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学]康震品李白 作者:康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白之所以在后人眼中具有那么大的魅力,首先在于他胸怀不同凡响的巨大的政治理想,其次在于他为实现巨大理想所走的一条不同凡响的路径,而为了打通这个不同凡响的路径,就需要一份不同凡响、振聋发聩的自我推介。在这份个人推介的开拓下,李白开始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交游、四处干谒,寻求一个惊天动地的政治突破。对于李白来说,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政治
神话,他认为自己不但是超一流的天才大诗人,而且是超一流的大政治家。这个神话不仅李白自己深信不疑,而且千百年来许多阅读李白的人也深信不疑。
  要说李白是个天才的诗人,这个没有问题。李白在文章事业方面向来绝对自信。他在给朋友的诗里说自己写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海” (《江上吟》),诗兴大发的时候一落笔,五岳三山为之震撼,写成之后高声吟诵,沧海为之扬起波涛。这种自信甚至狂妄放在别人身上也许很难得到认同,但放在李白身上的确当之无愧。
  还有,他给荆州太守韩朝宗写过一封自荐信,当时有一种说法叫“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朝宗喜欢推荐人才。李白对韩朝宗声称自己“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与韩荆州书》),今天让我写一万多字的诗文,我靠着马背上,一挥而就,文思敏捷如此。所以他在文章事业方面,确实很自信。
  尽管李白有这么高的文学才华与创作自信,可是李白的最高理想并不是当职业作家,在他看来,创作诗文不过是一种艺术天才,从根本上来讲,那不过是促进他声名煊赫的工具,是一个进身仕途的敲门砖。李白认为自己的真正天才在于政治。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话(3)
  换言之,李白认为自己不仅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天才的政治家,是一个像姜太公、管仲、晏婴一样将要名传千古的大政治家。他认为大唐盛世就要在他这样天才的政治家手中发展壮大,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如姜太公那样的机会,而他一旦获得唐代君王的重用,唐代历史就将翻开新的一页。他天天在做这样的梦,他为这个梦等了很长时间,直到他四十多岁的时候,李白终于迎来了实现他政治神话最重大的机遇,他的梦想似乎就要变成现实了。这是个什么机会呢? 
“公主渠道”之谜(1)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岁。这一年正月,唐玄宗颁行诏书:“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逸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旧唐书·玄宗本纪》)不管你现在是个老百姓,还是国家公务员,只要你精通儒学,或者精通文章、通晓军事武艺,或者你有一技之长,总而言之,你是个有用的人,当地政府都可以将你推荐到朝廷来。唐代皇帝经常颁行这样的诏书广求人才,这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这个机遇的核心因素在于获得强有力的推荐,也就是说是否有合适的人将你推荐给朝廷。
  李白二十四岁离开家乡,现在四十多岁了,十余年间一直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政治机遇,那么这一次他是否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呢?又有谁会将李白推荐给朝廷,推荐给玄宗皇帝呢?
  皇天不负有心人,李白终于找到一个很重要的推荐人,这个人跟唐玄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她就是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崇信道教,玄宗朝的时候出家为道士,法号无上真人,后来又赐法号为持盈法师。玉真公主以皇室贵戚之身出家为道士,在唐代社会并不少见,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唐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巩固、神化自己的政权,追认道家的始祖老子李耳为李唐宗室的祖先,将道教定为“国教”。唐太宗还专门下诏书将道士排在僧尼的前面:“自今以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令道士在僧前诏》)后来还将道举作为一个考试类型列入科举考试之中。这样一来,道士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就很高了。
  道教与道家思想在唐代非常兴盛,唐代的统治者,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都与道教人物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司马承祯,就曾受到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代皇帝的召见及厚待,皇帝们不仅向他请教长生不老之术,也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道教是唐朝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思想潮流,皇帝之所以高度关注道教活动、道教人物,是基于整个唐王朝的政治利益。换言之,道教思想、道家活动、道教人物与唐代政治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或者可以说道教本身就是唐代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步入唐代官场,从道教入手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李白之所以要跟玉真公主拉上关系,就是想要走由道教而入仕这一条路。
  然而,唐代读书人大都清楚道教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也清楚玉真公主与玄宗的关系,如何才能成功地打通玉真公主这个关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这就需要另外一个关键人物的关键帮助,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李白的朋友元丹丘。关于元丹丘,我们所知甚少,不过我们很熟悉李白的一首诗《将近酒》,其中有两句写道:“岑夫子,丹丘生,将近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诗中的丹丘生就是元丹丘。
  李白与元丹丘相识很早,他二十多岁在四川家乡的时候,就与元丹丘相识。李白五十多岁时有一首诗《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诗中说“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说明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都是非常亲密要好的朋友。李白与元丹丘曾一起漫游四川、湖北安陆、襄阳、河南嵩山、石门山,从李白与元丹丘来往的书信诗文内容来看,这位元丹丘显然是一位隐居山林游仙的职业道士。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久居峨嵋,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透露出推荐李白入长安的关键人物,就是元丹丘与玉真公主。
  元丹丘与李白关系持久而亲密,他对李白的志向、为人、诉求自然了如指掌。当年李白得以拜见司马承祯,也是得力于元丹丘的推荐。而元丹丘、玉真公主、司马承祯三人的关系更不寻常。玉真公主曾奉玄宗诏命为司马承祯修建金,她与司马承祯算是师徒关系。李白虽然没有机缘通过司马承祯结识玉真公主,但这种间接的同道关系对于他接近玉真公主不无助益。 
“公主渠道”之谜(2)
  唐玄宗天宝元年前后,玉真公主曾奔赴河北谯郡真源宫参加道教活动。后来长安宏道观道士蔡玮撰写《玉真公主朝谒谯郡真源宫受道王屋山仙人台灵坛祥应记》,详尽记载此事,唐玄宗亲自给这块碑记撰写碑额。碑记的落款告诉我们,这块碑由元丹丘负责修建,可见元丹丘与玉真公主的关系非同一般。我们可以做一个相对合理的推测:也许,元丹丘直接跟随公主参与了这次活动,也许,就是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元丹丘向玉真公主推荐了李白,并将李白多年前撰写的一篇《玉真仙人词》呈给公主: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诗的大意说,玉真道人住在太华峰上修道,清晨的时候修炼叩齿之法,也就是鸣天鼓,即将上下牙齿相叩。此时,狂风怒起,犹如龙在云海里翻腾。玉真公主法术高明,她把玩闪电玉手不停,腾云驾雾来去无踪。过不了多久,玉真仙人一定会得道成仙,修成正果,去少室山的时候,连王母娘娘也会亲自恭迎她。
  李白在这首诗中将现实世界与神仙世界融合为一体,对玉真公主进行了极力的美化,编织了一幅极具美感的神仙画面。这种浪漫、夸张的手法与李白写给一般官员的自荐书不同,他没有直接陈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才能,也没有直接夸耀对方,而是用神仙化的世界来烘托玉真公主的神奇能力。
  说起这首《玉真仙人词》,其实玉真公主早就应该看到。那还是在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前后,当时三十多岁的李白来长安谋求仕途,名气还远远不如后来那么显赫。为了结交权贵,他四处干谒,并创作了这首《玉真仙人词》,就是想通过玉真公主的关系得到引荐。
  后来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