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夫影帝李小龙 作者:祝春亭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村长李小龙十多岁,却心甘情愿做李小龙的追随者。跟木村情况相仿的,还有一位美籍菲律宾人——达尼·依鲁桑杜。

  依鲁桑杜40出头,身材矮壮硕实。他跟木村不同的是,木村是位武术爱好者,而依鲁桑杜却是个武功高手,他极具武术天赋,并且有精深独到的研究。

  依鲁桑杜出身于菲律宾的武术世家,他10岁起就跟叔父学习琉球手(空手道的前身,流传于与菲律宾隔海相望的日本琉球群岛,故叫琉球手)。其后,学习过柔道、击杀术、空手道、杖法、腿功、菲律宾拳等等。他年轻时旅美,后成了大学的体育教师。他不断地寻访武林中人,虚心求学,广涉武术书籍,他将各国的武术融会贯通,试图创立一种新的武术。

  然而,当他看到李小龙的武术表演后,大为吃惊。事后,依鲁桑杜极谦虚地要求跟李小龙私下讲手,切磋武艺,李小龙扎实的硬功、大胆的见解,使依鲁桑杜深深折服。他放弃了打算创立一种新武术的计划,把自己的经验所得及广涉的资料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

  好些年后,依鲁桑杜回忆他与李小龙的交情,他说:“在我40岁时,大有可能为自己创出一种拳术来。但因缘际会,我得以认识小龙,所以我准备终生习艺于其门下。”

  依鲁桑杜甘愿以李小龙的门徒自称,他同时又是李小龙的挚友和兄长,他教李小龙武术,帮他出谋划策,在李小龙人生的重要关头为他拿主意。在李小龙成了功夫红星后,他不像有的人极力吹捧李小龙,也在吹捧自己。他不恭维,不奉承,而是客观评价。

  依鲁桑杜说:“对我来说,小龙并非完人,他有着不少缺点,但无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天才。”

  “小龙最使我难忘之处,并不只在于他的体能及武艺的不凡,而是他广博的知识,不论对人生还是对武术。”

  依鲁桑杜却没有提及他为李小龙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这正是他精神的可贵之处。李小龙后来使用双节棍,玩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以及他在电影《龙争虎斗》中施展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魔杖,都是依鲁桑杜倾心传授的结果。其中魔杖是菲律宾自古相传的国技,已经成为一种功夫技巧,它不仅适合于杖,还适合于拳,以及矛、棍、斧等多种武器。在美国,依鲁桑杜有菲律宾棍王之称。

  李小龙对依鲁桑杜非常感激和尊敬。七八年后,李小龙已是红透半边天,性格变得狂妄傲慢暴燥,很难与人相处。但在依鲁桑杜面前,他不敢张狂,而是尊敬如旧,把他视为大哥。

  在李小龙不多的武友中,还有一位父辈式的人物——这就是旅美华人国术界首领级的人物严镜海。

  李小龙有缘认识这位武术界的前辈严镜海,是因为严镜海的至友祖亚伦的缘故。那时李小龙虽名气颇大,但多限于西雅图的大学和唐人街。别说美国各地,就是美国西部其他城市的人,也压根不知李小龙其人。

  一天,来西雅图访故友的祖亚伦看到在寓所前练功的李小龙,蓦然惊叹,这个亚裔青年身手是那么遒劲快捷,灵巧流畅!祖亚伦末见识过截拳道,不知是亚洲哪国的拳法,便上前探问。原来还是个来美没几年的、地道的中国人!

  祖亚伦回到洛杉矶,向严镜海叙述他的惊人发现,称李小龙是“功夫奇才”、“不平凡中的不平凡”。严镜海具有宽容大度的长者风范,他逾越门户之见,摈弃年长及首领的尊位而亲来西雅图,去拜访这位尚属无名小辈的功夫奇才。

  李小龙对严镜海的“驾到”,并末受宠若惊,而是淋漓尽致地将自己的功夫展示出来,并且毫不留情地将与其讲手的严镜海大弟子击倒在地。严镜海丝毫未流露出责备之色,而是欣赏李小龙的性格和追求。在以后的场合,严镜海不存门户之见,总是向他人推祟李小龙。

  李小龙与严镜海结为忘年交,李小龙敬他为义父。而在功夫面前,奉行能者为师。李小龙教严镜海咏春拳;严镜海帮李小龙完善截拳道。严镜海年轻时曾是举重冠军,他把举重技巧改进为健身法,无保留地传授给李小龙。李小龙依法苦练不辍,肌肉更发达,耐力更强韧,爆发力更凶猛。

  李小龙是旅美中国武师中,第一个公开招收外国人为门徒的。在古代中国,功夫被视为传家至宝,传授范围只限于家族之内。若授与外人,必须结为父子般的师徒关系。李小龙悖逆古训的做法,自然引起持保守观念、格守门户之见的中国武师的不满。他们认为,国术外泄,华人将会失去在美赖以生存的资本。

  严镜海很赞赏李小龙离经叛道的做法。他认为华人在美生存,靠的应是智慧和勤劳。功夫的防身御敌功能毕意有限,因为美国人普遍拥有枪支。他不相信刀枪不入的古老神话。

  1964年8月,婚后的李小龙携带妻子莲达移居洛杉矶。李小龙常能与严镜海见面,俩人商议台伙开办武馆,并马上付之行动。前来武馆习武者不论种族、民族和国籍,只要对中国功夫持有兴趣和热情者一慨欢迎。严镜海年迈事杂,武馆的教头和管理实际上是李小龙一人,而莲达则做李小龙事务上的助理。

  武馆一设立,便引起西部众多武师的竭力反对,他们放出风声,请李小龙“好自为之”、“信守中国国术的行规”。

  自负好斗的李小龙当然不会惧怕这些威胁,但为了避免同胞间的倾轧,对自己的计划作出修正。开初,李小龙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学员,学习的内容包含多种中国武术,以满足不同学员求学的兴趣和需要。现在李小龙在与学员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只教他们截拳道。因为截拳道是李小龙独创的,不会引起将中国其他门派武术流泄之嫌。李小龙天真地认为,这样便可平息那些武师的怨言,从而避免“踢馆”之类的不愉快事件。

  结果,李小龙仍收到一封挑战书。挑战书的落款是来自旧金山的一名姓黄的功夫教头。他在书中以严厉的言辞抨击李小龙的“叛逆”行为,并谴责李小龙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其“行径”引起旧金山国术界的强烈不满,导致他迫不得已下此战书,与李小龙讲手见个高低。如果李小龙被打败,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将武馆关闭,二是停止将功夫授予外国人。”

  战书末提到“如果李小龙胜了,他们将如何”之类的言辞。这已不再含有讲手的公平竞技的意味,而是讨伐异己的檄文。

  黄教头在战书中称:“我是代表三藩市(旧金山)国术界的!”这封战书可以说是旧金山整个国术界对李小龙下的最后通碟。据洛杉矾几位保持中立的武师分析,黄教头等人的用意是吓退李小龙而关门大吉,而不是以功夫作最后一博。结果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李小龙见战书怒发冲冠,他回札的答复是:“好!这又怎么样?”

  回札由信使传到黄教头手中,黄教头和师兄弟及门徒已经住在洛杉矾的一家华人旅馆里,他们自己将自己逼进维谷。龙虎相斗的讯息很快在洛杉矾国术界传开,严镜海赶到武馆,他说他虽末跟黄教头讲过手,但早巳耳闻他的名气,是旧金山国术界的绝顶高手。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他告诫小龙切不可掉以轻心。

  讲手在一处废弃的仓库里举行,观战者早已把空旷的仓库挤个水泄不通,除了国术界的教头弟子,更多的是来自唐人街的华人。黄教头那方,站有三十几人,除他的弟子,不少是从旧金山赶来的黄的同仁,来为黄助威。这天,严镜海、祖亚伦带他们的弟子站在仓库西侧。木村和依鲁桑杜专程从西雅图乘飞机赶来——不知他们怎么得到的讯息。李小龙心中十分感动,如被击败,不但自己的事业严重受挫,而且愧对了这些兄长父辈般的朋友。

  莲达站在李小龙身后,她已身怀六甲。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怀孕的妇女是不宜随意乱走的,但她坚持要来。莲达具备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但又不是那种守旧的,将自己囿于家务中的贤内助。她乐意参与丈夫的事业,做她所能做的一切,并为此付出代价。当丈夫功成名就、万众瞩目之时,她又悄悄地退到一边。

  黄教头先声夺人,义愤填膺大声数落李小龙的种种罪状,以期在气势上压倒敌手。李小龙一言不发,他不屑跟黄教头唇枪舌战,而是要以拳脚论输赢。

  黄教头脱去上装,袒露出胸膛纹的双虎(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