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斯诺达尔的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部,被任命为第44 集困军司令员。为了摧
毁苏联的工业中心,夺取高加索的石油资源,德军向高加索地区发动了强大
的攻势。第44 集团军的任务是在通向格罗兹内依和巴库的要冲建立纵深梯次
防御,不让敌人强渡捷列克河。彼得罗夫在极短时间内巡视了纵深600 公里


的防御地段和各部队,动用各种力量完成了防御。8 月31 日希特勒的第一坦
克集团军下达了消灭捷列克之敌,向格罗兹内依挺进的命令。但是敌人的进
攻失败了,人员装备遭受巨大损失,李斯特将军被撤职。为了摆脱困境,希
特勒决心集中所有兵力打击图阿普谢方向,切断黑海兵团同高加索方面军的
联系。这样在图阿普谢方向,德军同苏军的兵力比例,步兵为2:1,炮兵3:
1,飞机5:1。9 月25 日德军发动了图阿普谢战役。为了对付德寇新的进攻,
彼得罗夫被任命为黑海兵团司令员,统率5 个集团军,防御广阔的战线。由
于双方兵力悬殊和原司令员制定的防御计划存在严重缺陷,于危难之中接任
的彼得罗夫几乎面临失败。秋雨连绵,山路泥泞,弹药给养运输困难,彼得
罗夫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克服困难,他还派出许多小分队到敌后进行袭扰活
动,在山地与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冬季战斗,使敌人始终未能占领图阿普谢。
第二年3 月,彼得罗夫被任命为北高加索方面军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5 月
升任该方面军司令,统率8 个合成集团军和两个航空兵集团军,以及黑侮舰
队和亚速海分舰队。彼得罗夫上将决心摆脱单纯防御的被动局面,选择德军
兵力集中的战略要地诺沃罗西斯克作为突击目标。经过周密计划和充分准
备,于9 月初发动了诺沃罗西斯克战役。苏军英勇奋战,与敌激战5 天5 夜,
解放了位于黑海东北岸的这一重要港市。彼得罗夫乘胜扩大战果,又于10
月中旬一举收复塔曼半岛,彻底粉碎了希特勒夺取高加索的计划。彼得罗夫
晋升为大将,获苏沃洛夫一级勋章。这时,波得罗夫又开始考虑横度刻赤海
峡、消灭克里米亚之敌的计划。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足够舰船运送部队
和装备。但是,大本营于11 月1 日下达了进攻令,登陆部队和舰船在横渡海
峡和登岸时,遭到德空军、舰艇和大炮的猛烈阻击,伤亡极大,经过40 余天
的激烈战斗,苏联才得以在对岸建立了前进基地,但解放克里米亚的任务并
未完成。1943 年底,他被召回莫斯科,遭到斯大林严厉训斥。彼得罗夫不服,
当面顶撞斯大林,认为他和他的部队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彼得罗夫因
此被降为上将和第33 集团军司令。1944 年春,他又被任命为白俄罗斯第二
方面军司令员。但斯大林并没有恢复对他的信任,大本营召开研究白俄罗斯
夏季战役的军事会议,他未能参加。但彼得罗夫仍积极为战役作准备,不计
较个人得失。方面军政治委员麦赫利斯暗中给斯大林写信,称彼得罗夫身体
有病,难以保证战役的胜利,于是他被免职养病。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苏
军组建了乌克兰第四方面军,以突破德军在喀尔巴阡山的坚守防线。无病养
病、具有丰富山地作战经验的彼得罗夫被总参谋部推荐于1944 年8 月担起了
该方面军司令员的重任。他不负众望,指挥部队越过东喀尔巴阡山,挥戈西
进,于1944 年11 月解放捷克重镇古梅涅,又不畏严寒完成了穿越西喀尔巴
阡山的艰苦战斗。但是,1945 年3 月,正当他率军乘胜前进时,麦赫利斯又
进谗言,说他指挥无方,被撤职,调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任参谋长。他与部
队一起直捣柏林。战后,他未被授予元帅军衔,直至1958 年病故。

作品鉴赏这是一部纪实作品,纪实作品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所有事
件、所有人物,包括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情节的细节都必需有事实根据,不允
许虚构和杜撰。作家为了创作这部作品,花了整整10 年的时间,用来搜集材
料,又埋头笔耕4 年,才得以完成。比如,作者为了说明彼得罗夫受命担任
北高加索方面军第44 集团军司令员时,高加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采访了原
北方区党委宣传部长、现居塞瓦斯托波尔的安娜·彼得罗夫娜等许多当事人,
援引他们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对彼得罗夫临危不惧、以弱胜强的评价;查阅


了大量缴获的德军总参谋部文件,说明希特勒与他的将军们对德军的主攻方
向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拿下首都莫斯科,苏联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但希特勒及其另一些将领则认为必须进攻南方,摧毁苏联的工业中心,夺取
高加索的石油资源。为此,德寇在1942 庄7 月占领罗斯托夫,并向顿河挺进
时,即制定了代号为“火绒草”的新的作战方案。在彼得罗夫所辖各部的防
御正面集中了A 集团军群的40 个师的兵力,外加第1 坦克集团军、第17 集
团军和第3 罗马尼亚集团军,并由空军第四方面军提供空中支援,左翼B 集
团军群作四侧翼保障;引用苏军元帅格列奇科的文件表明,当时斯大林乃认
为德军的主攻方向为莫斯科,尽管各种情报都通报了德军的新的战略意图。
作者以图表说明当时莫斯科部署了苏军全部师团数的一半,坦克的80%,飞
机的62%,而作为德军主攻目标的高加索则只有苏军师团数的5。4%,坦克
的2。9%。因此,要进行这样一场兵力悬殊的战役,彼得罗夫需要克服多么
巨大的困难。但是,如果作品中仅仅只是这些估燥乏味的资料的堆砌,那么
这样的纪实作品必然是不成功的。《统帅》的成功,首先是作者利用这些绝
对真实的材料塑造了一个胸怀博大、能征善战、刚直不阿的军事统帅彼得罗
夫大将的形象。作家在获奖后,发表谈话说:“从童年时代起,我们每个人
都有一个理想,而且如果幸运的话,还想成为一个自己竭力要模仿的那样的
人。伊万·彼得罗夫将军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一切都令人神往,他
性格坚强,富有教养,善于朴实地谈论复杂的事物。”《文学报》1986 年11
月12 日)不过,作者并不仅仅把彼得罗夫将军看作为自己学习、模仿的榜样,
而且也把他当作当代青年的榜样。他说,“我们作家的职责是为现在的年轻
一代塑造英雄的形象,塑造值得模仿的现象。以我之见,伊万·彼得罗夫就
是这样的人。”作品的成功,还在于作者在以彼得罗夫大将这一英雄形象为
主线、描写他戎马俊馆的战斗生涯的同时,再现了卫国战争艰难而曲折的历
程,描绘了一个个重大战役的气势宏大的真实画面,揭示了千百万苏维埃人
所建树的战斗功勋。这就使作品具有了史诗般的全景规模,使纪实作品与全
景小说融为一体,这在苏联以往的纪实作品中还不多见。从整体来说,《统
帅》仍是一部纪实作品。在当代苏联文坛,纪实文学愈益受到读者的青睐和
评论界的重视。它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因而也就更真切感人,更能博得读者
的信任和激起读者的共鸣。它的崛起一方面顺应了文学界拒绝失真的求实风
尚和读者崇尚真实的接受意识,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叙事小说长期来形成的固
定格局使小说得以从故事化、情节化、传奇性和世俗性的窠臼中解脱出来,
以换取作家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更大抒写自由。当然,对作品真实性的
过分拘泥和大量运用文献资料和采访对象的口授实录,也往往可能夫闭调动
作者形象思维能力和读者丰富想象力的阀门,使作品显得真实有余,艺术感
染力不足。《统帅》也有类似的不足。因此,纪实文学作品要达到更高的层
次,尚需作家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和探索。

(严永兴)


瓦·弗·贝科失灾难的标志(1982)

作者简介见“索特尼科夫”条。

内容概要这是一座不知什么时候就坐落在这里的宅院,岁月和人们留
给这儿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原先盖有农舍的地方,杂草丛生,到处是带刺的
野梨树。大门旁那两棵曾经十分显眼的老椴树,一棵根本就没有了,留下的
一棵也是一番凄凉的景象:粗壮的树干被烧得面目可怖,腐朽得千疮百孔。
林中飞来的乌鸦不知为什么从不落在它的枝头上,却选中附近的赤杨树丛。
也许,这些乌鸦记住了些什么,也许它们凭着自己古老的本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