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我是有办法说服制片主任改变决定的。”朱小四大喜过望,冲胡蝶再次鞠躬,欢天喜地地跑去了……
朱坤芳在车里点了一只香烟。他在浓重的夜色里远远地眺望着胡蝶公寓楼窗口的灯光。朱坤芳望望对面街那时髦的舞厅里正是舞客盈门时,这里无疑是香港夜生活的一个缩影。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朦朦胧胧的舞厅内无数对快乐的男女在疯狂地旋来旋去。
“大姐,四十年前的那段小插曲,您真的记不得了?”朱坤芳想起半月前在深水垤的金鱼市场上,他与胡蝶曾经有意无意地谈起当年在明星公司时的一段往事。香港许久以来就有黎明市场,家庭主妇们及富豪之家所雇佣的女佣和保姆们,每日天刚亮便到元朗的建德街、西环、花墟及深水侄等处赶早市。胡蝶来港后,特别是潘有声死后,也有到深水怪赶早市的习惯,她每天为儿孙们采买新鲜蔬菜与鲜鱼鲜虾。已经了解胡蝶这一习惯的朱坤芳,便每日天不亮就准时在深水垤菜场门前恭候着。两人沿着鳞次栉比的菜床子浏览选购鲜菜,谈着那逝去的往事。可惜的却是胡蝶对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早已没有了印象,胡蝶困惑地摇了摇头说:“我真是老了,对从前的许多往事大多没有了印象……”
街两旁摆满了装着清水的盆和桶,里面欢游着五颜六色的金鱼。朱坤芳无意观看千姿百态的金鱼,依然沉湎在往事的追忆中。他对胡蝶说:“可是这件事我却一直记在心里呀!公司那时要解雇我,您第二天便亲自找到了制片主任,要他一定把我留在明星公司。制片主任万没有想到您这红得耀眼的大明星,能为我这不值一提的临时演员说情!他哪里敢得罪您这个明星公司的台柱子,就同意让我继续留在公司里……”
胡蝶俯身望一会儿那活泼诱人的金鱼,忽然问朱坤芳说:“朱先生,我们在明星公司大概是1927年前后,可是后来你为何又去了日本?”朱坤芳的脸上现出了一抹阴云,似乎有许多话欲向胡蝶倾吐,但是他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微微一笑说:“大姐,我在日本笃信基督,因此我已经很相信命运!……至于问我当初为什么那么喜欢电影,而后来又为什么忽然心发奇想,到扶桑去改行学医,……这一切,我一直就想对您说,但是又很难启齿的。大姐,我想有一天我是会告诉您的!……”
胡蝶从他的话里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什么,但她难以猜透,追问说:“朱先生,这有什么不好说的呢?莫非……”朱坤芳急忙挡住她的话,帮她提起那只装满菜花、韭菜、芋头和猪肉、螃蟹之类的拎袋,急转话题说:“大姐,以后我会全告诉您的……”
朱坤芳坐在汽车里一支又一支地吸烟。忽然,他抬起头来望见胡蝶住宅的楼窗口,灯光忽然熄灭了。直到这时朱坤芳方才发觉夜已深沉,他急忙发动引擎,依依不舍地驾驶着汽车离去了。
大导演李翰祥第十一章 台湾“联邦”觊觎邵氏首席大导演
第十一章 台湾“联邦”觊觎邵氏首席大导演
万没有想到天底下居然有一位如此痴情的男人,他可以为一个偶像偷
偷地单恋了近四十个年头啊,真是太苦了……
李先生目前确实忙得很,可令人遗憾的是您终究是替人做嫁衣裳。恕
我直言,与其替邵逸夫在那里卖命,不如自己拉一伙人马到台北去!……
1960年冬。日本。
在东京通往郊区青梅山的高速公路上,几辆大轿车在飞驶。
李翰祥终于实现了来日本的愿望。他坐在一辆大型豪华中巴的窗前,眺望着飞掠而过的冬景出神,只见一幢幢现代化的楼宇,标志电气化的高压设备,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冬闲的田畴间。李翰祥情不自禁地说:“如果将来有一天到这里来拍外景多好!这个地方真美呵!……”
李翰祥永远是胜利者。从1959年秋天开始为邵氏公司筹拍的电影《后门》,由于他聘请了30年代的著名影后胡蝶出山,来充任该片的主角,所以这部寓意深刻的伦理片在拍摄完成以后,在香港很快就引起了意料之中的轰动。李翰祥的名声也因《后门》一片的成功而变得更响了。李翰祥记得,《后门》在邵氏影城试映的时候,他看到坐在银幕下的许多邵氏公司的职员们都落下了眼泪。这些职员平时大多已经不看邵氏出品的片子,因为他们熟知电影的拍摄过程,所以让他们垂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大出李翰祥意料之外的是,就连平时很少动感情的邵逸夫总裁——这位阅尽人间悲欢的老人,居然也在胡蝶、王引主演的《后门》面前大动感情,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试映的成功已使李翰祥心中有底。
不久,邵逸夫又决计为李翰祥执导的《后门》,在香港举行公开的首映仪式。邵逸夫不愧是一位有经验、有韬略的电影巨商,他非常清楚应该如何为《后门》乃至他的邵氏公司大张旗鼓地搞一次宣传。他也知道只有李翰祥所导演的《后门》,能够具有在香港这个畸型繁华、各国影片轮流放映的地区引起轰动。邵逸夫为了让《后门》产生特殊的悲剧效果与新闻效应,他决定在1960年《星岛日报》所举行的“济贫赈灾运动”中,不失时机地将《后门》推出去。李翰祥对邵逸夫这种独具匠心的安排非常感激,他认为在电影的发行与管理上,邵逸夫实际上是邵氏公司的头号大导演。李翰祥能匠心独具地精雕细刻一部《后门》,邵逸夫却能为他导演的影片,再布置成一种有利于发行、有利于宣传的大氛围,这是李翰祥所望尘莫及的。那天,在香港北角的皇都大戏院隆重举行《后门》的义演首映式时,天虽然阴沉沉的,下着靠集细雨,可是闻讯赶来看《后门》的观众仍然是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香港的观众与其为义演与济贫性的赈灾活动所动,不如说是对由李翰祥、胡蝶、王引这些艺术大家们联袂导与演的影片趋之若骛。当《后门》放映到最后时,观众席上骤然响起了一片悲论的哽咽、抽泣之声。这种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是香港电影界多年少见的。
“胡大姐,《后门》在香港首映时能有如此效果,真是我原来始料不及的。”李翰祥想到《后门》的成功,他情不自禁地对隔座的胡蝶说:“这也许是您胡大姐隐居多年,突然出山的效果吧?”
胡蝶却嫣然一笑说:“哪里,你李导演太谦逊了。《后门》的成功主要是归功于你的。当然,在皇都大戏院首次义演的成功,也许与那天的气氛、盛况有关吧。因为那天的阴雨、泪雨都使我们的《后门》首映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胡大姐,坦率地说,您三四十年代在影坛上的影响,在中外电影观众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所以,您能主演《后门》,确实是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李翰祥将一副墨镜递了过来,关切地叮嘱她说:“这次到日本来,观众都非常希望见到您。到各地参观访问的时候,您都是影迷们纠缠的对象。听说您这次在东京因为握手和签名,连手都肿了。以后我们可要好好地保护大姐喽!”李翰祥劝胡蝶将眼镜戴上。
“谢谢你,李导演。”胡蝶感到李翰祥是她从影以来所遇到的最好的导演。胡蝶不仅敬重李翰祥率直无私的人品,同时也更对他不断提携新人的精神所感动。胡蝶知道,目前在港台影坛上闻名遐迩的著名影星林黛、江青、凌波和汪铃等人,她们的脱颖而出,大多与李翰祥的精心扶植有关。想到这里,胡蝶由衷感激地笑了。
李翰祥凝望着车窗外飞掠而去的景色出神。《后门》影片在香港首映获得成功以后,不久就被邵氏公司当成1960年的重点影片,拿到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放映,再一次地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这部影片荣获了亚洲电影节的最佳故事片奖,胡蝶女士也荣获了最佳女主角奖。这一次,李翰祥、胡蝶等人携电影《后门》到日本东京来,又荣获了日本文部大臣所颁发的特别最佳影片奖。
“现颁令:日本文部省授予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之故事片《后门》……”李翰祥已经出席过大大小小诸多电影的评奖颁奖活动。但是,当他与胡蝶等人坐在东京皇家戏剧院里,接受日本文部大臣所颁发的金质奖杯时,他还是难免真的激动了起来。大戏院中座无虚席。舞台上庄严肃穆。水银灯的光柱映亮了日本文部大臣那张冷峻的面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