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佣军入侵古巴,但均遭失败。
古巴与拉美游击中心运动 古巴革命的胜利对拉美各国的民族民主运
动是个极大的鼓舞,特别是那些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者,如激进的青年
学生、职员和部分工人、农民都把古巴视为革命圣地,纷纷到古巴取经。他
们中间有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左派、托洛茨基主义者及天主教左派等。古巴
领导人也总结其革命经验,提出了游击中心主义理论。1960年切·格瓦拉发
表了《游击战》、《游击战:一种手段》等著作。基本观点是:“人民力量
可以战胜反动军队,并不一定要等待一切革命条件都成熟;起义中心可以创
造这些条件;在不发达的美洲,武装斗争的战场基本上应该是农村”。在这
一理论的影响下,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等20多个
国家出现了上百个游击中心组织,大者千人,小者几十人,武装斗争一时风
靡拉美。
1965年4月多米尼加的爱国军人发动反独裁起义,美国悍然出动3万侵
略军进行武装干涉。是年8月,起义失败。古巴领导人根据这一情况又提出
“大陆革命论”作为对“游击中心主义”的补充。他们认为,古巴革命后,
美国决不会容许再有第二个古巴存在,必然全力进行武装干涉。因此,拉美
革命不再可能单独在一国胜利,必须使安第斯山成为美洲的马埃斯特腊山,
要在整个大陆与美帝国主义战斗。为此,1966年11月格瓦拉亲赴玻利维亚
… Page 136…
进行试验,准备建立大陆游击中心组织,然后以玻为中心将武装斗争扩大到
整个拉丁美洲。但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玻政府军的围剿下,1967年 10
月8日格瓦拉在战斗中被俘,随之被杀害。游击中心运动也受到严重挫折。
1968年后,各国游击中心组织调整了战略,由农村转向城市,进行以城
市游击战为主体的反独裁政府斗争。原巴西共产党领导成员卡洛斯·马里格
拉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写了不少文章,并于 1967年组建“民族解放行
动”,开展城市游击战。他主张在城市进行袭击银行、进攻兵营、劫持飞机、
惩办作恶多端者、绑架人质等恐怖主义活动,使政府处于惊慌失措和困难的
状况,然后再与农村游击战结合,最后通过正规战争夺取政权。除巴西外,
乌拉圭、阿根廷的城市游击主义也很活跃。由于这种活动只突出个人,脱离
群众,1969年11月卡洛斯牺牲。到70年代中期,拉美各国的城市游击活动
普遍遭到失败。
四、古巴革命后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大胜利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胜利 巴拿马运河连接着大西洋和太平洋,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有很大的经济收益。美国通过1903年的美巴条约占
领了运河区,将其变成巴拿马的国中之国,实行殖民统治。运河区由美国任
命的总督管辖,悬挂美国国旗,施行美国法律,美国还在此建立军事基地。
美国付给巴拿马的“租金”仅占其取得的运河船只通过费的1%。
在古巴革命的影响下,1959年巴拿马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要
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61年11月巴拿马议会通过决议,要求签订新的美巴
条约,提出收回主权,公平分配运河收入,在运河区悬挂巴拿马国旗,限期
接管运河等13项要求。虽然1963年1月美巴达成协议,美国同意在运河区
悬挂两国国旗,但美国并没有认真执行。1964年初,运河区当局连日来在各
学校门前只挂美国国旗,这一行动激起了人民的义愤。1月9日,一名巴拿
马学生在运河区升起巴拿马国旗,当即遭到美军的枪杀,并镇压示威的学生。
10日,3万多巴拿马人在运河区示威,他们手执红旗,高呼“美国佬滚回去”
的口号,美军打死打伤300多群众,愤怒的群众袭击了美国大使馆及其驻巴
新闻机构,形成空前规模的反美怒潮。12日,全国10万多人为死难者举行
送葬示威,巴政府也宣布与美断交。巴拿马的正义要求和行动得到全世界人
民的同情和支持,1964年4月3日美被迫同意就新运河条约与巴拿马举行谈
判。
1968年10月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巴拿马国民警卫队司令奥马尔·托里
霍斯上台,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1971年10月再次爆发群
众性的反美运动。1974年2月7日美巴发表联合声明,公布了作为新运河条
约谈判基础的8项原则,又经过3年多的谈判,1977年8月10日美巴就新
运河条约达成原则协议。9月7日在华盛顿美洲国家组织总部,托里霍斯与
美总统卡特签署了《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营运
条约》,1903年的美巴条约和后来的修正条约及一切与运河有关的协定、换
文等均宣布作废。新条约规定巴拿马可以逐步参加运河管理、保护及防务工
作;由美巴双方人员组成的委员会管理运河的日常营运;运河区内的海关、
邮政、司法等事务由巴拿马负责等。该条约至1999年12月31日期满,然后
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交还巴拿马。
… Page 137…
尼加拉瓜革命的胜利 继古巴革命之后,尼加拉瓜革命是拉美反美、
反独裁斗争的又一重大事件。从30年代起,索摩查·加西亚靠屠杀民族英雄
桑地诺、镇压起义而爬上独裁统治者的宝座。1956年索摩查遇刺后,他的两
个儿子先后继任总统。该家族占有全国耕地的15%,拥有100多家公司,他
们还拥有自己的银行和电台,控制着国民警卫队及内阁。对内残酷镇压人民
的武装反抗,对外完全投靠美国,使尼加拉瓜的种植园、工矿业和经济命脉
都掌握在美国垄断资本手中。
1961年7月23日,以卡洛斯·丰塞卡·阿马多尔等人为首的一批革命
青年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创建了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简称桑解
阵)。他们使用当年桑地诺使用过的“红与黑”旗帜,表示在反帝反独裁斗
争中“不自由,毋宁死”。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索摩查家族的
反动统治。1963和1967年在博卡伊河和潘卡桑地区建立了游击战根据地。
1975年桑解阵分裂为三派(持久人民战争派、无产阶级派和第三派起义派),
加之阿马多尔在1976年阵亡,一大批游击队领导人被俘,革命处于低潮,只
有第三派坚持斗争。1977年9月索摩查政府取消戒严令,于是一批同情桑解
阵的文教、宗教和企业界人士组成“十二人集团”,发表声明反对索摩查政
府,并与民主运动、民主阵线党等反索政党组成反对派广泛阵线,在全国发
动总罢工、罢课、罢市。与此同时,桑解阵第三派也在全国城市发动武装袭
击活动。1978年7月22日第三派的一支突击队扣留了一批议员和政府官员
作为人质,迫使政府当局释放了一批被囚的桑解阵成员。9月9日又在全国
发动起义,历时13天,波及十多个城市。
1979年3月桑解阵的三派联合建立全国领导委员会,并与“十二人集团”
等组成爱国阵线。同年5月底,桑解阵在全国发动攻势,仅十几天就攻占了
30多个城镇。6月4日又号召全国总罢工,6月16日在哥斯达黎加成立民族
复兴临时政府,得到巴拿马、墨西哥、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的支持。7月17
日独裁者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德瓦伊雷被迫下台并逃亡国外(1980年9
月17日被击毙)。7月19日桑解阵部队解放首都马那瓜。民族复兴政府宣
布建立“有社会正义的民主国家”,并要进行多元化政治和混合经济的改革。
加勒比地区各国的独立 加勒比海被称为“美洲地中海”,这里众多
的岛国长期处于英、荷、法、美的殖民统治之下。60年代前只有古巴、海地
和多米尼加三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1958年1月,英国为了维持其殖民统
治,将其10多个加勒比殖民地联合组成“西印度联邦”,但当地人民的独立
运动日益高涨,终于使这个联邦解体。如1961年9月牙买加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