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圣东方朔第3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臣这些话语,并未思索妥当,请皇上兼而听之,能用则用,不能用的,就算臣没说罢。”
   “东方爱卿,你的话,朕字字句句都记在了心里,终生终世都难以忘记。兄长,朕只觉得你不是凡间之人,你肯定是神仙,不然,你为何将世事人情物性,领悟得如此透彻?朕在卫青去世的那天晚上,做了一个恶梦,突然听说兄长您也去了。朕大声痛哭,下诏将你的墓建在朕的茂陵之前,朕要用五十万大军背土成坟,把你的墓建得比祁连山还高,比庐山还大,建得像昆仑山那样,云遮雾掩,凡人无法窥其峰峦。不料墓未建成,你却从墓中走了出来,向朕笑道:皇上,我是神仙!你建这墓作啥?难道要将我留住?留住了不是挡住了你茂陵的甬道,要让后世儒者说臣有谮越之罪吗?朕就向你伸手,要你把朕也拉到昆仑山上去。可你不伸手给朕,确向朕甩来了一大把花白的胡须。朕就抓住你胡须,开始升仙。不料朕的身后邢夫人和李夫人两个看见了,她们一人拽住朕的一条腿,也要跟着上天而去。朕只觉得她们两个肉眼凡胎,死沉死沉的,果不其然,刚刚钻入云层,我手中攥着的你那一大把胡须,便被朕给拉断了!朕突然间跌落下来,大叫一声,原来是一场梦境。朕爬起身来,发现邢夫人不在朕的身边,而是躺到了朕的榻下。朕问她:‘你怎么在那里睡着?’邢夫人说:‘皇上,你一连踹了臣妾好几脚,臣妾想爬上榻,也没那个胆子!’”说完哈哈大笑。
   东方朔觉得一点也不好笑,便答应道:“皇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您想神仙想得太多了,所以连臣东方朔都被您梦成了神仙。看来,臣得把胡子蓄起来,说不定哪一天皇上又要处罚臣,一见到臣的胡须,就会改变了主意呢。”
   “好,好,朕早就想让你把胡须蓄起来了!”武帝兴奋地说。
   此时江充突然跑了上来。
   “江充,你有何事?”武帝问道。
   “启奏皇上,那董仲舒董老夫子,灰头土脸、闷闷不乐地离开建章宫,溜了出去。臣在后边盯着他,只见他到了宫外,骑上他的矮脚小毛驴儿就往长安城外走,走到了南门之外便向东。向东走了不远,刚到蛤蟆滩那儿,便一下子跌落下来,不省人事!”
   武帝大惊:“啊!那他现在呢?”
   汉充忙说:“皇上,奴才和几个卫兵拼命掐他的人中,也没能让他活过来!”
   东方朔面带愧色:“皇上,都是臣不好,臣这两天只顾信口开河,没有想到董老夫子年事已高……”
   武帝叹了一口气:“你啊,东方朔,你总是心太软。他羞愧而走,朕都没能发现;又是羞愧而死,与你何干?朕让江充把他厚葬了,还不成吗?”
   东方朔心又软了起来:“皇上,毕竟他已是年过九十的老人。臣还是想看他一看。皇上,臣觉得您也该……”
   武帝点了点头:“好吧,东方爱卿,明天等他被安葬了,朕和你一块儿过去看一看。”
     
     
   翌日上午,雨后天睛。 
   东方朔与武帝一起,各自骑上自己心爱的马匹,在公孙敖、霍光、金日【石单】和江充等人的陪同之下,来到长安城外东南角的蛤蟆滩。 
   这里一片沼泽,芦苇丛生。泽中有一条土道,已为沼泽所浸。夜来落雨,只听四周一片蛙鸣。 
   众人来到路边一个土堆子旁,这便是江充等人为董老夫子所造的土墓。墓边有一块碑,上面写着“汉之大儒董仲舒之墓”九个大字。 
   东方朔率先下马,向董仲舒墓深深地鞠了三躬。然后他对武帝说:“皇上,董老夫子急不择路,怎么走到了这个地方?”
   武帝也慢慢下马,对着这墓鞠了一躬,然后说:“俗话说,饥不择食,荒不择路。谁料到他会如此落荒而逃呢?”
   东方朔看了武帝一眼,又说道:“皇上,臣请求,前两天所谓阴阳五行之辩,只宜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了,否则,东方朔心中甚是不安呢。”
   武帝想了一想,又看看身边的所诚,说道:“所诚,你听到没有?谁也不许说这事!”说完上马欲走。
   所诚急忙叩首:“是,皇上,奴才知道了。”
东方朔也想上马,突然间又停了下来,他拉住武帝的马缰说:“皇上,臣以为这个地方叫蛤蟆滩,实在有点有辱斯文。您能到一代大儒墓前,下马祭奠,实属儒家幸事。臣请求将这蛤蟆滩改个名字,改作‘下马滩’,以示皇上礼贤下士之意,不知可否?”
   武帝高兴地看了一眼东方朔,然后对霍光说:“行,当然行!霍光,你回去就让长安执金吾赵禹前来,在这儿立一块牌子,说是朕的意思,将这个地方更名为‘下马滩’!”





上一节 ||下一章

  

第十九章  远嫁乌孙(之一) 
   钟粹宫中,寂静异常。
   卫子夫头发斑白,更显苍老。她手中牵着的长孙刘进,已有六岁。在她一旁的太子刘据,已是二十二岁,略有胡须,身体也有点稍胖。
   “据儿,听说你昨天与栾大吵起来啦?”
   刘据摇了摇头:“母后,孩儿从来都是不与人相争的。可孩儿去看姐姐,只说了一句:‘姐姐身体,为何日见瘦弱?’那栾大便说,‘瘦了才有好精神,愈瘦愈能当神仙’。孩儿没理他,便向姐姐询问几句,问她吃的是什么药。没想到那栾大,便要将孩儿赶出他的驸马府!”
   卫子夫叹了一口气:“据儿,你就忍一下吧。”
   “母后,孩儿忍不了!姐姐如此金枝玉叶一般,却要嫁给栾大那个妖人,孩儿想起这件心,心里就要流泪啊!”刘据说到这儿,眼泪又溢出了眼眶。
   卫子夫那干枯已久的眼中,也有些湿漉漉的:“据儿,你的泪再多,也没有母后心里的泪多啊!你就看在母后的份上,看在你儿子刘进的份上,多忍一点吧!”
   “母后,孩儿不敢与父皇论争,母后你为什么不争?姐姐的事,您要是执意不从,父皇说不定……”
   卫子夫止住其话:“据儿,是你了解你的父皇,还是母后更了解他?以后,不许你说这些胡话!”
   “可是母后,孩儿实在心疼姐姐……”
   卫子夫又叹了一口气:“据儿!不管怎么样,你姐姐有了栾大,比过去活的好多了!你的父皇因此而得到了解脱,母后我心里有时也觉得有点安慰啊。”
   刘据还是嗫嚅地:“可是母后,姐姐一天比一天消瘦……”
   卫子夫摇摇头:“别说了,据儿。想一想你自己吧!你应该多想想,你怎样才能让父皇对你放心?你父皇不让史良娣当太子妃,那他想让谁来当,你要知道啊!”
   刘据想向母亲说明原委,又觉得此事难办,不如不说,于是只好叹一口气:“母后,孩儿实在没有办法……”
   卫子夫看了儿子一眼,不禁重重地又再叹一口气:“咳!看你这个文弱的样子,自己的事都管不好,还怎么去和别人争啊!多忍一点吧,忍字头上一把刀……”
     
     
   柏梁台下,烟燎雾绕。
   柏梁台是继通天台后,武帝在宫中又修建的一座高台,因为是用参天的柏木为梁,浓香的樟木板搭建而得名。此台号称千丈,实际也比李少翁的通天台高了许多,登上其颠,可将长安及三辅之地,全然鸟瞰。武帝听信栾大的话,让他除了在给公主病,便在台上守候神仙。
   栾大焦虑不安地在台下坐着,公孙卿则神情自若地相陪。
   坐了半日,栾大见公孙卿什么话也不说,便憋不住了,急切地说:“啊呀,我说公孙卿,你怎么就不着急呢?我栾大要是遭了灾,还会有你公孙卿的好处?”
   公孙卿笑了起来。“我的栾大仙人,你是皇上的骄女婿,皇上又没将你怎么样,你怕什么?”
   栾大更急切地说:“你不知道!我和太子顶了嘴之后,太子就跑到了皇后的宫中。你要知道,皇后要是说了话,皇上可是要依的!”
   公孙卿不急不忙:“栾大仙人,你也不想一想,你的娇妻,可是皇后生的。皇后要是让皇上把你杀了,那她的女儿,不就成了寡妇了吗?”
   栾大好像比公孙卿想得更透:“寡妇怕什么?平阳公主不是个寡妇吗?她又嫁给了卫青,成了大将军夫人!公孙卿,你应该比我明白,太子是储君,他要是烦上了俺,你也没有好果子吃!”
   公孙卿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太子怎么了?太子不就是以卫大将军当靠山么?卫大将军已经死了!”
   “可是还有东方朔在!听江充说,东方朔在皇上面前,与董仲舒争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