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年青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着,外在的世界才是幸福的来源。有一天,上师要我去一个有钱人家,我到他家正是他临终之时。他说:“出家人,请祝福我吧。”他显得很忧伤而且眼睛满含泪水。

    我问他:“你为什么哭泣?像个可怜而又无助的孩子。”

    他说:“我真想是一个孩子,我现在才感到自己是多么贫穷,而且是世界上最软弱的人。固然我可以得到享受和财富,但是此刻有什么用呢?都是空的。”

    我马上明白这位富人内在的贫穷。自此我研究过许多垂死的人——包括诗人、作家、哲学家、政治领导人物,发现他们在死前总是不安,他们对生命以及对世俗财物的执着导致他们的不幸。清楚内在是不朽的人就自由自在,而且不会执着世界的财物,他们在积极的意识下离开躯体。

    有一篇叙述一位圣者柴坦尼亚·玛哈·帕布(ChaitanjaMahaPrabhv)的文章里写道:在他死后,整个房间的波动都是他生前反复唱颂的咒音。某次在康普耳,一位医生世家;做妈妈的很相信神,也是我的学生。在她死前六个月,她决定单独一人住一个房间,念神的名号并静坐。六个月以后,她生病了,躺在床上,生命垂危。她的大儿子唐丹博士非常孝顺,执意随侍左右。妈妈说:“我不要你那么依恋我,不准坐在我的旁边,对你我已经尽到了母亲的责任了。现在我必须单独走上这条旅程,你这样做,并不能够给我什么帮助。”

    一般来说,垂死的人会变得孤单、恐惧,心中没有丝毫安全感,他们会非常执着于孩子,以及所拥有的财富。但是这位妇人一直处于祥和之中,完完全全集中在念神的名字。她跟儿子说:“我在大喜悦中,而你的执着没有力量能留得住我。”

    儿子抽泣的很厉害,说:“妈!我那么爱你,你不爱我吗?我的母亲呀!你怎么了?”

    她说:“该来的已经来了,我自由自在,我是这喜悦汪洋上的一滴,我不再忧愁、畏惧了!你只是执着这个身体,而我知道这只是个躯壳罢了,你还称这个身体叫母亲吗?”

    当时我在场,除我之外她不准任何人在房间。死前5分钟,她笑笑地小声告诉我:“这些人以为我不正常,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得到的有多少。”随后她要家人全部进来,她举起手祝福他们之后就圆寂离开了。

    她死后,房间四周都是真言的声音在震动,每个到房间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有个人告诉我说声音还在震动,我不信就再去那栋房子看看,果然她的真言仍在震动。

    真言是一个音节或一个字,或是一组字。人念着真言,虽然他不一定时时觉察,但真言的咒力已储藏到无意识的心灵里。在死的时刻,心灵不再作用时,执着身体或财富的就会惶恐不安;就在此时,储藏在无意识心灵的声音就成为向导。这种分离的时刻对无知的人来说是很痛苦的,有信心于真言的人就不会这个样子,因为在转变的刹那,有真言在引导着他;而一般人都怕的要命。死亡并不痛苦,害怕死亡才真是痛苦。真言非常有力地引导着,使垂死的人安详地穿过无知的黑暗。真言就是护人穿过生死间走廊上的火炬,一直充满信心念着真言是个保证,所有灵性修练都用此法。一个纯净心灵的人知道在变化的当儿,利用真言来帮助驱逐黑暗。真言是位珍贵的朋友,不论何时在需要它的时候,它都会帮助你。从现在以至永远,常记住真言,灵修者之心灵就会刻出深深的沟槽,日久功深,心灵的波流自然地就会顺着这个沟槽流动。真言是灵性的向导,它驱除死亡的恐惧,领你到永恒的彼岸。

    瑜伽行者认为身体就像一件衣服,一件破旧的不堪用的衣服就应丢弃,没有什么可惜或害怕的。通常瑜伽行者离开身体的方法也是不寻常的。

    在阿拉哈巴德(Allahabad)举行的灵修大会(KumbhaMela)里,我很幸运地看到这一幕。灵性大会在印度每十二年举行一次,为期一个月。在这个月当中,灵修锻炼的人、圣人等多聚在恒河岸边,彼此交换经验与知识。印度所有的宗教团体和灵性的追求者很喜欢参加这种聚会。

    在这段期间我住在圣河岸边的一间花园房子里。某日凌晨三点,有人告诉我说大师威拿奕(VinayMaharaja)决定准时在四点卅分离开他的身体。大师是我上师的弟子。我立刻跑到他住的小茅屋,与他谈了将近三十分钟,论及吠檀多瑜伽的高深锻炼。房间内还有六个出家人环绕在他的身旁。在谈完“坐脱立亡”的方法之后,他向我们道声珍重再见,并说:“神祝福你们,我们在彼岸相见。”然后他变得肃静,眼睛紧闭,寂然不动,我们从他头部听到“梯咔”的声音,这是顶门裂开的声音,这就是从梵穴轮离开肉体的过程。稍后我们把他的身体沉入恒河。我亲眼看过很多瑜伽行者如上述坐脱立亡离开肉身的真实情形。

    现在的人懂得吃喝、谈话、穿衣以及生活,也知道如何顺产,无痛分娩,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快乐地自动离开肉体,死亡一来就感到无比的痛苦与内心的争战。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生死的奥秘仍然是一无所知,近代的人还没有发现到内在的根源。

    死亡是肉体变化中必然的过程。垂死的人需要以训练来认识此一时刻。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其自身本无痛苦,痛苦乃缘于对死亡的畏惧而产生。现今社会多教育人如何成功,但是没有人传授如何自在的超越死亡带来的恐惧。当前人类最重要的是人类需要寻找安乐自在,于无痛苦中自然死亡的方法。

十三、超越生死 离舍法

    离舍法

    我和两个朋友从甘果垂旅行到巴垂那特。时当七月正是旅行的季节。我们选择的是除了瑜伽行者外很少人知晓的羊肠小径。从甘果垂到巴垂那特这段四十公里的小径用步行约须四天,如果走一般的登山大路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当我们行进在三千六百公尺满覆白雪的山峰上时,举目一望尽是前所未见的绝妙景色。

    我们从甘果垂出发,在走了十五公里后夜幕低垂,我们就地扎营。此处恒河的对岸是保加巴沙,这里所长的树木它的皮可以作为记载经典之用。隔天早上,我们正准备从果木克(Gomukh,为恒河发源地)经由险峻的小路翻山越岭到巴垂那特之前,一位从马德拉斯来住在此处恒河的年青出家人来看我们。他说的是南印度的塔密尔语(Tamil),他仅能以不流畅的印度话和我们交谈。他曾在喜马拉雅山著名的学者和苦行僧塔钵南门下受教过十几天。我们一行四人就继续沿着山脚下结冻的冰河往果木克行去。我们有个小帐篷,一些干粮和一些爆米花。在果木克我们又碰到一位出家人汉斯;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从这里再前去就没有人烟了——没有瑜伽行者,也没有出家人。汉斯每年夏天都住在这里,他以前是一位海军军官,后来厌倦了海上的生活便一心一意到雪山来参访各地的行者。三十五岁的年纪就过出世的生活,他知道此地适合他平静、温和,喜好大自然的个性。

    第二天我们向汉斯道别,因为他实在不喜欢我们专走陌生路径的冒险行程。当天我们在四千八百公尺处扎营,第二天在五千五百公尺。空气愈来愈稀薄,没有氧气设备路是愈来愈难走了。三天的路程像是在太空上漫步。走在世界屋脊之上可以看到清澈的蓝天,星光灿烂,高高地挂在无垠的天空。

    我们的帐篷非常小,在寒风大雪,呼吸困难的气候里,靠着暖和的衣服及体内散发出来的能量,帮助我们渡过酷寒的夜晚。午夜,那位中途加入的年青行者决定要在这高峻的喜马拉雅山上进入涅槃。我想他不是因为挫败而做此决定,可能他认为时候到了,是该走的时候了。

    在深雪里,慢慢地把衣服一件件脱掉,整个身体会无痛、无感觉。的确,在喜马拉雅山高处的厚厚的冰雪里,人会逐渐麻木没有知觉。我从各种不同的典籍、圣者、甚至包括从西方来征服喜马拉雅山的人所写的书里收集到了这资料。但是瑜伽脱离肉身的方法是藉着正确的功夫来达成的。在三摩地中让冰雪冻死是雪山某些特殊瑜伽派别传统上死亡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希姆·三摩地。

    在潘檀加利瑜伽经中常论及三摩地这个字是指一种宁静的境界。但是照喜马拉雅山上传统的说法:各种脱离肉体的方法,也可称为三摩地。所以常听到瑜伽行者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