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形式供养,得的利益很微薄,转不了业力,一定要懂得表法的意思。换句话说,佛菩萨的形像,以及所有的供具,都是时时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觉,你自己德行不断向上提升,你就能得自在。自在像佛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换句话说,把自己的业力转变成愿力,这一段经文最重要的意思在此地。愿力受身就自在,业力受身不自在,所以这个方法是叫我们转业力成为愿力。

    供‘花’,我们看到花就想到要修因,六度万行之因花。特别在《华严经》里面所显示,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华严经》上所说,任何一个人,无论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是什么样的身分,他是从事某一种的行业,都没有妨碍,都能够修菩萨行。菩萨行是什么?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行业里面的工作,就是他日常的应酬,如何把这些事情变成菩萨行?变成六度万行?关键在菩提心;菩提心是个觉悟的心,真正觉悟。觉悟什么?觉悟诸法实相。《般若经》上所说的‘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这是真正觉悟,你的心行与自性相应,也就是与一切诸法实相相应,那你怎么会不自在?从真正觉悟之后,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才真的明了,所以对于虚空法界一切的人事物,自然生起真正的爱心。这个爱心,佛法里称之为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同体。这个体是什么?体是真心,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佛在经典里面名相说得很多,都是说一桩事情。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这个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情与无情同一体。诸佛如来看到众生受苦,真的是自己受苦,看到众生得乐,确实是自己得乐,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才是真正觉悟。

    众生,特别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很苦,迷失了自性,迷失自性,自性还是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如果不起作用那就不叫真性,它还是起作用。虽起作用,因为迷失自性,他不知不觉被业力操纵,他的生活就苦了。觉悟了的众生就称佛菩萨,觉悟了的人。声闻、缘觉也觉悟,觉悟得不够彻底、不够圆满,但是他已经能够摆脱业力的控制。佛在经上讲,声闻、缘觉在三德里面,他得解脱,是半个解脱,不是圆满的。为什么?法身、般若没有证得,三德密藏里面只证半个解脱,他舍身受身也相当自在。由此可知,整个佛法的教学关键就是在觉悟,觉悟之后我们就得自在,就能够随意化身,不仅仅是转女身为男身。供具花的意思给我们这么大的启示。

    ‘香’的表法是信心,香表信香,对于佛菩萨的教诲决定没有疑惑,生起清净坚定的信心。香又表戒、定,我们香赞里头常唱戒定真香。香也表五分法身香,可见得它都有所表,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这是不能不知道的。‘饮食、衣服’供养是表自己的敬意,我们需要饮食,我们以饮食供养佛菩萨,其实佛菩萨并不需要;我们需要衣服,我们以衣服供养佛菩萨。寺院里面以衣服供养佛菩萨的也有,我们看到有一些寺院,佛菩萨塑像有人供养的衣像斗篷一样,披在身上的时候,那就是供养衣。供养这些供具都有经典做依据的,饮食供养很平常,佛前面的大供,这是饮食供养。‘缯彩、幢旛’是一些装饰,就是以丝绸的这些制品供养佛菩萨,庄严道场,我们现在讲是张灯结彩。新加坡国庆快要到了,每一条街上张灯结彩,就是这个意思。

    ‘幢旛’这是供养具里面最常见的,这个地方注解里头,在第三十五页,注解里面第五行,诸位从当中看起,这是青莲法师提供我们一点参考。‘凡造旛法’,造旛跟造幢是一个意思,说旛,幢就连带在其中。‘切不可安佛菩萨像,及名号等。旛是供具,供于所供,如何复以像名为之’。希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供旛旛上写著佛菩萨的名号,怎么可以用佛菩萨去供养佛菩萨。我们是供阿弥陀佛,旛上写著‘南无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去供养阿弥陀佛,你们想想如法不如法?这叫正确的。旛幢上还有什么?用佛像,上面绣的佛像再去供养佛菩萨,完全错了,这是许许多多人没有注意到。今天佛法衰,佛教虽然好像很兴旺,众生还造这些业,还受这些苦报,我们供养里面就错了。还有犯更大错误的,我们见到有的法师,大法师披上红的祖衣,祖衣上绣佛像,这不可以,一切诸佛都变成你自己的衣服了。连幢旛都有过失,你再把佛菩萨形像穿在身上,这不可以。

    再话说回来了,我们今天把佛的名号印在我们衣服上,可不可以?可以。为什么可以?我们这是为度化众生的,是希望一切众生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用意在此地。假如你把佛菩萨形像绣成衣服,穿到街上去走度众生,行!可以的。问题就是看你用的是什么心?你的心用的善、用的诚,无量功德。如果这个心不是为利益众生,不是为宣传佛法,那你就造罪业了。可是旛幢是在道场,道场当中供养有佛像,这是不可以的。假如旛幢悬挂在旗杆上,行!为什么?给外面大众看的,许许多多不信佛的人,让他看到旛幢上有佛的名号,或者有经的经题,这都好。这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无非是令一切众生有缘接触三宝,都在用心,所以用心的关系就很大了。

    现在我们看法官判案子,首先要问你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善良的,事情做错了也可以原谅,动机是不善的,做了好事你也有罪过,可见得动机的关系非常大。此地讲‘尽心’,尽心就是讲动机。过去一些老和尚给我们讲故事,也许这些事情都是真有其事。说有一个出家人,见到有一尊佛像供在露天,这时候是太阳很大,他看到之后很难过,佛在这个地方晒太阳没有东西遮蔽,自己也没有法子,什么也没有。想想脚上穿的还有一双草鞋,想著我就把草鞋供佛,把草鞋放在佛的顶上,让他不要晒太阳,自己赤脚走路;好心,他得的善报。他离开之后,以后没有多久,又有一个出家人从此地经过,看到佛头顶上一双草鞋,哪个人造这个罪业?赶紧把它取下来,把佛的头上擦得干干净净的。两个人都是好心,两个人都是恭敬心,都得褔报,为什么?动机都非常好。所以我们要明了,行善一念真诚的善心,他们所做的都没有过失,要懂得这个意思。

    在佛堂大殿幢旛最好不用佛菩萨的形像、不用佛的名号。用什么最好?现在我们用这个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这个放在旛上,我们用这个供养,好!现在我们自己所修学的,真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的方向、我们的目标,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随缘、念佛,用这个要是写在旛幢上,好!我们用这个供佛。这个供佛,在佛法里面讲法供养,法供养第一条依教修行供养。我们供养具里面,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依教修行供养,这是正确的,是我们值得提倡的。但是现在一般都是用佛菩萨名号,谁想到这个道理?这是特别提出来,希望大家注意到这个问题。

    ‘钱财宝物’,这是舍财,舍财是什么?舍贪,表示舍贪供养,因为钱财宝物是一般人看得非常重的。他这个注解末后是,‘能舍命财,心无吝惜,内息悭贪,获褔无量’。这些话我们四众同修在经典里面看得很多,也听得很多,没人相信。为什么不相信?没有见到,没有证据。虽然读经、虽然听经晓得这桩事情,自己也修,修褔,舍财总是舍一点点,我有一万块钱,舍一块就好了,做好事,所以他得的褔很有限,他不能完全舍。这个世间富贵人的施舍比不上贫贱之人,贫贱的人反正有也这么多、没有也这么多,苦日子一天到晚还是挨下去,往往他能够舍,舍他财里面的大部分。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讲有公案故事,乞丐这是在外面乞讨的,人家给他一文钱。罗汉、辟支佛看到了,没褔!受贫穷苦报,过去生生世世不修褔,给他种褔。怎么种褔?向他求乞,人家布施你的那一文钱是你的,你拿来供养我,你就得褔。乞丐听了什么?是苦,供养阿罗汉、供养辟支佛褔报很大,他就真的把这一文钱供养他。一文钱是他全部的财产,他只有这么多,全部供养了,得的果报不可思议,几十劫不受贫穷的苦报。这是说明布施是尽心布施、尽力布施,褔报是究竟圆满的。

    贫穷、下贱、乞丐,佛度他们例子很多,这些人不久命终之后生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