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通鉴 全盘汉化(四八○年--四九四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宗’字先人(“四祖”:高祖【追尊】拓跋什翼犍、一任帝烈祖【后改称太祖】拓跋珪、三任帝世祖拓跋焘、六任帝显祖拓跋弘。“三宗”:二任帝太宗拓跋嗣、恭宗【追尊】拓跋晃、五任帝高宗拓跋濬),一直遵循到今天,从来没有更改。陛下天性至孝,悲哀沉痛,伤害身体,已超过礼教的要求。听说,陛下三餐吃饭,不满半碗,无论昼夜,不解除系在腰上的麻带。我们捶胸闭气,坐立不安。盼望陛下稍微克制孩童对娘亲的爱慕之情,遵守从前君王立下的旧有典章制度。”拓跋宏说:“哀痛到极点,伤害身体,是常有的事,不必特别强调。我早晚吃稀粥,体力勉强可以维持,各位何须忧愁恐惧!祖宗在世时,专心军事扩张,没有时间讲究文化教育。我如今接受圣人教训,学习古代规范,无论时代或人事,跟先世已大不相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拓跋丕)等,都是帝国元老,政府命脉所寄,对于儒家学派经典和古代丧礼仪式,或许有些并不十分熟悉,现在应了解我的观念。有关古今丧礼,我且把心里所挂念的问题,提出来跟国务院执行官(尚书)游明根、高闾等讨论,各位可以留心细听。”


 
四九○年 庚午(3) 

  拓跋宏遂问游明根等,说:“古代圣人,制定‘卒哭’法则,以后变更丧服的程序,都是随着哀恸的自然减少,而逐渐减少哭泣程度和分段脱下丧服(父母逝世,儿女除了早上和晚上恸哭外,只要感到哀痛,随时可以恸哭。安葬之后,回到家中祭祀,则仅只早晚各哭一次,不准再随时恸哭。谓之“卒哭”。虽是三年丧服,但一年后可脱下丧帽,两年后可脱下麻布外套,两年六个月,才全部解除)。如今,十天之间,就要脱下丧服,违背情理。”游明根说:“太皇太后(冯女士)遗令:逝世后一个月就下葬,下葬后立即脱下丧服。我们遵照这个指示,所以在下葬的时候,即奏请开始卸除。”拓跋宏说:“我发现,两汉王朝所以不实施三年之丧制度,都由于旧君王死亡,新君王刚刚登基,恩德还没有传布,臣属的大义还不深厚,所以不得不身穿衮龙袍、头戴平天冠,举行即位大典。我的德行,诚然不够,但在位已超过一纪(一纪十二年。拓跋宏老爹于四七一年让位,迄今二十年),有充分的时间,让全国亿万人民知道在上已有君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表达儿孙的悲哀和思慕,使人情和礼教全都丧失,实堪痛恨。”高闾说:“杜预,是晋王朝的饱学之士(参考二六四年正月),曾经指出,自古以来,天子没有守三年之丧的,认为刘恒(西汉王朝五任文帝)定下的制度和古代制度不谋而合,虽然看起来是近世的,事实上都是追随古人的脚步,所以我们才屡次请求陛下遵循(刘恒缩短守丧期限,参考前一五七年六月)。”拓跋宏说:“我自己研究太皇太后(冯太后)的遗令,她所以要禁止臣属的悲哀,并要我早早脱下丧服,只是恐怕可能因此荒废国家大事。各位王爵、公爵的请求,用意也是在此。我如今上遵太皇太后的遗令,下顺文武百官的心意,并不敢严守古礼,闭口不说一句话,去荒废政务;只不过仅穿麻布丧服,取消十天即行改装的规定。每逢一日、十五日,尽我儿孙应尽的哀思。这是人情上可行得通的,所以坚持去做。杜预所作的评论,对于孝顺的儿女,或诚心闭口不言的君王,岂不是一种诬蔑!”皇家图书馆主任秘书(秘书丞)李彪说:“东汉王朝明德皇后马女士(二任帝刘庄正妻),抚养小娃刘炟(音dá【达】)长大,母慈子孝,没有一点隔阂(马皇后抚养刘炟事,参考六○年),后来马皇后逝世(参考七九年),安葬后不满十天,刘炟就脱下丧服。刘炟并没有受到讥评,马皇后的美名也没有受到损失,但愿陛下遵守太皇太后的遗令,克制哀思,采纳大家意见。”拓跋宏说:“我所以不肯舍弃麻布丧服,拒绝大家建议,实在是一片虔诚,心甘情愿,怎么会仅为了避免别人批评!而今,送终安葬,节俭朴素,全部听从太皇太后的遗令,但哀痛之情,在我内心,盼望太皇太后在天之灵,不强迫我改变。”高闾说:“陛下如果不解除丧服,我们做臣属的,却单独解除,岂不显示我们臣属,没有尽到责任。而陛下身穿麻布粗衣,亲自主持朝会,喜哀混杂,我暗中感到疑虑。”拓跋宏说:“太皇太后爱护她的部下,你们悲哀思慕,还不忍心脱下丧服,为什么单独要我对我至亲的人狠心去做!我不敢违抗遗令,只希望把丧服穿满一年,虽然不能完全合乎古礼,也总算比较接近。全国官员自应考察各人的亲疏、贵贱、远近,作为脱下丧服的标准;尽量接近古礼,使它在现代也能推行。”高闾说:“从前,杨王孙赤条条裸体而葬,皇甫谧葬时不用棺木,他们的儿子都确切遵从,没有违背(《汉书·杨王孙传》:西汉王朝七任帝刘彻在位时,杨王孙是千万富翁,要什么东西都可到手。临死时,吩咐他的儿子:“我打算裸葬,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返回当初我的真面目,不可以改变我的志愿。只需要把尸体装到一个布口袋中,入土七尺之后,把布口袋吊出,使我的肌肉跟土壤直接接触。”他的儿子不忍如此,前往问他的朋友祁侯,祁侯跟杨王孙反复辩论,而杨王孙始终坚持,最后,祁侯也被说服,遂裸葬。《晋书·皇甫谧传》:晋王朝皇甫谧,曾写下废除棺木的见解,说:“生前不能保护七尺躯体,死后又何必用棺木把土隔开!衣服弄脏身体,棺木阻挡真元。我断气之后,给我穿上我平时常穿的衣服,用粗糙竹席包住尸体,找一块荒地,挖个坑下葬,竹席之外,就是泥土。如果不能如此,我将永世含冤悲泣。”他的儿子遵行)。而今,陛下亲自接受太皇太后的遗令,却不遵从,所以我们才一再冒犯请求。”李彪说:“‘三年之内,不改变老爹的重大决定,才可以称为大孝。’(《论语》孔丘语)而今,陛下不遵守太皇太后遗令,恐怕会被误解为更改重大决定。”拓跋宏说:“杨王孙、皇甫谧所以那样主张,目的在教训儿女节俭。至于节俭,我正是如此。至于改变老爹重大决定,跟我现在所做的,并不相同。即令有点关联,我宁愿接受后代的讥刺抨击,也不忍心答应各位今天的请求。”文武官员又纷纷进言,说:“春秋两季的皇家祭祀,无论如何,不应停止。”拓跋宏说:“过去皇家祖庙(太庙)的祭祀,一向由主管单位办理。只有我,蒙受太皇太后的教训,才亲自主祭,而今,苍天降罪,人神都失去依靠(指冯太后死亡),皇家祖庙列祖列宗的亡灵,也要停止接受香火。如果我去祭祀,恐怕反而违反他们的旨意。”(依《礼记》规定:守丧三年之中,不可祭祀。)文武百官又说:“古代下葬之后,就脱下丧服,不一定要穿三年。正是两汉王朝治理国家的法度,曹魏帝国、晋帝国推动政治的原则。”拓跋宏说:“下葬之后,就脱下丧服,大抵是到了末世,动乱太多,不得不暂时变通(如晋王朝一任帝司马炎,便在老爹司马昭下葬后三天,即脱下丧服,参考二六六年七月)。两汉王朝的鼎盛,曹魏和晋帝国的兴隆,岂是由于他们的丧礼简单、不仁不孝?平常时候,各位官员每每称赞:当今之世,四海安宁,礼仪、音乐都一天比一天更新,可以媲美伊祁放勋(尧)、姚重华(舜)和夏、商两大王朝。可是,到了今天,却打算强迫我改变主意,使我不能超越曹魏帝国和晋帝国。这种心意,不知道原因何在?”李彪说:“现在虽然政治清明,教化普及,然而,长江以南,有不肯臣服的吴国(南齐帝国),瀚海沙漠以北,有不肯臣服的蛮虏(柔然汗国),所以我们深恐发生意外。”拓跋宏说:“姬伯禽(周王朝所属鲁国第一任国君)身穿丧服,出军作战(周王朝一任王【武王】姬发,于前一一一六年逝世。管国、蔡国、霍国,以及淮河一带蛮夷,起兵反抗中央。姬伯禽身穿丧服,追随老爹周公姬旦从军。参考《史记》);姬欢(春秋时代晋国二十五任国君襄公)用墨汁把白色丧服染黑,击败敌人(前六二八年,晋国二十四任国君文公姬重耳逝世,姬欢继位。前六二七年,秦国突袭郑国,失利,回国途中,姬欢在崤山布下埋伏,秦军覆没)。这种军事行动,连圣贤们也都许可,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即令跳过牵挽灵柩的索带,也不在意,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