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战:此势旨在练上势桥马。其提手蓄力,贯气入胸,则主练宗气。
拆义可参看第三十式。
注释:经云:有气有力,以气生力。此势提手蓄力,从下丹田引气入胸,名曰贯宗气。宗气一足,内功逼生。
第六十八式托掌
图解:承上式。左扭身变立正四平八分马;左手收拳藏腰,右掌环运而下复向前上方一兜,成托掌势;口喝一声“吃”(图68)。
要旨:身成正四平马;左拳收腰,右掌猛向上托,抛肘时喝声助力。
实战:此势旨在练托掌抛肘。实战中,用此势可同时击人胸颈。
注释:此托掌手,其实是直肘手法;又称抛肘、顶肘、撞肘。其义不在于掌而在于肘。
第六十九式虎啸龙吟
图解:承上式。正四平马与右手托掌势不变,将藏腰左手曲拳伸出,接着开口发三声“”音,右肩膊与托掌随声摇摆几次(图69)。
要旨:在“”声中摇动肩掌。
实战:此势旨在借肩摆之势,练肩膀之力;仍不从技击开论。
注释:据前辈洪拳名家何华先生言,洪拳六大肘法,其力猛与不猛,功夫全在此虎啸龙吟一势。若久练得法,可使人肩背肌肉雄厚,渐生千斤之力。
第七十式寸桥
图解:承上式。左脚踏前一步,随即左扭身成左子午马;接着身略左斜,两脚尖微向内弯,收左拳至腰,然后口出“”一声,右手合成指掌往右侧直标而出(图70)。
要旨:左身子午马,两脚尖微向内弯;右指掌随“”声标出。
实战:此寸桥与第三十三式侧身寸桥相同,亦可插人如剑。但在此不从技击开论,而主蓄力于右手,以练标劲。
注释:洪拳寸桥手有单双之分。双寸桥从正面而出,单寸桥则侧身而出。
第七十一式制桥
图解:承上式。身向右转,收子午马成四平八分马;左拳在腰不动,右掌圈向一运,随分三节握拳,再提上肩膊,徐徐运力向下冚压,口出“”一声(图71)。
要旨:马变四平;右手变拳冚落,力要沉稳。“”一声助劲,应有势不可让之气概。
实战:此制桥旨在练冚压功夫,手法属横桥一类。实战中用以截消直拳。
注释:制桥之名,取自压制之义。不论敌是以火箭槌还是以水浪抛槌等直拳打来,我皆可以此截之、压之、逼之,遏止其进攻。
第七十二式分金槌
图解:承上式。立四平马不变,将左右两拳抽上胸中,成十字交加金剪手,然后逼力向内,合口闭齿,发出“唔”一声,双拳同时向左右挂劈而出(图72)。
要旨:先成金剪手,再双拳分开劈出。身形犹如金字。
实战:凡分金槌一势,皆从十字金剪手变化而来(所谓“分金”,即金剪分开劈出之义)。金剪为截,分金为劈,一守一攻,硬桥逼打,皆属洪拳中之强打手法。
注释:此势乃洪拳之中路劈挂手。据前辈洪拳名家邱全先生言,分金槌内实藏一金字肘,即双肘后撞之肘法;可在被人夹抱时使用。又言十字金剪手可变锁喉叉手,直可取人性命。
第七十三式十字手
图解:承上式。右脚先踏前一步,接着左脚再踏前一步,变马势为二字拑阳马;然后合口闭齿“唔”一声,立即将原分金槌之左右两拳一抽,成十字交加手,架在胸喉之前(图73)。
要旨:马变二字拑阳,手成十字金剪。
实战:当我势如上式时,若敌一拳朝我胸喉打来,我即可以此手拦截;再变叉手立锁其喉。
若敌击我头顶,则应以遮天手挡之。
注释:十字手变锁喉手之法,一出即系人命;故历代秘而不传,惧其滥用也。
第七十四式遮天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十字双拳化掌向上一托;同时口吐浊气,开口发“嗬”一声(图74)。
要旨:两手逼力化掌遮头,掌心朝上;右腕内勾,左腕外压。
实战:此势用于截桥护顶。若敌一拳劈头而来(所谓“二郎开山”),我即可取此势遮挡,护住头部。
注释:此遮天一势,乃洪拳金三剪中之上金剪,专护头部。洪拳于攻防之中,十分注意护头;其法有单遮头(第三十式),双遮头与此十字手遮头,习者当熟悉之。
第七十五式飞鸿翼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原遮天双掌在口出“吃”一声同时,从上分左右一割而下,落至盆骨上(图75)。
要旨:双掌割下后掌心向下,掌根贴骨,指成虎爪,形如鸟翼。
实战:当我遮头时,若敌来拳打我胸腋两侧“空门”,我即以此势割下护肋,连消带打。掌变虎爪,为此式制敌之要。
注释:此飞鸿翼,变化有二:一可变直臂向左右爪下;二可变垂胸爪下。前者须两肘挟腋微后而下;后者则两肘一顶,贴胸前落下。
第七十六式韦驮献杖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将盆骨边双掌在口出“”一声之同时,沿胸向上一托,至肩膊前(图76)。
要旨:“”一声双掌托起如献杖,掌心朝天,形似槌桥。
实战:此势为护中手法。当我飞鸿翼时,若敌一拳中入,我出此势,即可逼开其拳。
但在此则以练运手逼桥之内为主。
注释:洪手于修炼上托下割、内运外运方面,可谓不厌其烦。此诚有深义在也。纵观中国拳术,万千招式,不外乎于一横一竖一圈一点一交加。可见万法同宗,万源同源。习此铁线拳,亦可由一而致全矣。
第七十七式双遮头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将肩前两掌,往两肋旁一沉,然后顺热一提运至左右头角,成双掌遮头势(掌心向下);同时口出“”一声(图77)。
要旨:双掌对角遮头,掌尖相向;“”一声要响。
实战:此势不从技击开论,旨在练高冚手,扩肩开胸。此时气在胸肋,再由胸肋贯于指端。
注释:昔日广州西关洪拳名家黄三,擅长此遮头手,号称“鬼手”;与另一洪拳高手“鬼脚”谭三齐名。其人矮细,临敌时常从遮头入势,再立变下爪取裆,手法神出鬼没。由是出奇制胜,自成一绝。
据黄三云,凡矮人练拳,必要精遮头势。只有守稳头部,方能放马攻入。
第七十八式迫桥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口喝一声“”,双肘向下一沉,双掌变阳掌(掌心朝天)虎爪向胸前托起(图78)。
要旨:“”一声沉肘竖桥托掌曲爪,一气呵成。要在逼肘挟腋。
实战:此在练沉肘逼腋之功,不作技击论。
注释:挟手为洪拳一大特点;其挟肘挟腋,一向并重。此势迫桥,乃挟腋手。实战中,若人被此手挟住,再遭我前臂一压,则双臂多断,再不能举。学者切莫不看也。
第七十九式定金桥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双托掌从胸前提至左右两耳旁,然后两肘往后一顶顺势带掌下至腋间;接着口发“嗬’一声长响,两掌变四指撑天推出(图79)。
要旨:双掌推出时指掌顶力撑起;“嗬”声长出,自然催劲。
实战:此势旨在练习将内力逼上掌指间推出。久之可见指掌发红发势,则其功验。拆义参见第十六式。
注释:相传练此定金桥,除带铁环外,尚有推墙压树之法。练时徐徐将力压向墙壁或树身,久而能成洪家有名之推山掌。
第八十式双寸桥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