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_德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歌德三次顶撞了他,拿破仑依然钦佩他,即使这是拿破仑十几年来第一次遭人抢白,他还邀请歌德去巴黎,歌德却像贝多芬一样拒绝了。

    可以说,在德意志全体都处在被征服的沮丧时,是歌德和贝多芬这些文化艺术大师用自己的作品,挽回了德意志的尊严。在他们以前,德意志的文化不被人重视,自他们之后,德意志的地位难以毁灭,因为世界文明殿堂里有他们光辉的贡献。而德意志民族的凝聚力,就在他们所创造的文化血脉里。

    是的,思想和文化的统一是一个民族国家形成的最根本基础,而一点,德意志的文化巨人们做得实在是太出色了。

    一位法国历史学家如此评价:“能够发现普遍的思想,这是德国知识分子的能力。德国人在1780年到1830年提出了我们时代的思想。没有一个国家或一个时期,能出现像德国人把思想发展到如此高度的能力。”

    侧文6:歌德

    歌德出身于法兰克福的名门,父亲是议员。25岁就以《少年维特的烦恼》而一举成名,声动欧洲。当时的青年男子都以“维特”为摹仿对象,穿着维特式的服装,摆出维特式的忧郁表情,甚至学维特自死。

    26岁,歌德就成为魏玛公国的枢密顾问,他像浮士德一样力图改革,却同浮士德一样遭遇失败,而且在十年里埋首琐碎的事务,无法创作。于是十年之后,他不辞而别,游历意大利,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重拾创作的快乐,德国画家笛斯白还以歌德为对象,创作了一幅名画《歌德在罗马郊外的坎帕尼亚》。两年后,歌德重回魏玛,辞去大部分宫廷官职,潜心于文学创作。此时他开始写《浮士德》这部世界文学宝库中经典中的经典。

    他一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与席勒长达十年的合作,他们合作写诗、办杂志,造就了整个德意志文学长达十年的辉煌时期,歌德自己也说这是“一件幸运的事”,后来席勒的去世让他感到失去了自己“生命的一半”。

    但是歌德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即使在74岁的时候,他还萌发了一段恋情,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样热情地追求一位少女,当然歌德对于爱情的态度是严肅的,他甚至逼着魏玛公国的奥古斯特公爵在胸前挂满勋章、全副礼仪地去替他求婚,但是被委婉的拒绝,为了尽量少伤害这颗“德意志伟大的心”,少女一家还在他生日的时候送给他礼物。

    歌德已经知道事不可为,不禁悲从中来,在马车的车厢里和驿站上,写下他晚年最著名的爱情诗篇《玛丽恩巴德悲歌》,他像一个失恋的少年一样,亲手把诗稿装订成册,配上红色的头皮封面,用一根丝带捆好。

    十年之后,也就是1832年3月22日,伟大的心灵停止跳动,德意志的“歌德时代”结束。有人说,只要有歌德,就能部分地补偿德国人的剑带给世界的创伤。

大国崛起·德国 第二部分 战斗(1)

    1806年,一个矮个子的巨人带着大批军官来到柏林郊外,用马鞭指着一座墓碑对部下说:“要是他还活着,我们就不可能站在这里了。”说话的人是拿破仑,而墓碑的主人是腓特烈大帝。这两个人都对德国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腓特烈其实一生都没称帝,他只是普鲁士的国王,皇帝的称号是人民赋予他的。他做了什么,以至于目空一切的拿破仑会如此评价他?

    1、我的事业后继有人,我死而无憾。

    【图片:菲特烈二世,七年战争,菲特烈演奏长笛】

    在三十年战争之后,德国有一些诸候雄心勃勃,渴望着统一的荣耀之冠落在自己头上。这其中,一个叫普鲁士的邦国显露出来。

    1643年,弗里德里希?威廉带着600人马直奔柏林城下,要求柏林市民对自己效忠,他发誓:“我一定要把勃兰登堡—普鲁士建成强权国家”。三十年战争使威廉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拥有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在此后的岁月里,普鲁士的历代君王通过承认容克地主对农民的特权,而换取他们对王权的支持,普鲁士建立枢密顾问委员会作为中央权力机构,在城市设立税务委员,并逐步控制城市的行政,而这些行政长官一般都由国王委派,由此建立了一个官僚机构,同时,推行军国主义政策,让容克子弟担任常备军军官,逐渐形成军官集团,官僚机构和军官集团成为普鲁士国王统治的支柱。而普鲁士成为一架强大的战争机器。

    同时,历任统治者还提倡重商主义,鼓励工商业发展,利用莱茵河等河流向北方工业国输送粮食,发展贸易,兴办手工业。容克地主们利用“农奴制的第二版”积蓄了雄厚的经济力量。而整个普鲁士的经济实力也逐渐增强。

    面对稀少的人口,威廉认为“人是最大的财富”。1685年10月15日,法国路易十四颁布《枫丹白露敕令》,剥夺了新教徒的权利,新教徒大批逃亡。威廉慧眼识良机。仅仅3个星期之后,颁布《波茨坦敕令》,鼓励法国受到*的新教徒移居普鲁士。后世公认这是普鲁士崛起的第一步,也是这位统治者最有远见的决策。此后,普鲁士的国王们就一直鼓励外来人口的迁入,特别是允许那些在其他欧洲国家受*的新教徒迁入普鲁士,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本,让普鲁士的快速发展起来。

    威廉的儿子仗着老子打下的基础,把8000军队出租给德意志皇帝,其代价是1300万塔勒的巨款和一个“普鲁士的国王”(也就是说只能用于普鲁士地区,在其他实际控制地区不起作用)的头衔,1701年,“普鲁士的国王”加冕典礼举行,腓特烈一世成为第一任国王,整个庆典活动持续了半年。从此刻开始,“统一国家”的意识开始在整个普鲁士滋生。

    40年后,也就是1740年5月31日,一位传奇人物登上了普鲁士王座。他是腓特烈二世,他将使整个欧洲大吃一惊。

    但在刚继位时,欧洲的舆论并不看好他,人们津津乐道是他们父子的趣事。

    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威廉二世,祖父就是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腓特烈一世。威廉二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穿军服的国王,他跟腓特烈一世的奢侈风格全然不同,他节俭得好似一个守财奴,他抽最便宜的烟叶,哪怕这烟叶熏得王后受不了;即使大臣出钱请他参加豪华的宴会,他也会嘟嘟囔囔地把丰盛的菜推在一边。他一生只有两次向柏林图书馆捐款,一次捐了4个塔勒,另一次捐了5个塔勒,引得所有欧洲王室一片笑声。

    但是那些衣着华贵的欧洲国王和贵妇人们并不知道,这位国王把国家一年700万塔勒收入中的600万投入到军队建设中,在他的时代,普鲁士人口居欧洲13位,领土居第10位,而军队人数却居第4位。他创造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军国主义国家。

大国崛起·德国 第二部分 战斗(2)

    侧文七:士兵王

    威廉一世的高度集权是从娃娃抓起的。他规定容克家族中除长子外的所有子弟都要从小在王家“讲武堂”学习(长子要继承家业),从小向这些少年灌输一种思想:向国王效忠,为国王服务,这是最大的荣誉,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而要获得荣誉首先要讲纪律。他在《战争总则》中说,纪律是“国家的荣誉和生存的基础”。当这些容克子弟真正成为军官后,就不再是容克贵族,他们的薪俸和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都来自国王的恩赐,他们是属于国王的军官,只服从国王的命令,于是,像其他德意志邦国那样,敢于跟国王叫板的贵族地主渐渐不见了。而且他还通过划分征兵区方式,直接让军队从容克的领地征兵,容克在自己的领地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正如威廉自己所说:“我摧毁了容克的权威。”那么建立起来的是国王的权威。

    威廉还把这种教育方式推广到全国的学校,学校向军队学习,强调纪律和勤奋,于是无意之中,他成了德意志第一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君主。而随着他的“教育”,他给整个普鲁士打上了烙印: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尽职尽责、讲究精准、勤奋俭朴。军营式的纪律与等级制度支配整个社会生活,“普鲁士精神”成形了,它的公式是专制主义加军国主义。

    威廉本人整天泡在军营里,他用操练和体罚来训练军队,他的最高目标是“死尸式的服从”,在普鲁士的军营里,经常看到巴掌与唾沫齐飞、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