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人高,自己比别人行,别人不如我,这不平,不知道谦虚;谦虚的人对人一定恭敬,对人没有敬意、没有谦虚,不平。正觉是真诚,迷惑颠倒是烦恼习气;慈悲是真诚,自私自利是烦恼习气。所以,反面能缚,翻过来解脱,大乘修学跟小乘是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培养什么?培养这五种心。
  这是十多年前,我们在美国旧金山提出来的,最早提出是五门功课,「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是最早提出来的。我们依照这五门功课来修行,修正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要与它相应。过了两、三年,提出来这十句,我们用什么心来修行?经上讲的大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大家不懂。菩提心里面,「直心、深心、大悲心」,《大乘起信论》说的;《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把《经》跟《论》合起来就比较容易懂。所以体是真诚,有体当然有用,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是对自己,要修清净、平等、正觉,对别人要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无条件的爱心,真诚心起作用一定是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众生,你爱众生,你还会伤害众生吗?不可能。所以这是学发菩提心,学修菩萨行;学菩萨行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们写了这二十个字,这在美国写的。
  这两年来,我们提出最精简的、最扼要的「纯净、纯善」。所以,我们修学的科目、纲领不多,真的是很简单,很容易记,很容易明了。怎样把它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叫功夫。在这个地方就把你的系缚解开了,那能解了,不是「能缚」了。再看第四个名号:
  【或名随念起。】
  这个「念」不是真念,妄念!六道凡夫造无量无边的业习,从哪里来的?就是『随念起』。忏悔偈里面讲「往昔所造诸恶业」,我们要把往昔还要加个今生,「往昔今生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无始贪瞋痴就是念头,无始劫来的习气,贪念、瞋念、痴念都从这里起来的。这个念头起来谁去造?谁去执行?身语意,身语意是造业的工具。身语意本身,说老实话,它没有什么善恶,它要随正念就造善,它随恶念就造恶,念是指挥的人!所以,修行要知道从念头上修,才叫从根本修,从身语意上修,那是从枝叶上修,你要抓到根本;根本正,枝叶哪有不正的道理!
  戒律、经论,经论是讲定慧的,这是修行绝对的标准。经论修正我们的思想,修正我们对一切人事物的看法,这要靠经论。戒律是修正我们身口行为,戒律里面实在讲,戒条并不多,威仪讲得很多,威仪虽然讲得多,实在讲还不如儒家,儒家讲三千威仪。佛法里面的戒律,讲威仪没有这么多,像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戒律不多,根本戒只有四条,杀盗淫妄,这根本大戒;两百五十条里面,两百多条都是属於威仪。沙弥的戒律,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威仪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生活规范,日常生活当中应当要守的一些规矩,这些规矩都是与道德相应的;换句话说,你能过一个道德的生活;再换句话说,你过的生活是跟自然法则相应,这就是健康的生活,纯净纯善的生活。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很欢喜,你不会觉得它对你不方便,你会感觉它对我太好了,我应当要学习。
  念要纯要正,要大彻大悟,那你就不能不学经论。经论的修学方法,你要知道一门深入,深入到什么程度?要深入到明心见性,也就是说我用这一部经论,用这个方法,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学。定就是三昧,我学《无量寿经》得定了,无量寿三昧;我学《金刚经》得定了,金刚三昧;我学《楞严经》得定了,首楞严三昧。三昧是一样的,修行的方法不一样。我用念佛的方法念到一心不乱,念到功夫成片了,叫念佛三昧,得三昧之后就开智慧。你不从一部上下手,你的精神、意志、心力不能集中;换句话说,你得定就很困难,这是秘诀。全部精神、精力集中在这里容易得定,定能开慧,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参禅能明心见性,读经也能明心见性,念佛也能明心见性,目标方向是相同的,我们用的方法手段不一样,你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才肯定佛在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一点都没有错。所以我们自己选定一个法门修学,对於其他一切法门尊重、赞叹,平等的。我选择这个法门,是适合自己的根性,适合我自己生活的条件,修起来方便。他选择那个法门,是适合他的生活环境,他学起来方便。目标相同,方向相同,最后的目标都是明心见性,都是成无上道,哪有差别!第五个名号:
  【或名至后边。】
  这个『至后边』是什么意思?清凉大师有注解,我们看看他老人家所说的,「集名至后边者,不断无穷故」。这个意思说得很清楚、很明显,「后边」就是未来,苦果!未来无终,换句话说,够受的。这个后边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后世,来生后世,后患无穷。因为人在六道,迷的时候多,悟的时候少,从这一生,我们这一生几十年当中,你要冷静的思惟,细心观察,先看人,因为看自己不太容易,先看看别人。这个人他几十年当中,他造作的善业多,还是恶业多,他造的善业重,还是恶业重,你从这个地方去思惟观察。如果你看到了,绝大多数恶业多、恶业重,善业少、善业轻,你就晓得他来世比这一世更苦。所以,一世不如一世,然后回光返照照自己,我自己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多还是恶多。於是自己来生到哪里去,不就很清楚、很明白!
  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今生作者是」,你要想到,我前世造的是什么业,我这一生所受的就是。这一生就是果报,这「至后边」!从前世看这一生,就是后边。「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那你要想到,你来生是什么果报,你要细细想想,你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还是恶,你就知道你来生果报。这首偈讲得多好!人要不觉悟,肯定造恶业,起心动念总是会伤害别人,所谓是损人利己。纵然没有损人利己的心,他有损人利己的习气,这也麻烦。我确实没有害人,但是真的,人被我伤害了;我说话真的是无心,但是听者有意。
  要怎样做到不伤害?夏老的话说得很好,三年不说话!这个话不是开玩笑的,是修戒定慧的秘诀。只要真的不讲话,慢慢心就定了,慢慢恶的念头、恶的习气就化解了,真正是个秘诀。所以修行人,我们看到很多道场挂了个牌子「止语」,不过有些人止语是什么?他自己没有看到,让别人看的,他的废话还是很多。我们要多想想,祖师教了很多好的方法,问题是我们要真会,要会学、要会用,对自己有绝对的利益,真有好处。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八一卷)  2003/1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81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最后一段,振音世界苦集圣谛第六句看起:
  【或名共和合。】
  这个名号是在集谛里面,集谛是世间苦因,於是乎这个名号的意义就非常显然,佛在经教里头常讲的共业,共业所感,这是一个很麻烦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原因很多很复杂,正是如来在大经上所讲的无量因缘成就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指六道,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是十法界。为什么?都是唯识所现。识,阿赖耶识,染净和合之体。染净的种子统统有,每个众生都不例外,在十法界里面,从佛法界到地狱法界每一个众生(我们说有情众生),统统具足十法界的种子。既然统统都具足,这就是『共和合』的理论与事实的根源。有种子,当然要有缘,没有缘不能够结果,就是果报不能够现前。缘有染净、有善恶,我们到底遇到什么样的缘,自己不能控制。以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来看,染缘多,净缘少,非常非常的希有;恶缘多,善缘少。这是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灾难频繁,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人非常辛苦,无论是贫富贵贱统统都苦,这就是共业所感。
  我们今天与人和、与人合,细心去思惟观察,和合不是在道义,和合的是什么?统统是利害。於我有利,我们就和,於我有害就不和,这是现在社会风气为什么在倒退。我们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