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六'越绝曰:“县南城,*(在荒)**'古淹'*地。上湖中頉者,季子頉也。名延陵墟。”皇览曰暨阳乡。 
  注'七'春秋曰朱方。 
  注'八'左传曰越败吴于檇李,杜预曰县南醉李城也。干宝搜神记曰:“秦始皇东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江东有天子气。’始皇至,令囚徒十万人掘污其地,表以恶名,故改之曰由拳县。” 
  注'九'越绝曰:“有西岑頉,越王孙开所立,以备春申君,使其子守之,子死遂葬城中。” 
  注'一0'郭璞曰:“县有张公山,洞密有二堂。” 
  注'一一'史记曰:“春申君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城在无锡。皇览曰:“吴王太伯頉在吴县北梅里聚,去城十里。太伯始所居地名句吴。”臣昭案: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頉,民世修敬焉。去墓十里有旧宅、井犹存。臣昭以为即宅为置庙,不如皇览所说也。越绝曰:“县西龙尾陵道,春申君初封吴所造。”臣昭案:今见在,自是山名,非筑陵道。 
  Ua**豫章郡*** 
  高帝置。雒阳南二千七百里。*二十一城,户四十万六千四百九十六,口百六十六万八千九百六。'一' 
  注'一'豫章记曰:“新吴、上蔡、永修县,并中平*'中'*立。豫章县,建安立。 
  上蔡民分徙此地,立名上蔡。” 
  Ub**南昌**'一'**建城**'二'**新淦*** 
  *宜春*** 
  *庐陵**'三'**赣**有豫章水。**雩都*** 
  *南野**有台领山。**南城*** 
  *鄱阳**有鄱水。黄金采。'四'**历陵**有傅暎健**余汗*** 
  *鄡阳*** 
  *彭泽**彭蠡泽在西。**柴桑*** 
  *艾**'五'**海□**侯国。'六'**平都**侯国,故安平。**石阳*** 
  *临汝**永元八年置。**建昌**永元十六年分海□置。 
  注'一'豫章记曰:“江、淮唯此县及吴、临湘三县是令。” 
  注'二'此地立名上蔡者。豫章记曰:“县有葛乡,有石炭二顷,可燃以爨。” 
  注'三'兴平元年,孙策分立庐陵郡。 
  注'四'建安十五年,孙权分立鄱阳郡,治县。 
  注'五'左传哀二十年吴公子庆忌所居。 
  注'六'在昌邑城。豫章记曰:“城东十三里,县列江边,名慨口,出豫章大江之口也。昌邑王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故谓之慨口。” 
   
   校勘记 
  三四七二页四行左传哀六年公如赖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左传云“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此云“公”,误也。 
  三四七二页五行县西有崔城按:襄二十七年杜注云“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 
  三四七二页七行平原郡九城按:钱大昕谓“九”当作“十”。说见下。 
  三四七二页九行湿水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及水经注“湿”作“漯”,说文从水□声。 
  三四七二页一0行湿阴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亦作“漯阴”,说见上。杜预注左传,又作“隰”也。 
  三四七二页一四行杜预曰县西有辕城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案地理志辕县属平原,水经作“援”,郦元引杜预释地,云辕即援也,济南祝阿县有援城。 
  三四七二页一六行高帝西平昌置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文当云“高帝置”,不应有“西平昌”三字,其为衍字无疑。后读宦者传,彭恺为西平昌侯,注云西平昌县属平原郡,乃悟此三字当属上文平原郡,而平原郡九城当为十城,因此三字错入乐安注中,校书者遂改“十”为“九”,以合见成之数耳。又按:张森楷谓钱说致确,但前志平原有平昌县,当即此西平昌,漏未引及。 
  三四七三页二行高菀殿本“菀”作“苑”。按:前志作“宛”,菀、苑、宛三字古通作。 
  三四七三页二行有薄姑城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尚书大传作“蒲姑”。 
  三四七三页六行古薄姑氏按:汲本作“左传姑氏”。惠栋谓当作“古薄姑氏”,“蒲姑”诸本皆讹作“薄姑”,或脱“蒲”字。 
  三四七三页七行县南有地名贝*(中)**'丘'*据殿本改,与杜注合。 
  三四七三页九行杜预曰县东北有摄城按:集解引洪颐鹚担阶笳讯甏傲摹⑸阋远保抛ⅰ傲摹⑸悖胛鹘缫玻皆某窍囟庇猩愠恰薄^こ欠橇某牵⑽笾ぁ!
  三四七三页一一行景帝置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前志为北海郡,故注云“景帝置”,此国为世祖所立,不得依用其文,当云“景帝置郡”,下接“建武”云云,乃为可通。 
  三四七三页一一行*(有)**'省'*菑川高密胶东三国按:校补谓“有”乃“省”之斗,各本皆未正。今据改。 
  三四七四页三行*(拒)**'挺'*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拒”当作“挺”。宋书州郡志注挺令,前汉属胶东,后汉属北海。或以琅邪之柜当之,琅邪之柜从木不从手,志不言故属琅邪,字形偏旁亦异,故知非也。王先谦谓钱说是,今据改。 
  三四七四页一一行故兆按:集解引陈景云说,谓注“故兆”未详,疑“故纪邑”之讹。 
  三四七四页一二行杜预曰棠国也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案左传注原文“棠,莱邑也。北海即墨县有棠乡”。此作“棠国也”,非是。 
  三四七四页一四行地道记曰*'奚'*养泽在西据集解引钱大昕说补。按:钱氏谓注所引地道记,即前志琅邪长广注文,“养泽”上当有“奚”字。后汉长广改属东莱,刘氏不注于东莱之长广,而注于北海之拒,未详其故。 
  三四七四页一五行雒阳东三千一百二十八里按:汲本、殿本“一”作“二”。 
  三四七五页一行惤侯国张森楷校勘记谓案说文,从心之“惤”是河南密县亭,从巾之“□”是东莱县,则此当从巾而从心,误也。今按:张说是。前志作“□”,王先谦谓说文“□布出东莱,从巾弦声”,是作“□”为正,县盖以布得名也。 
  三四七五页一行掖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作“夜”,夜音亦,又音掖。 
  三四七五页三行不*(期)**'其'*按:前志作“不其”,惠栋、齐召南皆谓作“不期”误,今据改。注同。 
  三四七五页五行列二碑按:汲本、殿本“列”作“刻”。 
  三四七五页一二行秦置按:张森楷校勘记谓齐古建国,非秦置,秦置齐郡耳。 
  前志亦是齐郡。此当详其沿革之由,第云“秦置”,殊疏。或“置”下有“郡”字,误夺去。 
  三四七五页一三行临鰑按:前志作“临淄”。 
  三四七五页一四行有三亭古郱邑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三”字误,或是“郱”字。 
  三四七六页七行有长山曰方城按:前志作“有长城号曰方城”。惠栋补注引水经注、晋志及盛宏之荆州记,证“长山”当作“长城”。 
  三四七六页一二行涅阳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安帝妹涅阳公主食邑,当有“邑”字。 
  三四七六页一四行有和成聚按:汲本、殿本“成”作“城”。 
  三四七七页一行有章密乡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及水经丹水注皆作“密阳乡”。 
  三四七七页七行杜预曰方城山在县南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按:殿本考证谓推寻文义,当云“左传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杜预曰方城山在县南”。今此文误倒。 
  三四七七页一一行吴汉破秦丰地按:“地”原斗“也”。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四七八页一行博物记曰滍水出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此引博物记疑当在“鲁阳”下。说文滍水出南阳鲁阳尧山,东北入汝。沣水出南阳雉衡山,东入汝。 
  前志亦云鲁阳有鲁山,滍水所出,东北至定陵入汝。雉衡山沣水所出,东至□入汝。水经说同。明此注误。 
  三四七八页八行伯升袭甄阜*(也)**'处'*据汲本、殿本改。按:“也”疑为“地”字之斗。 
  三四七九页一行上寿百二十三十按:汲本无“三十”二字。 
  三四七九页三行此菊茎短花大按:汲本、殿本“花”作“葩”。 
  三四七九页一六行秭归本*(归)*国据汲本删。按:殿本考证谓推寻文义,“国”上衍一“归”字,注杜预曰夔国,非归国明矣。 
  三四七九页一六行中卢按:殿本“卢”作“庐”。 
  三四八0页二行鄀按:前志作“若”。 
  三四八0页四行很山汲本、殿本“很”作“佷”。按:前志作“佷”,惠栋谓宋书州郡志作“很”。 
  三四八0页七行湖东有水名苌谷按:汲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