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口地咬着饼儿。老人赶到近前,只见那孩子磕头如捣蒜,连连求饶:“老爷爷,老爷爷,饶了我吧,我已两天没吃饭了,我爷娘都饿死了,我妹妹还在那边躺着呢,老爷爷饶了我吧。”听着那孩子可怜兮兮的诉说,看着那孩子吃饼的狼狈相,老人本已举起的手停在了半空,嘴里喃喃地说道:“造孽啊,我家的孙子也在等着这救命饼啊,可我……”说着,老人翻开了那已空空如也的口袋。看着这令人心酸的一幕,庆格背过行人擦掉泪水,走过人群,扶起那瘫倒在地上、眼睛里露出惊恐乞求神色的孩子,掏出几枚铜钱塞给了孩子,并叮嘱道:“快买几个饼儿,留给你和妹妹吃。”说罢,庆格又转过身来,望着那心地善良,而又囊中羞涩的老人,掏出身上剩下的一些散钱给了老人家:“买几个饼回家,给你的孙子吧!”正说着,只见一老一少卟嗵跪在庆格面前,老人不停地说:“谢大官人,菩萨啊,菩萨……”
辞别一老一少,庆格心情沉重地向前走去。殊不知,一场更加令人心酸落泪的场景即将呈现在他的面前。
一反刚才行人的稀少,街市的冷清,只见前面一片开阔地方,五人一群,十人一堆,不时传来高声的喧哗、厉声的叱骂,也不时传来低声的哀求,悲声的饮泣。为探明究竟,庆格等人拨开一处人群,走进中间。只见场中间站着一个满脸皱纹、弓腰驼背的老人,其身旁立着一位衣衫破烂得仅仅能遮着几处隐秘地方,约摸十七、八岁的满脸泪痕的女孩,头上插着一根草标。“这是卖人啊!”庆格心中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再看那人圈边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位身着绫罗长衫、脚踏平底丝绒鞋、头戴礼帽、嘴里叼着烟斗的人,眼睛不时露出乜斜的神色。那女子身旁正有一位膀大腰圆、满脸横肉的人,围着那女孩这里捏捏,那里掐掐,还故意加重用力,嘴角露出得意的、淫邪的狞笑,高声大嗓地叫道:“二十吊钱,怎么样?”老人望着那任人捏掐,似乎没有感觉、没有情感、没有羞耻的女儿,也好像忘记了人间还有礼义、还有廉耻,自己出卖的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一件不太心疼的物品,甚至是已经该出圈了的牲畜,听到二十吊的出价,低声哀求道:“大人,行行好吧,我这女儿好说歹说也养了十七、八年啊,怎能只给二十吊钱,给五十吊吧。”“哈、哈、哈……”一阵狂笑,“你这老头,穷极了,咋得,想得倒美,五十吊,作白日梦。你看你这女儿,面黄肌瘦,除了骨头,能割下几两肉,没有肉感,没有水分。二十吊,决没有少给,不是看你可怜相,白送也不要。”说完,看了看坐在太师椅上的人,只见坐在太师椅上的人嘴角动了动,从牙缝中嘣出几个字:“三十吊。”场中的那位帮手,高声道:“三十吊,一个不能多,也决没有少给,卖就卖,不卖,下一个。”说罢,向旁边扬了扬那双肥大的手。庆格随着那手望过去,只见那边还站着几个待价而沽的姑娘。老人忙不迭地说:“卖、卖……”庆格看着这一切,悲从心头起,怒从胆边生,拳头攥得咯咯直响,恨不得上去给那买主几个老拳,救下那可怜的女子,但想想自己的使命,还不能暴露自己的身分,悻悻地转身离去。路上,不由得想起不久前读过的当朝人写的一首诗:
“富家卖米贵如珠,穷家鬻女贱如土,
米价日增女价跌,鬻女救得几时苦?”
晚上,庆格一行三人投宿在另一集镇的一家旅店。庆格草草地用完晚餐,早早地躺在床上,一天来的所见所闻,历历在目。临行前嘉庆皇帝的殷殷重托,如雷贯耳。一切的一切,令他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窗外的一轮半圆的月亮,也不时在云中时隐时现,似乎对庆格在人间的所见所闻,也感到难为情。
第二天,庆格带着沉重的心情,和两位随从一起踏上了路途。昨天的所见所闻,使庆格进一步感到直隶这天子脚下、皇恩浩荡的地方,问题要远远地比所能想象到的严重得多,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怎样挖出那官场中的蛀虫,成为庆格一路上苦苦思索的问题。多年的官场生活,庆格深深地知道,要了解到实际情况,决不能仅仅靠听汇报,看官样文章,查那应付差事的帐目,而只有深入到社会最底层,从最基本的查起,了解的情况才能真实得多,生动得多,想到此,庆格感到其思路已基本明晰。
时近中午,三人已改变了行装,扮成了同道外出求活谋生的哥们,穿着脏兮兮的烂衫,肩背褡裢,背上背着补了摞补丁、露出破棉败絮的被子,走到了雄县县城的一家小饭店。此饭店名曰“百姓菜馆”,给普通人一种亲切感,三个人踱进了店堂,不算宽敞的店堂摆上了五张桌子,其中四张桌子都已坐满了人,只有一张临窗的桌子独自坐着一个人,喝着问酒,旁边桌上的人还不时带着恨恨的眼光望着那个人。庆格感到其中必有溪跷,但别的桌子已经坐满了人,“哥们”三人只得一起走向那张桌子。“去、去、去,看不见我烦吗?”登时其他桌上的人都转过头来,想必他们刚才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希冀着能发生一场热闹景观。庆格的脸倏地给弄成了个关公,但他却微微一笑:“老哥,火大伤身,这大热的天,火上加火,岂不伤肝坏脾。”庆格这么一说,不仅未和他对吵,反劝他不要火大伤身。那人的火气也稍稍消了点,于是不冷不热地说:“坐吧。”
庆格三人坐下之后,庆格忙掏出自己的烟袋,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老哥,抽袋烟吧。”那人口气稍微温和了点:“我自己有,你自己抽吧!”庆格听出这口气有所改变,又看那人面前仅有一只酒壶,而没有菜,是喝干酒的,忙趁机说:“老哥,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啊!”一句古诗,似乎和那人的心灵深处沟通了,那人心中微微一震,看不出这年轻人说话还文绉绉的,不似那等粗人,和他们无法说一起去。要知道喝闷酒的这个人,名叫宋之成,早年《四书》、《五经》也足足念了十多年,其学问虽说不上学富五车,但也可以说胸有点墨,也不知是时运不济,还是文曲星没有下凡到他身上,屡考屡不中,连个秀才也没混上。早年不知挨了那土里刨食吃的父母多少责骂和埋怨,一气之下断绝了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念头,同父母另起炉灶,通过多年的苦干加巧干,多多少少也挣下了一些家业。今天,他怎独自一人来到城里喝起闷酒来了呢?
原来,这宋之成是被官府的苛捐杂税逼的。
“兄弟,听你口音,好似京城的。树大好乘凉,好歹是个差事,也能混口饭吃,怎么离开京城跑到这穷县城来了?”宋之成问道。“唉,一言难尽,现在这世道,无论在哪里,都要吃饱肚子呀!”庆格答道。“京城的日子也难混呀?”宋之成似乎有些不太相信。“天下乌鸦一般黑,哪山老虎不吃人。”庆格回答道。“那是说,京城的官也和我们这里的官一样欺负老百姓了?”宋之成有些疑惑地问道。“你们这里的官是怎样欺压百姓的?”庆格不失时机地问道。“正如你所说,一言难尽,让我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单说那苛捐杂税就多如牛毛,仅就水利费一次来说吧,其名下就有控河费、筑坝费、修桥费、修涵洞费、护坝费、护堤植树费……,一时我也说不完。”“那官府不是明令禁止多收费、定期检查的吗?”“禁止有什么用,不管什么东西,都让我们准备两套,上边来查了,就拿另外一套假的应付。”“那你们为什么不告发呀?”“庆成道。“嘿、嘿,看你还年轻,经的风霜还少,告有什么用,还不是官官相护。你告紧了,那上边也许会来虚张声势地查一下,最后还说你是奸民滋事。狐狸逮不着,干惹一身骚,老百姓只好忍着点。就说我吧,地有几十亩,前几年起早摸黑地干,日于还能对付着过。这几年,儿女大了,都成帮手了,按说,那过日月,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哪曾想,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话说到这个份上,庆格感觉到了解真实情况的时机到了,于是真诚地说到:“老哥,能不能到你府上详谈。”宋之成也感到人逢知己,这些年来压在胸中的闷气似乎有了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于是欣然邀请庆格他们三人随自己回家。到了家中,宋之成叫夫人备出了他们能够备出的粗茶淡饭招待三位京城里来的客人。晚上,宋之成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