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段婚外恋。赖德为了提高画艺而去巴黎,学习深造了15 个月,1926 年才
回国。他刚到伦敦,就接到朱莉娅的电话,请他尽快去探望她的母亲,老夫
人已病重,非常想在临终前见一见塞巴斯蒂安。为此,赖德再次出国,在摩
洛哥的非斯城里,找到了生病住院的塞巴斯蒂安。他正在患感冒和肺炎合并
症,无法旅行。几天之后,传来马奇梅因夫人去世的消息。赖德又受马奇梅
因家族的长子布赖兹赫德之托,为庄园绘画。时间飞逝。10 年后,赖德已成
为一名相当有名气的建筑画家,主要为那些“马上就要荒废衰败的宅第画
像”。赖德举办过画展,出版过个人画册,这之后,他发现了妻子与他人有
奸情,猝然离家,去异域旅游作画,长达两年之久。在回国的客舱上,赖德
与朱莉娅邂逅相遇,往事的回忆与眼前的不幸将两人拉到一起。然而,他们
的恋情多灾多难,双方必须首先与配偶离婚,方可再婚。在战争逼近之际,
这桩婚姻官司格外麻烦。马奇侯因侯爵突然宣布返乡,原来他已病入膏肓,
打算“叶落归根”。马奇侯因侯爵在临终之际,家人请来神父给他作宗教的
临终仪式:忏悔。马奇梅因终于完成了这项仪式,满足了家人的精神需要,
可朱莉娅由此也改变了对再婚的看法,决定不再结婚了。已经办好离婚手续
的赖德只好尊重她的意愿。赖德的回忆到此结束。在“尾声”部分,赖德所
在的部队将旅部设在庄园,士兵们在打扫卫生。赖德独自上楼去看望老保姆,
从他那里得知朱莉娅和她的妹妹都当上了救护队员。赖德又去小教堂,发现
那里“没有露出年久失修的凋敝景象”。他感慨地引用《旧约》中的话来表
达自己的情感:“空虚的空虚,一切都是空虚。”

作品鉴赏《旧地重游》有三个方面常为评论家们谈到:1。自传色彩,

2。宗教内容,3。讽刺成份。事实上,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沃本人的许
多经历与书中主人公赖德的经历都有相似之处。沃早年上牛津,后在一所艺
术学院学习绘画。他的第一次婚姻也是不幸的。他在牛津读书时,过的也是

无拘束的放荡生活,连当时流行的同性恋和酗酒症也都没被他错过。《旧地
重游》刚刚面世时,就曾因其浪漫情调而遭到评论家的批评,这便是沃后来
修订删改本书的原因之一。不过,据考证,《旧地重游》中对20 年代牛津大
学的描述“异常地准确”。作品的宗教内容是引起争议的重要方面,因为书
中的主要情节都与宗教有关:塞巴斯蒂安酗酒以致被校方开除,是因为他无
法正视笃信宗教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以及父母的不幸婚姻给他带来的精神
上的困惑;朱莉娅无法寻求到真正的婚姻幸福,是由于她总是徘徊在宗教大
门的内外,心灵上得不到持久的平衡,不信仰宗教的赖德,纠缠在这些颇受
宗教困扰的人们中间,不仅没有力量帮助他们,还常常因此而陷入麻烦。他
与朱莉娅没能终成誉属,主要原因是朱莉娅突然悔悟并重新皈依天主教。因
此,作者对宗教所持的态度,成为争论的焦点。批评家们在书中发现许多例
证可以支持各自的观点。不过,对于持“褒”的观点的批评家,例证大概是
比较少而无力的。尤其是考虑到作品的讽刺特色,这无疑是与宣扬宗教相矛
盾的。沃是一个著名的讽刺大家。就其本人个性而言,沃是一个集各种矛盾、
偏见和无常于一体的怪人。他酗酒、对人不友好、脾气时好时坏,连朋友也
认为难于相处。可是,熟悉他的人又深深地为他的机智善辩和荒诞幽默的言
谈所吸引。《旧地重游》中布兰奇的举止反映了沃的机智与偏激。赖德的父
亲则是古怪性情的一个实例。马奇梅因一家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激
烈的精神世界,都在沃的冷嘲热讽之中得到深刻的揭示。有评论认为,布兰
奇与马奇梅因一家,是沃笔下的人物画廊中永不褪色的形象,经得起时间的
考验。虽然《旧地重游》因感情色彩浓厚和沉重的宗教主题而引起一些批评,
但是,它的问世带来了更多的肯定。美国著名批评家爱德蒙·威尔逊曾经评
论说:沃是“自萧伯纳以来英国出现的唯一一位第一流的喜剧天才”。当代
著名英国作家、文学批评家安东尼·伯吉斯认为,《旧地重游》“是一部富
有魅力的作品”,它“才华横溢”,“激荡人心”,人物描写“绝妙生动”。
由此看来,感情色彩浓重或许并不完全是坏事,象伯吉斯那样“总是被它迷
住,深受感动,甚至掉下泪来”,怕也是一种不坏的阅读经历。《旧地重游》
的叙述方式也颇值一提。全书由三个部分外加序幕和尾声组成。在三部分正
文中,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形式,向读者介绍他所亲身经历的事件和亲眼看到
的人物。为了使读者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叙述者总是介入其中。每当故
事进入引人入胜的关键之处,叙述者便站出来,提醒读者这是由他进行的间
接描述,他“不得不把一番长谈归纳为几句话”,或者“她跟我说这番话的
时候已经是在10 年以后,在大西洋上的暴风雨中”,以此说明回忆这项活动
是他的“专利”,读者是无法真正接触到它的,只能通过叙述者而窥其一斑。
叙述者在保存珍贵的回忆时是吝啬的,但是在表达丰富的感情时,他又是慷
慨的。他用美丽的文笔竭力体现美好事物的短暂性:欢乐“如翠鸟倏地掠过
水面”,美貌“犹如透过树林缝隙的阳光,又如镱子里的烛光”,青春是完
美的,但它“又何其迅速,不可挽回地失去了”。这一切,在一句切题的话
中得到突出:“我想在我幸福生盾过的每一处地方埋一件宝贵的东西,等到
我变得既老又丑又不幸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去把它挖出来,回忆往事。”

(申慧辉)


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1948)

作者简介格雷厄姆·格林(1904—)是当代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和剧作
家,1904 年10 月2 日出生于英国伯肯斯特德。他在其父任校长的中学接受
传统的中产阶级和英国国教教育。1922—1925 年在牛津大学学历史并开始写
作。1925 年他出版诗集《四月的牙牙之声》。大学毕业后当过《泰晤士报》
记者及《观察家》杂志编辑。1929 年第一部小说《内心的人》发表,此后专
事写作。1926 年他改信天主教。他一生旅行甚广,足迹遍至亚、非、拉、美、
苏联甚至中国,这为他的小说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背景。二次大战期间他在西
非为英国做情报工作。1957 年后他主办过出版社。1966 年起他定居于法国。
格林是位多产而艺术精妙的作家,50 多年来发表了40 多部小说、戏剧、游
记等及500 多篇评论文章。他既写“消遣性”的惊险、恐怖小说,也写立意
深刻的严肃小说。他的严肃小说诸如《布赖顿硬糖》(1938),《权力与荣
耀》(1940)、《问题的核心》(1948)、《私通的结局》(1951)等的出
版使他赢得杰出作家的盛誉。几乎他的所有小说都被改编成电影。60 年代后
他的杰作依然不断涌现:《一个病毒发尽的病例》(1961)、《沉静的美国
人》(1966)、《名誉领事》(1973)、《人的因素》(1978)、《吉诃德
先生》(1982)及自传《一种生活》(1971)、《逃避的方法》(1980)等。
他曾获得近10 种文学奖。1966 年获英国勋爵称号。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
实和人的精神历程。他被称为“第一个用英语写作的重要的天主教作家”。
他的语言简洁清晰,艺术技巧高超完美。

内容概要故事发生在西非某英属殖民地。一个灼热、肮脏的港口城
市。主人公斯考比是市警察局副专员,身材粗矮,头发灰白,看上去没有什
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他正面临着一个难题:专员马上要退休了,而他却
不可能升职。据传要调一个比他更年轻的人来。斯考比对此无所谓,他热爱
他的工作,对他来说,工作比升职更重要。但他担心他的妻子露易斯会为此
发疯。怀着内疚,对妻子的忧郁、不满和绝望的惧怕,他回到家。果然,露
易斯已从别人的议论中得知这个消息,丈夫回来,她马上开始了发泄。露易
斯是个热爱诗歌、敏感的妇女,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不断让人失
望的生活,女儿的夭折,以及丈夫现在受到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