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史下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佣军入侵古巴,但均遭失败。 

     古巴与拉美游击中心运动 古巴革命的胜利对拉美各国的民族民主运 

动是个极大的鼓舞,特别是那些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者,如激进的青年 

学生、职员和部分工人、农民都把古巴视为革命圣地,纷纷到古巴取经。他 

们中间有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左派、托洛茨基主义者及天主教左派等。古巴 

领导人也总结其革命经验,提出了游击中心主义理论。1960年切·格瓦拉发 

表了《游击战》、《游击战:一种手段》等著作。基本观点是:“人民力量 

可以战胜反动军队,并不一定要等待一切革命条件都成熟;起义中心可以创 

造这些条件;在不发达的美洲,武装斗争的战场基本上应该是农村”。在这 

一理论的影响下,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等20多个 

国家出现了上百个游击中心组织,大者千人,小者几十人,武装斗争一时风 

靡拉美。 

     1965年4月多米尼加的爱国军人发动反独裁起义,美国悍然出动3万侵 

略军进行武装干涉。是年8月,起义失败。古巴领导人根据这一情况又提出 

 “大陆革命论”作为对“游击中心主义”的补充。他们认为,古巴革命后, 

美国决不会容许再有第二个古巴存在,必然全力进行武装干涉。因此,拉美 

革命不再可能单独在一国胜利,必须使安第斯山成为美洲的马埃斯特腊山, 

要在整个大陆与美帝国主义战斗。为此,1966年11月格瓦拉亲赴玻利维亚 


… Page 136…

进行试验,准备建立大陆游击中心组织,然后以玻为中心将武装斗争扩大到 

整个拉丁美洲。但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玻政府军的围剿下,1967年 10 

月8日格瓦拉在战斗中被俘,随之被杀害。游击中心运动也受到严重挫折。 

     1968年后,各国游击中心组织调整了战略,由农村转向城市,进行以城 

市游击战为主体的反独裁政府斗争。原巴西共产党领导成员卡洛斯·马里格 

拉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写了不少文章,并于 1967年组建“民族解放行 

动”,开展城市游击战。他主张在城市进行袭击银行、进攻兵营、劫持飞机、 

惩办作恶多端者、绑架人质等恐怖主义活动,使政府处于惊慌失措和困难的 

状况,然后再与农村游击战结合,最后通过正规战争夺取政权。除巴西外, 

乌拉圭、阿根廷的城市游击主义也很活跃。由于这种活动只突出个人,脱离 

群众,1969年11月卡洛斯牺牲。到70年代中期,拉美各国的城市游击活动 

普遍遭到失败。 



              四、古巴革命后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大胜利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胜利 巴拿马运河连接着大西洋和太平洋,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有很大的经济收益。美国通过1903年的美巴条约占 

领了运河区,将其变成巴拿马的国中之国,实行殖民统治。运河区由美国任 

命的总督管辖,悬挂美国国旗,施行美国法律,美国还在此建立军事基地。 

美国付给巴拿马的“租金”仅占其取得的运河船只通过费的1%。 

     在古巴革命的影响下,1959年巴拿马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要 

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61年11月巴拿马议会通过决议,要求签订新的美巴 

条约,提出收回主权,公平分配运河收入,在运河区悬挂巴拿马国旗,限期 

接管运河等13项要求。虽然1963年1月美巴达成协议,美国同意在运河区 

悬挂两国国旗,但美国并没有认真执行。1964年初,运河区当局连日来在各 

学校门前只挂美国国旗,这一行动激起了人民的义愤。1月9日,一名巴拿 

马学生在运河区升起巴拿马国旗,当即遭到美军的枪杀,并镇压示威的学生。 

10日,3万多巴拿马人在运河区示威,他们手执红旗,高呼“美国佬滚回去” 

的口号,美军打死打伤300多群众,愤怒的群众袭击了美国大使馆及其驻巴 

新闻机构,形成空前规模的反美怒潮。12日,全国10万多人为死难者举行 

送葬示威,巴政府也宣布与美断交。巴拿马的正义要求和行动得到全世界人 

民的同情和支持,1964年4月3日美被迫同意就新运河条约与巴拿马举行谈 

判。 

     1968年10月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巴拿马国民警卫队司令奥马尔·托里 

霍斯上台,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1971年10月再次爆发群 

众性的反美运动。1974年2月7日美巴发表联合声明,公布了作为新运河条 

约谈判基础的8项原则,又经过3年多的谈判,1977年8月10日美巴就新 

运河条约达成原则协议。9月7日在华盛顿美洲国家组织总部,托里霍斯与 

美总统卡特签署了《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营运 

条约》,1903年的美巴条约和后来的修正条约及一切与运河有关的协定、换 

文等均宣布作废。新条约规定巴拿马可以逐步参加运河管理、保护及防务工 

作;由美巴双方人员组成的委员会管理运河的日常营运;运河区内的海关、 

邮政、司法等事务由巴拿马负责等。该条约至1999年12月31日期满,然后 

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交还巴拿马。 


… Page 137…

     尼加拉瓜革命的胜利 继古巴革命之后,尼加拉瓜革命是拉美反美、 

反独裁斗争的又一重大事件。从30年代起,索摩查·加西亚靠屠杀民族英雄 

桑地诺、镇压起义而爬上独裁统治者的宝座。1956年索摩查遇刺后,他的两 

个儿子先后继任总统。该家族占有全国耕地的15%,拥有100多家公司,他 

们还拥有自己的银行和电台,控制着国民警卫队及内阁。对内残酷镇压人民 

的武装反抗,对外完全投靠美国,使尼加拉瓜的种植园、工矿业和经济命脉 

都掌握在美国垄断资本手中。 

     1961年7月23日,以卡洛斯·丰塞卡·阿马多尔等人为首的一批革命 

青年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创建了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简称桑解 

阵)。他们使用当年桑地诺使用过的“红与黑”旗帜,表示在反帝反独裁斗 

争中“不自由,毋宁死”。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索摩查家族的 

反动统治。1963和1967年在博卡伊河和潘卡桑地区建立了游击战根据地。 

1975年桑解阵分裂为三派(持久人民战争派、无产阶级派和第三派起义派), 

加之阿马多尔在1976年阵亡,一大批游击队领导人被俘,革命处于低潮,只 

有第三派坚持斗争。1977年9月索摩查政府取消戒严令,于是一批同情桑解 

阵的文教、宗教和企业界人士组成“十二人集团”,发表声明反对索摩查政 

府,并与民主运动、民主阵线党等反索政党组成反对派广泛阵线,在全国发 

动总罢工、罢课、罢市。与此同时,桑解阵第三派也在全国城市发动武装袭 

击活动。1978年7月22日第三派的一支突击队扣留了一批议员和政府官员 

作为人质,迫使政府当局释放了一批被囚的桑解阵成员。9月9日又在全国 

发动起义,历时13天,波及十多个城市。 

     1979年3月桑解阵的三派联合建立全国领导委员会,并与“十二人集团” 

等组成爱国阵线。同年5月底,桑解阵在全国发动攻势,仅十几天就攻占了 

30多个城镇。6月4日又号召全国总罢工,6月16日在哥斯达黎加成立民族 

复兴临时政府,得到巴拿马、墨西哥、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的支持。7月17 

日独裁者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德瓦伊雷被迫下台并逃亡国外(1980年9 

月17日被击毙)。7月19日桑解阵部队解放首都马那瓜。民族复兴政府宣 

布建立“有社会正义的民主国家”,并要进行多元化政治和混合经济的改革。 

     加勒比地区各国的独立 加勒比海被称为“美洲地中海”,这里众多 

的岛国长期处于英、荷、法、美的殖民统治之下。60年代前只有古巴、海地 

和多米尼加三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1958年1月,英国为了维持其殖民统 

治,将其10多个加勒比殖民地联合组成“西印度联邦”,但当地人民的独立 

运动日益高涨,终于使这个联邦解体。如1961年9月牙买加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