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日子难过。他说我出去讨饭,我是身上什么都没有,到哪里有饭吃,天天游山玩水,累了找个地方休息休息,这个日子快乐无比。这个人懂得‘受妙乐’。由此可知,世人天天在家里享受一些物质受用,那不是妙乐,是俗乐,俗不堪,是那种乐,哪里懂得妙乐?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三衣一钵,他受的是妙乐。人生在世所需要的,吃饱穿暖了,够了。真正懂得生活,那真的是游览山水,逍遥自在,这叫人生,这叫快乐。有缘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社会,牺牲奉献也是妙乐。不要名、不要利,不要权也不要位,今天讲做义工,无论在哪个职位统统是做义工,这里头有真乐,这里头叫妙乐。佛在经上讲得太多太多,很可惜我们听了读了依旧不觉悟,依旧被烦恼缠缚。这个过失是在我们自己,不能够怨天尤人。人生很短,几十年真的弹指之间,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懂得怎样过日子,怎样生活才是正确的,佛教导我们就是最正确的。一定要看破世俗,要能够脱离世俗,这就是佛家常讲的超凡入圣,要能够看破世俗、超越世俗。

    “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这两句话非常要紧。本经一开端,一切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示现成佛,‘知苦乐法’。佛知道什么法是苦的?什么法是乐的?我们听了佛的教诲,要知道业道苦。业道是什么?造业而不觉悟就叫做业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就叫做业道。反过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那叫菩萨道,那就是佛道。佛道跟业道在事上没有差别,差别就在念头上,一念觉就是佛菩萨,一念迷就是业道苦。怎么样才能够“脱得出离”?‘脱’是脱离恶道。不但脱离三恶道,六道都脱离了。什么时候脱离?现在脱离了。现在怎么个脱离?心里面于一切法中不分别、不执著就脱离了。

    脱离不是说离开这个环境,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你逃避这个世间,那个错误;即世间出世间。我们在吃饭,吃饭脱离了;世间人吃饭,对于饮食分别执著,那是染,那是迷。过的是迷邪染的生活,吃饭还是与迷邪染相应,这就是搞六道,这就是搞三恶道,这业道苦。吃饭怎么出离?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什么都好吃;淡有淡的滋味,碱有碱的滋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吃饭里面脱离六道,穿衣里面,就是日常生活点点滴滴,跟大家过的生活没有两样;一个是过六道的生活,一个是出离的生活;一个是有分别执著,一个是没有分别执著;一个心不清净,一个心极清净。能够永远保持清净心,永远不生分别执著,那就“永不再历”,你不会走回头路了,你永远出离恶道;六道都是恶道,再给诸位说,十法界也是恶道。佛菩萨给我们的教诲,我们真的听清楚,真的听明白,为什么不干?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

    这个合前面的比喻,好像你走路,你迷失了方向。“误入险道”,路途当中有一些狮子、豺狼虎豹、毒蛇猛兽,很危险。

    【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

    这是你遇到一个好人,他对于途径里种种危险很清楚,劝你不要走这一条路。你懂得、你明白,你可以换一个方向走另外一条路,不必去冒险。你明白之后,看到别人误入恶道,你也要劝他。

    【逢见他人,复劝莫入。】

    这就是辗转教化。

    【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告诉别人,你现在想走这条路,我过去曾经迷失,误走这个道路,遇到一个善知识,他劝导我,我回头了。帮助别人回头,从哪里回头?从妄想、分别、执著回头,从是非人我、贪嗔痴慢回头,这是恶道。我们遇到佛菩萨这善知识,佛菩萨给我们说这些道理,我们觉悟,所说这些事相,我们也观察清楚,我们再不走回头路。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决定不再迷惑,不再迷惑就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著,你就觉悟了。你还起心动念、还分别执著,那你就又错误了,你又误入恶道。这里面的境界极其微细,又怕大家听了产生误会。这样子是不是世间一切人、一切事都不管?我没有叫你不管,我没有叫你不做,只是叫你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不是叫你不吃饭,饭还照吃,一天三餐一餐没少掉。佛教我们吃饭不要分别、不要挑剔,哪里叫你不吃饭?对于社会、对于一切众生,菩萨大慈大悲,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诸佛菩萨忙得不亦乐乎!他不是不做,他什么都做,示现在各行各业,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任何一个行业都做出最好的成绩,给一切大众做榜样,他哪里不做?可见得他真做。

    事上做得那么圆满,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世间人做了居功骄傲,我做了这么多好事,我对社会、对众生有这么多的贡献。这就被染污,你就出不了六道,做再多的好事情,六道里面享福,那个福不是妙乐。诸佛菩萨示现做再多的好事,自己心里头连痕迹都不沾,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叫妙。作是我们尽心尽力去做,无作是心地清净,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才不至于产生误会。所做的为一切众生,我们决定尽心尽力,做成功众生有福,不是我有功,我有什么功?做不成功,众生福德因缘不成熟,我也没有过。所以自行化他,都是随缘而不攀缘,攀缘是什么?著相就攀缘,离相就是随缘;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攀缘,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随缘。这些理事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于产生误会。再看下面经文: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

    这是合前面比喻,我们的恶习气太重,很难克服。“若再履践,犹尚迷误”,这两句话就是我们的警觉性不够高,穿衣吃饭又起分别、又要挑剔。我们从最小的地方去做,你每天吃饭,今天挑这个好吃的,明天讲究那个,你要晓得那是业道苦。贪图口味、贪图享受,你在造业,你没觉悟。我们在吃饭,在合掌念供养咒的时候供养佛,有没有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出去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他有没有挑剔:你今天给我的菜不好吃,不合我的口味,佛有没有这么说过?佛的弟子有没有动过这个念头?没有。我们今天样样挑剔,我们在造业自己都不知道。喝茶要说什么好茶,我从来不懂什么好茶、坏茶,不知道;人家送给我的茶叶,我都转手送人了。送我什么高贵的东西都是很冤枉,为什么?不识货,不知道贵贱,有的吃就好,有的穿就行。一定要把这些经教落实在生活当中,从哪里修起?天天要吃饭,天天要穿衣,天天要工作,就从现实生活上去反省,从现实生活上回头,回头是岸,改习气、改毛病。

    “不觉旧曾所落险道”,这是你自己不觉悟,过去生中我们都在三恶道经历过,不仅仅是经历过,是经历无数次。我们今天能离开三恶道得人身,还不是地藏菩萨救拔的吗?所有一切诸佛菩萨,示现到饿鬼、地狱里面去度众生,都叫地藏菩萨。我们将来自己成就了,看到地狱众生苦,我们也化身到地狱度化众生,地狱人也称我们叫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个通号,不是一个人的专有名词。我们现在得人身,把过去三恶道的苦忘得干干净净。我们看到三恶道众生有没有起觉悟?看到畜生,畜生苦,我曾经做过畜生;看到饿鬼、地狱,饿鬼、地狱苦,我曾经堕过地狱,曾经做过饿鬼,还想不想再做?他为什么变畜生?愚痴;为什么堕饿鬼?贪欲;为什么堕地狱?嗔恚。贪嗔痴堕三恶道,我今天心里头常常还起贪嗔痴,你就是‘若再履践’,你走回头路了。

    好不容易离开三恶道才得人身,得人身还继续不断干三恶道的业,你人身一失掉的时候,又回到三恶道去了。不是跟前面经上讲的一样吗?才出离恶道,没有一会儿打个转他又回来了。我们人间跟三恶道时差很大,一般讲人间一个月是饿鬼道的一天;其实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他们每一道里面时差也不同。地狱里面一天有的是人间几百年,有的是人间几千年,差别很大。我们算时差小一点的,算一百年,你从地狱出来得人身,纵然你活上一百岁,你又造作五逆十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