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翰祥,你看这轴《清明上河图》可是真迹吗?”李翰祥与黄天帧最初结识在香港。那时最能使李翰祥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发行大亨引以为敬的,决不仅仅是他在东南亚各地发行影片的非凡才能,而是他对古画有一套别人所不具备的火眼金睛。正是因为共同的嗜好才使李翰祥与黄天帧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翰祥记得那是1961年夏天,有一天正在香港的黄天帧用电话将李翰祥请到专卖古董的(口摩)啰街。在“六味居”典雅的店铺里,黄天帧指着一卷被老板小心展开在桌上的古画说:“许久我就听说香港秘藏一轴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亲笔《清明上河图》,寻来找去,今天终于在‘六味居’里见到了。翰祥,你也是识古画的专家,请鉴定真伪!”
李翰祥虽然久慕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但是他知道该图是千古绝作,早年深藏在北京的皇城禁苑之内。国民党逃台时,风闻此画已移至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珍藏,不知为何又流传到香港的文物市场上来。他见店铺的老板手中深深展开的高尺许、长二丈的巨幅古画,确实令人为之震惊。这确是一幅千古奇画。宋代上河一带的繁华清明集市,在人间巧匠张择端的笔下,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寸马豆人,跃然纸上。山川、河溪、镇集、舟揖、屋宇、店铺、摊床、酒旗、林木、车马、行人……勾画了了,历历在目。无数宋朝市井人物,在大匠的神笔之下,绘制得精采传神,淋漓尽致。工、商、农、兵、相、僧、卜、星、医、隶、胥……各具情态,眉眼传神,宛若真人一般。盈寸大小的人物,被巧夺天工的宋代大手笔张择端描绘到惟妙惟肖的地步,堪称古今一绝!你看一位牵毛驴赶集的老者,银髯飘动,正将几只梨子捧给骑在驴背上的一个稚童。那稚童捧梨便咬,憨笑无语,实乃神来之笔!
李翰祥从前只耳闻有这幅千古奇画,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目睹一眼的机会。所以,当他上下将这幅《清明上河图》审视几遍后,沉吟着说:“黄先生,我实在看不出它是伪制的赝品。因为‘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很像宋徽宗的亲笔,而且画上又有宋朝以后历代皇帝的亲题之跋,还有张择端本人的印铃,莫非还有什么值得怀疑之处吗?”
不料黄天帧却忍不住笑道:“翰祥,你错了。这《清明上河图》根本不是张择端的真迹,它是后人的临摹之作呀!”
“哦——?”李翰祥吃了一惊。又急忙将求教的目光投向高深莫测的发行大亨黄天帧,一时猜不透真伪虚实。
黄天帧指着那轴赝品对李翰祥:“真正的《清明上河图》我在故宫里见过。那幅画我迄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翰祥你看,这画中的小麻雀便是临摹时的小小破绽。它的小脚踏在二块青瓦上,从这小小的破绽里,便可以断定其伪呀!……”
李翰祥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本来他对古字画的真伪已有一套识别的办法,可是没有料到黄天帧慧眼超人,居然能从赝作的细微之处找出破绽,不由得他对黄天帧肃然起敬。只听黄天帧说:“那小雀如是张择端所绘,必然不会足立于两片瓦之上的。翰祥你再看,这画中有四人樗蒲,五指皆六而一犹旋转。你再看,此人张口呼六,你该知道那时的对人呼六时必要撮口,而这张画上他却张口而呼,张口呼六当是闽音。这张画又怎么能是宋人张择端所作呢?我所以就断定它是一轴赝作!……”
从那一次以后,李翰祥与酷爱古字画的黄天帧结下了忘年之交。现在,正处在困境中的李翰祥,经高海山的提醒,打“的士”来到台北中山北路上的黄天帧寓宅里来。那位绰号“黄天霸”的影片发行大亨,宅子里陈设古朴典雅。客厅内的枣木楼花壁橱内,置放着彩色闪亮的陶器和玉皿。不难看出主人与来客李翰祥都有十分相同的业余嗜好。
“啊哈,翰祥,多日不见,你为何变得如此颓唐?”黄天帧将李翰祥让于上座,命佣仆们摆上茶点款待。李翰祥苦着脸说:“黄先生,您可以称作台湾电影发行业的老行尊,总比我晓得发行上的诀窍。您该是知道的,当初我到台湾来创建‘国联’影业公司的时候,您说我李翰祥是可以赚得一笔大钱的。可是与‘联邦’和‘国泰’合作几年下来,如今我的‘国联’每况愈下,怕是快要到了濒于倒闭的边缘了呀!”
“我的天!翰祥,你是被宋鼎、崔昌鑫他们给唬喽。”黄天帧显然对“国联”与“联邦”的经济关系非常知情。他见李翰祥向他诉苦,未及多想就愤然拍案说:“许多电影界的从业人员都说‘联邦’吃了你们‘国联’许多许多资金。可是他们毕竟不知情呀!我可以告诉你,‘联邦’公司在这几年里至少白吃了你们‘国联’两千多万啊!……”
李翰祥仿佛陡然被人迎头猛击了一闷棍。他吃惊地睁圆了双眼,以为耳朵听错了,说:“两千多万?……”
黄天帧以手拍胸,语气肯定地说:“我敢替你到法庭上作证,宋鼎的‘联邦’公司这几年来至少吃你们两千万!翰祥,你终究文人气质太浓,哪里晓得商海的阴险和狡诈!如果让你去当画家,当演员,或者去当编剧和导演,你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可是若让你去当‘国联’公司的大老板,那可是打鸭子上架了!你只知道埋头在你那工作车里剪辑影片,却是做梦也不会料想到宋鼎、崔昌鑫他们,会利用为你们‘国联’代理发行电影拷贝之机,暗做假账,将一笔又一笔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啊!……”
李翰祥有一种受人欺蒙方才醒悟之感,他说:“‘国泰’公司倒是每月都寄了一张他们对我的支出清单来,不过也只有他们付给‘国联’的费用。可是宋鼎的‘联邦’公司却从来没有把他们代理发行的账目交出来。他们也欺人太甚啦!……”
“你啊,李翰祥,你在台湾办‘国联’,确实功不可没。先不说你推出了甄珍、江铃、秦汉这些从来没有拍过片子的新星出世,就说你办片厂也是有成绩的。你在‘国联’里是个不怒而威的大导演,还有人将你比作日本的大导演黑泽明。但是,你却做不了大老板呀,因为你只是个艺术人,而决不是企业家,更不能成为制片发行家!”黄天帧啜了口茶,说:“你可知‘无奸不商’这句话的真实含意吗?宋鼎他们为什么在与你们‘国联’亲密的时候,也不肯向你公开账目呢?台湾的电影生意人,多数是两本账。一本是对内部的股东们,另一本是对付税务局的。可是宋鼎这个人太不仗义,他居然连内部的那本账也不给你李翰祥看,太不够朋友了!……”
李翰祥气得满脸煞白,浑身哆嗦。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艺术家和大电影家,来台北几年间,他虽然名为大老板,可是他却一直在继续从事他在香港时的旧业——当名副其实的电影导演。他对朋友从来也不怀疑,因此,当他从黄天帧的口中得知当初将他从香港拉到台湾来的宋鼎、崔昌鑫等人一直瞒着他暗偷“国联”的大量片酬时,不禁怒从心起。李翰祥真想当场大发雷霆地将宋、崔两人大骂一顿,以解心中之气。但是他终究不是个粗鲁的汉子,理智控制了他的冲动。李翰祥恨恨地说:“黄先生,如果宋经理当真这样做,恐怕将来‘国联’当真要与他们到公堂上去理论理论了!……”
“翰祥,你在台湾这种地方是千万不能书生气十足的。”黄天帧见李翰祥痛心疾首的样子,心底泛起无限的义愤和同情,他长叹一声说:“翰祥,你实在是对宋鼎、崔昌鑫这些人太相信了。当初他们将在香港草签的合同书做了修改,你就不应该签字的。因为宋鼎将原来所说的发行拷贝由‘联邦’公司进行‘包底’,忽然改成‘代理’,这里面就有许多学问。你可千万不能不看那一字之别呀!如果当初你仍然坚持在香港商定的‘包底’,那么,你的‘国联’公司便可以量入为出,永久封掉了赔本之门!可是你不懂台湾电影生意人的奸险,宋鼎为什么将包底改成了完全代理?那就是他借代理的口实,就可以乱开花账,宣传费、广告费、公关的招待费、茶点费,甚至车马费也可以乱花一通。如果不将你老婆孩子都赔在里面,就算他宋鼎满有良心了!李翰祥你还蒙在鼓里啊!……”
“唉,我哪里晓得人世间会有如此险恶的事呢?”李翰祥听了台湾发行大佬黄天帧一番发人深思的话,立刻吓得满面苍白。心地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