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_德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德国国歌所唱:

    “统一、主权和自由,

    为了德意志祖国;

    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象兄弟那样团结起来,献出我们的双手和真心。”

    莱茵河滔滔北去,它见证过的光辉岁月和折戟沉沙都已汇入历史的深处,笼罩德国上空的硝烟更是早已散尽,但是历史的记忆并没有泛黄,也没有褪色。

    历史浩荡了五百年,风云也变幻了五百年。对德意志来说,这是荣耀与屈辱、富强与衰落并存的五百年,战马剑盾铸成的刚性社会使它迅速进入现代化。然而第二帝国的现代化是背负着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现代化,纳粹则是极端暴力的现代化,他们把德国推向了征服与扩张的道路,给世界和德国带来了两次浩劫。

    德国战后的历史与此前的历史截然不同。正如艾哈德所说:德国要成为世界大国,最好的办法是发展经济,而不是采取军事手段。联邦德国的发展历程是和平与*的现代化。这次崛起也不同于俾斯麦、威廉二世、希特勒等人信奉的地缘政治,而代之以“经济政治”。

    历史没有最后一幕。

    回头望去,欧亚大陆的炮火,碧海蓝天的硝烟,历代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刚愎自负、愚昧无知和一败涂地,以及由此而来的一切羞辱仿佛都化作长长鸣响的警钟,向德国今日的腾达和明天的希望招手!

大国崛起·德国 第二部分 分裂(1)

    1618年5月23日,捷克的布拉格王宫,突然,大批全副武装的群众冲入王宫,到处搜寻国王菲迪南,却找不到,愤怒的人群将两个国王的宠臣从20多米高的宫殿窗口扔了出去,这两个家伙掉到了王室的垃圾堆上,居然都保住了小命,一个昏了过去,一个伤了腿。

    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件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的事件,居然会引发欧洲第一次国际战争,而且一打就是三十年,其间,德意志大地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用那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来形容也并不过分。

    1、当和平到来的时候,德意志已经无望地倒在地上,被踩得稀烂,撕成了碎片,流着鲜血。

    “掷出窗外事件”的起因是哈布斯堡家族。以奥地利为统治中心的哈布斯堡家族从15世纪30年代起就占有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位置。自路德引发的宗教改革以来,在德意志的大地上,诸侯们分成了天主教阵营和新教阵营,而哈布斯堡家族属天主教阵营。

    如果仅仅是宗教纷争也就罢了,问题在于哈布斯堡家族通过一系列的联姻和继承,占有了阿尔萨斯、士瓦本、捷克等大片土地,西班牙也与他们保持密切的合作。哈布斯堡家族对于罗马帝国往昔的辉煌心向往之,他们试图以此为凭建立一个囊括意大利、德意志在内的真正统一的大帝国,进而谋求欧洲霸权,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看作是他们的一次统一的尝试。

    但摆在哈布斯堡面前的阻力,就是德意志的那些选侯们,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央皇权的壮大,更糟糕的是,哈布斯堡的战略意图也引起法国、英国、丹麦、瑞典这些国家的注意,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看到欧洲出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于是整个欧洲隐隐然分为了两个阵营。

    哈布斯堡信奉天主教,而反对派诸侯则多属新教,查理曼大帝的子孙不约而同地扯起了宗教的大旗。出身哈布斯堡的菲迪南打击捷克新教势力,实则与宗教没多少关系,他是为了巩固哈布斯堡的统治,扫除阻碍自己的力量。

    遗憾的是,这位被狼狈地赶出捷克,却反而得以继任新的德意志罗马帝国皇帝的菲迪南陛下,他的才具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宏大目标相比,实在是太不相称了,时局不明,准备不周,举止失措,兴之所至,贸然挑衅,结果一下子就挑起了捷克的民族情绪,更要命的是引起了整个欧洲的警惕。

    他大咧咧地在捷克*新教势力,却没办法控制时局,一乱之下,身不由已,由得一个小小的捷克起义军打到首府维也纳城下。堂堂大皇帝竟向下属“天主教联盟”请求支援。天主教联盟调动大军直接介入,而对立的“新教联盟”虽然也卷入战争,但是没有直接出兵,捷克起义被*,菲迪南血洗捷克,取消信教自由。

    刚得到胜利的菲迪南洋洋得意,为压制新教诸侯,把手伸向德意志的西北部,这让英法和丹麦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丹麦以保护新教的名义进攻菲迪南,而菲迪南居然被并不很强的丹麦军队迅速击败,他再次向天主教联盟请援,可是他前段时间得志便猖狂的表演让联盟的诸侯们感到害怕,他们也不愿意看到皇权的强大。于是坐观皇帝惨败。

    在菲迪南欲哭无泪的时候,三十年战争中的两颗巨星之一出现了。一个叫华伦斯坦的军人愿意自募军队出战,而且不要皇帝出钱,只要一个名义。菲迪南简直不信有这等好事,他问华伦斯坦:波希米亚能否养活两万军队。华伦斯坦回答:“不是两万人,而是五万人。”

    不知道他对皇帝又说些什么,菲迪南很快就委任他做司令。但是不久,整个德意志都能猜出来他大概说了些什么,而一向对人民冷酷的菲迪南对此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大国崛起·德国 第二部分 分裂(2)

    华伦斯坦有捷克人的血统,但他却把自己视为纯粹的德意志人,他是一个新教徒,却替天主教皇帝打仗,其实他什么宗教都不信,他信仰的是权力和一统德意志的梦想。但他的确是一位杰出的统帅。他嘲笑那些传统的作战原则,他征召雇佣军,一出手,就轻轻松松连胜几场,而天主教联盟怕好处都被他占了,也匆匆出兵,丹麦战败。

    华伦斯坦声名鹊起,但这名声在德意志老百姓看来,实在是太血腥了,因为没有固定军费,他居然纵兵大掠,一来补充军费,二来调动士气。这样一来,他所到之处,如同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老百姓只能在废墟中哭泣。这也是这位一代英才最为人所唾骂的地方。

    在当时迎接华伦斯坦凯旋而归的不仅有老百姓的怒骂,还有诸侯们的弹劾。原因在于华伦斯坦虽然残忍,但是却非常有志向,他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富强的德意志,与哈布斯堡家族空想式的战略相比,他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他认为诸侯不除,国无宁日,极力主张废除诸侯,统一全国,然后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发展海上贸易,建立世界强国。由此后欧洲发展史来看,不能不佩服华伦斯基的远见。

    但是他小看了德意志诸侯的实力,他们威胁菲迪南,要解散军队,不选他的儿子做皇帝。菲迪南屈服,免华伦斯坦职务,解散军队。刚把华伦斯坦赶回家的菲迪南马上又作怪,宣布《归还教产令》,逼得本来打算屈服的新教诸侯们向外国求援。

    于是,就在解甲归田的华伦斯坦在家里叹息着老死田园,不能一展抱负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而这个转机是他的一生中最杰出的敌人带给他的。

    1630年7月,一支瑞典军队打着“挽救德意志信仰自由”的旗号,突然出现在德意志中部,而菲迪南把新教的诸侯推到了瑞典人的怀里,因为他居然还不停止归还教产令。他的敌人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个满头金发的潇洒骑士,三十年战争中的另一个巨星。命运让古斯塔夫和华伦斯坦来了一次巅峰对决。

    古斯塔夫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理解火器的意义,并为此创造了新式的战术,其军事指挥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堪称艺术,在战役指挥上甚至略胜华伦斯坦一筹。他一出现,就用线式战术布阵,充分发挥火器威力,把天主教联军打得落花流水,他陷北德,下纽伦堡,渡莱希河,兵临慕尼黑。没有任何一个天主教联盟的将军可以稍稍影响一下他行军的速度。

    给古斯塔夫提供了40万塔勒军费的法国盟友路易十三,也对瑞典的胜利感到恐惧,大喊:“这是一个严重时刻,要为这些哥特人的前进划一个极限”,急忙派兵沿莱茵河布防。

    菲迪南终于明白华伦斯坦是无法替代的,于是华伦斯坦再披战袍。他的条件是:对皇帝的军队和后备部队拥有指挥权;不受任何人监视;他在攻占的国土上接管皇帝的若干权力,如没收财产权和赦免权;可以和外国进行各种谈判,可以签署和约,等等。菲迪南只有同意。

    华伦斯坦也震惊于古斯塔夫的军事才能,因此他采用围魏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