体辞职风波,却以不伤一兵一卒的结果而平息下来,而马云本人也收回了辞职报告。但即便如此,在合资方的大股东们看来,这场风波俨然是马云一手“预谋”并导演的“逼宫”。尽管风波最终平息下来了,身为“始作俑者”的马云已经彻底成为合资方和大股东的眼中钉、肉中刺。而经此风波之后的马云自己也深深体会到:大势已去,此黄页已非彼黄页也……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壮志未酬的马云有了另谋出路的考虑。他结识了一位在外经贸部任职的朋友,不久,在此人的引荐下,仍在黄页任职的马云收到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邀请函,力邀其北上共图互联网大业。面对机会,马云再次陷入深思。是去?还是不去呢?3。悲壮的诀别1997年11月的一天,马云和他的黄页老团队集体出游,一起乘车前往桐庐的红灯笼度假村。除了集体出游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几对黄页的新人要在那里举办集体婚礼。婚礼举行之后,大家一起乘船游江。小船行驶到桐庐时,大家在此驻留。在度假村的晚宴上,大家有说有笑,给新人们敬酒,彼此间也互相敬酒。在一片莺歌燕舞的和谐气氛中,在这种喜庆场合下,谁也没料到饭桌上的马云竟会来个“一石激起千层浪”。兴起的马云端起酒杯,先干为敬。大家都跟着起哄叫“好”,他却一脸严肃,让大家安静一下,来了句:“各位兄弟姐妹,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离开杭州,到北京去做事……”马云这突如其来的决定,犹如晴天霹雳,让大家一下惊呆了:我们的头儿要走了?离开黄页?离开杭州?在这一刻,所有的人都希望马云的下一句话会是“跟你们开玩笑的”云云。然而,如果说几个月前那场轰动一时的集体辞职,真如大股东们所说是一场“逼宫”的话,此次马云却是去意已决,是带着“真刀真枪”的——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马云便宣布了北上的主要任务是为外经贸部开发网站,并宣布了随他一起北上的6人名单(加上马云自己和夫人张瑛在内一共是8人)。马云几乎是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话,之后他就不语了,坐下来看着大家。整个晚宴的会场,突然变得死一般地沉寂,在那几秒钟内,竟没一个人说话,连喘气声都依稀可闻……突然,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宴席上有个女孩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随后,整个场面顿时失控,犹如多米诺骨牌倒下一样,哭声一片……这还像是一场喜庆的婚礼宴会吗?包括马云夫人张瑛在内的在场女同志几乎都哭了,男同志虽没哭出声,也是以泪洗面了。但马云却没有哭,即将随同他北上的6员大将也没有哭。他们的眼泪,还要等到一年之后,在另一个遥远的城市,才会倾泻而下。马云带走的6个人,应该说都是中国黄页的骨干,而马云更是整个团队的领袖和灵魂。他们这些人走了,对留下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自明的。而对马云等8人来说,二次北上则更多地充满了憧憬、希望、梦想。大家从桐庐回到杭州城时,已是大雨倾盆。这雨,仿佛就是为一场离别而准备的。几十个情绪激动的年轻人,以雨洗面,以泪洗面,走进了一家餐馆,含泪举杯为马云一行人饯行。马云动情地跟大家说:“我去北京但并没有离开黄页。去北京是去做一个事业,想把黄页带起来。如果北京能做成,杭州至少也会有一个分公司,那时一定回来,回来和大家相聚,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希望留下的人在杭州好好工作,等我们回来!”他说的是真心话,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不管杭州电信方面待他如何,他还是真心希望中国黄页以后能够继续生存、发展。而且,那时的他并没有想完全放弃黄页,也只带了6个人一起北上,并没有带走黄页所有的骨干(到了后来,陆陆续续又有5个人一起北上)。马云走的时候,只是对中国黄页说了声“再见”,而不是“永别”。他想得的确很美好:黄页毕竟是自己的孩子,一个“父亲”怎么可以跟“孩子”说“永别”呢?这种纯正、美好的愿望,正如一首歌中所唱:“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然而,说生不逢时也好,言命中注定也罢,也许连乐观主义者马云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久的离别;这一别,他再也没有机会去挽救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创始人马云离开的时候,中国黄页的营业额已经做到700万,正是鼎盛、极盛时期,而自从他离开之后,这个曾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的公司,便日渐衰退,而后退出了这个行业的“第一军团”,并淡出一代人的模糊记忆……中国黄页,曾是马云的全部希望和梦想,是他一手养大的“儿子”。离开它,是悲壮的,那便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马云离开时,正是1997年的深秋时节。不久以后,中国内地最当红的男歌星毛宁推出了一首略带凄凉色彩的单曲——《晚秋》,广为人们所传唱:在这个陪着枫叶飘零的晚秋,才知道你不是我一生的所有。蓦然又回首,是牵强的笑容。那多少往事飘散在风中。……四、再闯北京城1995年第一次北上时,马云还借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这样的说辞,苦口婆心地在京城“布道”。仅仅时隔两年,当他再次踏上北去之路时,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乘坐的是一列“开往春天的地铁”。我们不得不承认: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得太快。两年前,黯然离京时,“书生”马云曾立下誓言:再过几年,北京就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两年之后,他真的“杀”回来了,北京也的确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了。然而,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而言,锦衣玉食从来就不是一个终极目标,只要命运给了他一个大翻身的机会,他一定会放下一切、在所不惜、全力以赴追求内心那无上而崇高的梦想。幸运的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有一群生死相随的“信徒”。每临此境,你不得不感慨: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1。“永不落幕的广交会”1997年12月,在接到外经贸部的正式邀请之后,经过桐庐一别,悲壮的马云终于再次率队踏上了北去的列车。风像火车一样在呼啸着,窗户外面是一片冰雪的世界。那一次,随同他一起北上的有7个人:张瑛、孙彤宇、吴泳铭、盛一飞、麻长炜、楼文胜、谢世煌。当然,这些只是先遣部队的成员。再过不久,还会有另外一批人陆续加盟,他们是彭蕾、韩敏、蒋芳、戴珊和周悦红。此次北上的13个人(包括马云在内)中,有两对夫妻,一对是马云和张瑛,另一对便是孙彤宇和彭蕾。作为马云的夫人,张瑛跟随夫君北上自然是义不容辞、天经地义的,跟着马云一路折腾来、折腾去,她是没少吃苦,尽管她自己并不觉得苦。至于彭蕾,就在几个月之前,单位刚刚开始分房子,为了追随马云(当然也包括丈夫孙彤宇),她毅然放弃了这大好机会,踏上了北去的征程。这次北上时,大家都是做好“壮士一去不复还”之准备的。尤其是张瑛和彭蕾,还一起租了一个集装箱,把各自的家当整个端到了北京。再过不久,马云和张瑛还把儿子接到北京上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