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正毅问题调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市政府同时声明,周正毅的问题不是上海查办的,由于事件严重,中纪委已临时成立工作组,并在5月南下上海,调查“只是刚刚开始”,暗示案件非常复杂,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    
      6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表示将会依法处理周正毅一案。    
      更为令人关注的是,到案发时,有关部门对周正毅的综合调查已进行了一年多。    
      周正毅以地产开发成为明星,同样也因地产开发陷入困境。    
      从2002年开始,周正毅加大了对上海房地产的投入。正因为周正毅大力投资房地产项目,业界很快便传来了“‘上海首富’缺钱”的消息。    
      为这一消息提供佐证的是周正毅在上海市市中心拥有的4个大地块——紧靠南浦大桥的董家渡地块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打浦桥地块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静安地块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和普陀长风地块的200公顷土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动工迹象。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便属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静安地块了。    
      农凯集团经过与近10家投资开发商长达一年多的激烈竞争,买下了上海静安区石门二路以东的地块,准备投资50亿元发展高档住宅,预计开发规模将达63万平方米,加之周边地区联动改造,5~7年后,该地区将崛起建筑总面积达82万平方米的大型居住区,预计销售额将达80亿元。该旧区改造地块位于石门路以东、北京西路以北、成都北路以西、北至南苏州河路,总占地面积17。64万平方米,需动迁居民1万多户。这也是上海市中心新一轮旧区改造项目中最大的一个项目。    
      经过简单计算,南京路附近静安小区如果要实现80亿元的销售额,每平方米的平均售价将为10000元人民币左右,在这个地段实现这样的价格,理论上是可行的。问题是在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房地产项目的运作中,从来以投资“接手盘”和开发中小型物业及写字楼著名的周正毅能否把握好其中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尚是个未知的问题。    
      该小区当时面临的一大问题不是“造”和“卖”,而首先是“拆”。该地区的居民虽然常年居住在条件并不好的石库门里,但均对居住地段表示非常满意,因为这里离市中心非常近,而且附近餐饮、医疗、学校等设施条件也相当不错,因此相当多的人都抱有非常强烈的“原拆原迁”的想法。    
      但按照现在上海市动拆迁工作的状况来看,由于最近一二手房均涨势不停,大部分拆迁居民都选择要房子不要货币的办法,导致连城郊接合部的房源都不甚乐观,更别说是“原拆原迁”。    
      如果采用高价货币补偿的办法,可以想像其中阻力之大。由于该地块需要动迁的居民达1万户以上,动迁补偿单价又高,每户25万元补偿的话,总数就达到了惊人的25亿元以上,占开发成本的一半以上。    
      从实际进度来看,周正毅拿下这块地皮数月后,动迁组一直未进入该地区,于是民间又传出“周正毅打退堂鼓了”的说法。此时周正毅资本运作的链条已经显现出了脆弱的一面,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如果说他有150亿的所谓资产,恐怕其中有一部分是水,这水中又包括他的造势,在真正以金钱运作的市场上,他低估了市场的无情,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2002年8月,农凯集团和国内一家银行达成了30亿元贷款的意向,当时的投向极有可能就是静安区该地块。    
      联系到中银香港的贷款问题,一位香港投资界的分析人士曾如此表示他对这30亿贷款的疑惑:“一连串的收购上市公司行为和如此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会不会有直接的关系?    
      虽然周先生一再表明不会用上市公司做‘抽水机’,但每收购一个公司就把风险比较高的房地产项目注入却是比较难以解释的行为。从他目前可以证实的投资来看,总资产怎么也到不    
      了150亿元,最多在45亿到50亿元之间,而他借中银国际的钱就有20亿元,‘农凯’旗下那么多地产项目,也不会没有融资,如果再借建行30亿元的话,负债率未免有点惊人。    
      我觉得‘首富’这个称呼固然可以说明你很富,但也可以说明你很缺钱花。因为有钱人投资方向多,融资多,他反而会觉得有水在喉咙口的感觉。不可否认周正毅是财技惊人的高手,但玩得越来越大了,也要小心才好。”    
      结果,周正毅不幸被其言中。    
      案发导火索——静安区纠纷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周正毅为什么在快要“成功”之际反而“千年道行一朝丧”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他自己也一定没有料到现在的局面吧!”    
      据另一知情人士透露,周正毅案发的导火索之一,是周正毅与静安区的拆迁户产生了严重纠纷,以致拆迁户代表多次前往区、市以及中央各级政府上访。    
      2002年5月底,周正毅在上海的中心城区——静安区拿下了一块总占地面积达17。64万平方米的地块,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需要拆迁12000户居民。    
      一位业界人士表示,由于周正毅在静安地块仅拆迁成本估算就需25亿,而且地块的规划以住宅为主,和上海“新天地”一样,包括一大块景观湖泊绿地,这样的规划和大投入能否赚回,业界一直都持怀疑态度。    
      周正毅与拆迁户在搬迁费用问题上一直纠纷不断,从而激起多方矛盾。有内部文件披露,周正毅当时付出的土地出让金,竟然是不寻常的“零”元。    
      事实上,周正毅与上海市政府签土地使用权合同的静安区地皮,一直是中央密切注意的目标。签约前周正毅应承担的居民搬迁费,却只缴下千万元的首期就不了了之了,令拆迁户居民十分愤怒,继而告上中央。    
      知情人士还表示,拆迁户在静安区和上海市上访未果后,又选出一位代表悄悄去北京,同时故意放出风声:要集体去北京上访。为防止事态恶化,有关方面在上海火车站对拆迁户代表进行劝阻。但一些居民故意“激怒”现场的警察,产生了小小的冲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流水落花春去也重重危机(2)

      缺席“世纪传奇”的“上海首富”    
      “全世界的吊车仿佛都集中在这里了。”十年前,海外媒体这样评价上海浦东。十年后,如要评价以浦江两岸开发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上海大开发,吊车被资本取代了——“全世界的地产资本仿佛都集中在这里了”。    
      2002年1月10日,是上海城市新一轮造城运动的开始,上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在这一天正式启动。    
      追逐者的名单可以拉得很长:香港新鸿基、香港恒基兆业、美国洛克菲勒集团、摩根坍利地产公司、美林证券房地产公司、新黄浦、华润置业、世茂集团……    
      奇怪的是,周正毅,这位当时的“上海首富”,却没有出现在这份“重修上海”的大名单上。当时,周正毅声誉正隆,没有理由不出现在这份大名单上。似乎这样一个人不应在令上海地产开发商血脉喷张的“世纪传奇”中缺席。    
      直到2003年春节前,兴力浦大厦的建筑工地已显得有些冷清。上海地产界开始流传着这位“上海首富”在期货和股票市场上亏了钱,房地产投资一度停滞的说法。    
      周正毅全资拥有的农凯集团位于上海江宁路188号的总部内。当你走入江宁路188号的兴业大厦,拾阶而上时,不断变换着的是与农凯集团关联的各家公司的名称,“农凯”盘根错节的庞大身形可见一斑。    
      但“农凯”和周正毅在此时依旧被其小心翼翼地蒙在面纱里。老板的行踪、工程的进展、“农凯”的现状,都是一些讳莫如深的话题。    
      2002年10月,针对外界传言农凯集团有意收购由正大集团发展的上海正大广场一事,周正毅表示,并没有收购该项目的意向。    
      其时,据接近周正毅的人士称,按照谈判框架,周正毅将调动5亿美元全面接手帝泰持有的正大广场股权。其中2亿美元自筹,其余部分将通过福建兴业银行(周正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