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圣东方朔第3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蔡被他逼得退到柱子跟前:“东方大人,我李蔡对您……从来都是……恭恭敬敬,可没……得罪过啊……”
  东方朔说道:“你得罪不得罪我,那是小事,你得罪了天下的百姓,可就是大事!皇上,李蔡身为丞相,治河不及时,不得力,反而隐瞒灾情,文过饰非,臣以为……”
  他的话尚未说完,便被张汤打断。张汤的话还是那么客气:“东方大人,你言重了吧。据张汤所知,大河的口子确实不大,丞相正在派人堵塞。这种事情,比起五夷造反,不听圣命来,恐怕还是小事吧。”
  东方朔这回动了气:“张汤,眼下是我大汉百姓生死存亡重要,还是开拓点疆土重要?”
  张汤却搬出皇上来抵挡:“哪个重要,由皇上说了算。东方大人,我听皇上说过,收复四夷,拓展疆土,成千古一帝之功,是大人您给皇上的三千竹简中反复说过的。怎么,如今你要变卦?”这个家伙,竟然要搬东方朔的话,来堵东方朔的嘴!
  东方朔知道张汤是和自己胡搅蛮缠,便不为他所左右,单刀直入地说:“张汤,你不仅左右了丞相,还要左右朝政吗?皇上,这大何决口之事,朱买臣刚从那儿路过,让他把实情,向皇上秉告!”
  武帝这才想起他召朱买臣进京的事儿。“朱买臣?朱买臣!朕早召你进京,怎么这才来到?”
  朱买臣急步跨出:“皇上,臣朱买臣奉诏进京,途中亲眼看到大河决于瓠子,黄水遍地。河边百姓,房屋倒塌,流离失所。再不整治,要造成大祸啊!”
  武帝气愤地叫道:“李蔡!”
  李蔡小心翼翼地回答:“臣在。”
  武帝怒道:“你身为丞相,大河决了口子,却浑浑噩噩,像没事一样,朕要你这种丞相,有何用处!”
  李蔡急忙下跪:“皇上息怒,皇上饶命!”
  张汤却出来说情:“皇上,大河决堤之事,决非像朱买臣所说的那样,危言耸听!而丞相一直在尽力堵塞决口,臣可作证啊!”
  武帝急于上朝,本来是要解决治水的,不料被张汤刚才那番话,把他的心思作了一些转移。他想了一想,好象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于是他忍了一忍,说道:“好吧,李蔡,朕再给你半个月时间,如果还堵不住大河的决口,朕要你提着脑袋来见朕!”
  李蔡这回更加害怕了:“皇上……臣……臣……”
  张汤觉得李蔡也太“菜”了,这种人,真给我丢脸!于是他上前拉他一把:“丞相,你还不谢恩,还要惹皇上生气吗?”
  李蔡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是,皇上……臣谢恩,臣去堵住决口。”
  武帝看着他那副样子,不禁摇了摇头。
  这个举动,当然全被张汤看在眼里。
  东方朔却不依不饶:“皇上!大河决口,如此大的事情,丞相竟当儿戏。臣以为,仅靠丞相和廷尉治理天下,是不够的!如果他们串通一气,蒙蔽皇上,那可就……”
  张汤后退了一步。武帝是何等智慧,当然有所惊悟。他看了李蔡、张汤一眼,然后点了点头。“东方爱卿,依你之见呢?”
  东方朔叫道:“皇上!臣以为,应再设置丞相长史一类官员,监督丞相和廷尉、御史大夫等人的所作所为,如有过失,可向皇上直接秉告!”
  武帝连连点头。“那你说,谁最适合这个长史呢?”
  东方朔说:“臣以为,朱买臣可任此职!”
  武帝又瞥了李蔡和张汤一眼,然后拍案而起:“好!东方爱卿,你的话,正合朕意!这一年多来,有的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素尸餐位,敷衍塞责;还有的人,阳奉阴违,把持朝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朕的心里清清楚楚,只是因为对付匈奴,朕没心思过问而已!霍大司马为国捐躯,朕的心中,不胜悲痛。居然有人,于此期间,置万民生命涂炭于不顾,欺上瞒下。东方爱卿,朕依你所奏,命朱买臣为丞相长史。不,单他一个朱买臣还不够,还有王朝,边通,他们两个,从今天起,以主爵都尉和大鸿胪的身份,同兼长史,官从一品,专门复核丞相和御史所办之事,有权随时向朕秉告!”
  朱买臣急忙下跪:“臣谢皇上隆恩!”
  李蔡吓得躲到一边,连头也不敢抬起。张汤的眼睛里也露出一丝惊恐,然而他马上又平静了下来,他向廷外看了一眼。
  年事已高的主爵都尉王朝和白须飘胸的大鸿胪边通两人,事先并没准备,但听到皇上又给自己加官,当然高兴,也急忙走向前来,跪倒在地说:“臣等谢皇上隆恩!”
  正在此时,李延年急忙跑上朝来,边跑边叫:“皇上,大喜啊!大喜!”
  武帝问道:“什么大喜?”
  李延年气喘吁吁:“皇上,李大神仙,从汾阴找到一只大鼎,里面还有天书!”
  武帝当然惊讶:“什么?又一只大鼎,还有天书?”
  “是的,皇上,李大仙人就在宫外!”
  武帝眼中一亮:“好,众位爱卿,随朕看看去!”
   
   
  未央宫外,李少翁白髯飘飘,颇有仙风。他的面前立着一只大鼎,比主父偃当年找的那一只,还要庞大。
  武帝率众臣蜂拥而来。东方朔首先将目光盯住李少翁。
  东方朔快走两步,到武帝身边,说道:“皇上,这位就是李大仙人?嗬!看样子真像个千年王八万年龟,仙人高寿?”
  李少翁急忙作揖:“太岁大仙,小的年纪再大,也要比您小几岁啊。”
  东方朔不解:“什么?太岁?谁是太岁?”
  李少翁更为恭敬:“东方大人,您是岁星下凡,小仙不和您争斗。小仙之侄李少君对您不恭,如今已被太上老君罚他烧火炉子三百六十五年,请您不要将他的过错,上到小仙身上。”
  东方朔明白了,这个妖人还是要把自己先推到神仙位置上,堵住我的嘴巴!“哈哈!我又是太岁下凡了?怎么我自己都不知道呢?皇上,你看看,一转眼,臣又变成太岁啦!”
  武帝迟疑一下,想让东方朔暂停吵闹。不料李少翁抢先一步,欲进先退:“皇上,小仙曾说,岁星与仙人相冲。如果皇上不加阻拦,小仙从此去也。”
  武帝正想看看鼎为何物,急忙拦住:“哎棗!李大仙人,你别走啊!东方爱卿他爱开玩笑!来,快把这鼎,说给朕听听。”
  李少翁眉飞色舞:“皇上,半个月前,小仙登上上林苑边的高台,只见东方和东北,有两块紫光,在夜间闪动。东方那块光时隐时现,看不清楚,而东北这光比较近,臣定睛一看,外形象是一只宝鼎。于是小仙便向张大人借了几十人马,沿光寻找,果然在晋国的汾水之阴,发现了这只宝鼎。皇上你看,鼎上有周文王亲手写下的金文,是文王的九鼎之一啊!”
  武帝急忙走上前来,要把上面的文字看个清楚。果然,这个宝鼎和主父偃当年发现的,是一个样子,而且还大一些。武帝点点头,然后转向东方朔:“东方爱卿,你是见多识广的,再来帮朕看看。”
  东方朔笑道:“皇上,这种宝鼎,当年周室是有九只,听说为晋国所持。到了春秋战国之际,诸侯纷起,不管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有点力气的都想问鼎中原,可谁也难以征服天下。于是那些王二麻子和李四张三,就私自铸鼎,放在宫廷之中。晋是大国,后为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室的鼎,当然也就七零八落。皇上,区区一鼎,有何怪异?主父偃当年也献了宝鼎,可是他给皇上您作的孽,至今还是历历在目啊!”
  武帝若有所悟:“啊……”
  李少翁在一旁突然大笑起来:“哈哈哈哈!东方大人不愧是岁星下凡,上晓千年,后知万世。小仙佩服,佩服!可是皇上!您来看啊。这鼎上的铭文,似篆非篆,有类龟甲背上的文字。春秋以后,何人能制?更有甚者,您看这鼎中,泥土积沉已久,决没有人动过。皇上,请您再看,泥土之下,那是什么?”
  武帝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鼎中有些积土,土中隐隐露出一点黄色丝绢。
  武帝马上为其所惑:“难道这……是……天书?”
  李少翁大声叫道:“对啊,皇上,天书不可多得啊!小仙不敢妄动,皇上,您何不取出,看看上面说些什么?”
  武帝禁不住心中的好奇,藏于心中多年的种种想法,此时躁动起来,迫使他的手伸出。他想用手抠去积土,可积土很结实,抠不动。武帝转过身,将东方朔腰间的剑柄攥住。“东方爱卿,朕借你剑一用。”
  东方朔将那只残剑掏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