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纽约时报书评100年精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里对卡尔·桑德堡这本书的更为广阔的方面讲的太少了。现在只要说这一句就够了:没有人读完了这上下两册书而不会对这位先驱总统的真实面貌有更为逼真的了解,也没有人不会对一年年分裂这个国度直至当初割离的鸿沟出现的那些势力有更为清楚的认识。

  (佚名,1926年2月14日)  


 创新——《面具:艾兹拉·庞德诗集》,艾兹拉·庞德着
  1908年,艾兹拉·庞德在威尼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火烛熄灭》,这是一本小书,由于当时的大众早已满足于过渡时期那种矫揉造作的风雅文学,因此,这本书很可能没给他们留下任何印象。的确,谁能料到那个精瘦的红胡子艾兹拉日后竟会成为1908年才上小学的整整一代诗人的先驱和领袖呢 ?如今,19年过去了,艾兹拉·庞德也将自己的诗作汇集成册,称为《面具》,从某一角度来考察其人其诗已成为可能。任何形式的概括最终都会纠缠不清,因为庞德从来就没有停止探索。他的生涯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他是创建文学新秩序,促使了改变文学信仰的布道者、论战先锋,另一方面他又是个诗人。我们这里考虑的是他作为诗人的一面。

  像某些现代作家一样,庞德是个创作成规上的异端。为了达到他追求的效果,他自由融合了诸多传统,吸收了中国古典诗歌、普罗旺斯行吟诗及最现代的自由诗的风格。他着重的是效果,是捕捉住某一瞬间,并用清晰的形式将它揭示的情感内涵表达出来。然而他也能写出最细腻,最犀利,充满了黄昏里的乡思和羽翼的阴影的诗行。他对最微妙的情绪极为敏感,同时又对其进行提炼,使之上升到知性化的层面。那绝不是枯燥的思维的层面,而是哀伤而严肃的境界,是心灵的学园。

  除了翻译和对古典文学进行再创作以外,庞德的作品全是个人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激烈观点的忠实再现。因此他最上乘的作品总体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一颗永不停息,永远和故作多情、愚蠢、崩溃的传统以及思想的混乱作斗争的心灵。这一态度很自然地引人了他对现代生活某个阶段的讽刺性考察。这种讽刺时而是狂轰滥炸,时而是点到即止,不论是哪一种,其效果都令人叹为观止。他最关注的是语言表达的解放,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不加修饰,不为妥协加破布所累的艺术。对他而言,美的召唤高于一切,感情的美,智慧的美,他都孜孜以求,如猎狗追逐胞子。感情的红线贯穿他全部的作品,尽管这种感情也许受到抑制,经过提炼,它的感染力却丝毫未减。

  别的作家在艺术上日臻成熟,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后便裹足不前。庞德不同。他并非没有发现自己的风格,他是在不断地发现,永远也不会停止。

  他为自己不安分的生命力所驱使,不得不向前,去进行新的试验,寻求新的表达方式。他不断发掘以前的文献及历史,从中发现无数最原始的细微差别,这些他都必须加以改造以适应自己独特的个性。

  现在对庞德作为一个诗人的地位下结论还不可能。也许它比人们想象的要高得多,尤其对那些只注意到他作为一个鼓吹者,为其他诗人,为一系列连续不断地转变的运动而战的人来说,情况更是如此。然而,也有人开始怀疑庞德作为先知的活动浪费了他的诗歌天才,如果他不曾奋勇无畏地挺身而出,扞卫英语诗歌的文艺复兴,他本人很可能会成为诗歌领域的文艺复兴。

  庞德就是庞德,我们必须因此而心存感激,并意识到他在经受小智之人多年的奚落之后,终于无可争议地站到了别人无法轻易撼动的高度。而且,他献给公众的《面具》是诗歌上的丰收,与当今时代的任何现代诗歌选择相比都毫不逊色。这本书蕴藏的是力量、气魄、美、敏感、思想的热忱、诗歌的创新。别的书也许能使人想起高入云天的山峰,但它们很少能像这本书一样,令人想起既高耸人云又绵延不断的山峰。目前,像艾兹拉·庞德的某些热情的朋友坚持的那样,奉他为美国诗歌第一人还不可能,但称他为一位很好的美国诗人却并非不恰当。同时,给他一个为当代诗歌语言的自由化而战的最佳美国斗士这一封号绝对是合适的。

  (赫伯特·戈曼,1927年1月23日)  


 疾病:一种隐喻——《魔山》,托马斯·曼着
  现代小说经常采用极端巧妙的方式,来清晰地凸现那些价值观,即表达人和这个世界的深刻关系。而托马斯·曼发现并运用了一个最奇特的视角:一个肺结核疗养院。小说的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是瑞士阿尔卑斯山脉中贝尔戈夫地区疗养院的一个病人。通过他,作者使其视角更加超然,超脱于平原地区人们的所思所虑,而更倾向于去思考较抽象的问题,汉斯·卡斯托普通过对自身的透视,思考其自身的来源,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意义,以及世界对他的意义,来打发疗养院中漫长的、一成不变的时光。卡斯托普还和其他病人接触。他们代表了生活哲学的各个层面,不管是有条有理的,思想明晰可辩的,还是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生命观。作者逐步地,最后让人强烈认识到:在这个远离尘嚣,静止如水的疗养院里,通过汉斯·卡斯托普消极倦怠的人格,作者从纷繁的现代实在中塑造了一个体现各种价值观的综合体。

  在小说的开端,汉斯·卡斯托普正在趋于康复,他是“一个谦逊有礼的年轻人”,唯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钟爱某一型号的雪前。他出生于汉堡一个古老的市民家庭,这些家庭生活井然有序,讲求实际,多少代来一直是商业寡头的支柱。汉斯·卡斯托普刚修完工程学,他家的世交所开的一家造船厂正有一个职位在等着他。他要在他不走运的表兄维阿希姆·齐格森的公司里待3星期。从表兄把他领出窄轨火车车厢那一刻起,汉斯就明显感到这些遥远的,魔幻的山峦有其特定的存在方式。维阿希姆评论道:“我们在这上头,时间的量度都变得很大。3个星期简直不值一提,只是一个周末而已。”

  托马斯·曼将汉斯·卡斯托普,这个欲在汉堡活跃的商界占一席之地的一个市民,转变为一个思考着的、试探着的旁观者。这种转变是逐步的,也是完全自然的,刚开始,卡斯托普仅仅是一个参观者,只是为适应新环境作了些临时性的调适,这种调适仅出于渡好假期的自然愿望,但他被新奇的环境所愚弄,乃至完全迷失了,他身体忽冷忽热。经过体检,X光拍片显示出肺中的小湿点使他注定要在贝尔戈夫呆上7年,而不是原先所想的3周。

  贝尔戈夫可触的、有形的世界是由以下的人和物来界定的:疗养院的外科医生和内科主治大夫;霍夫拉·贝伦,心理分析学家克罗考斯基;每日五顿丰盛的饭食;卡斯托普饭桌上的同伴;严格的疗程:按时休息,酒精擦身,测试体温等,还有面临死亡。

  汉斯很快就凭其独特的品性适应了这里的一切,这更加揭示和凸现了他内在的人格。他父母双亡,在他还是小孩时,祖父就过世了。他自己很虚弱。

  病后不久,他即发现自己对死亡和痛苦有一种说不出的关切,敏感到几乎病态。他为自己设定义务,去拜访那些与死亡斗争将至终结的同伴们。他们在病友不在场时,被轻轻送出房,放到大雪橇上。雪橇将滑下白雪覆盖的山坡,直到铁道旁。

  托马斯·曼谨慎地、最大限度地保持公平。他竭力把卡斯托普放在聚光灯下,不带任何偏见。同时,他使贝尔戈夫所有的观察家、理论家充分暴露自己。他们不可避免地闯入卡斯托夫的生活,并为他的谦逊、年轻、礼貌所吸引。结果是卡斯托普聆听来自意大利的自由意志论者,古典人文主义者的后代的高谈阔论。他感到鲁多维可·塞塔布里尼让人兴奋,促人思考,而有时又使人愤怒。汉斯同时使思想精微的诡辩家拉夫塔对他大开心扉。汉斯还是一位言行奇特的荷兰上校皮帕科恩的忠实朋友和同盟。

  读者只要稍加留心,就会意识到托马斯·曼是一个默默的、然而孜孜不倦的贵族原则的鼓吹者。塞塔布里尼的民主精神得到了充分的表述,但拉夫塔总是在那里取笑他,使这位言辞华丽的意大利人看起来颇有些滑稽。还有那位令人着迷的俄罗斯女人克拉夫迪亚·肖夏,她代表着生活感和欲望的一面,以其绿眼红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