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备这十周年。    
     沉醉东风    
    西抵着昆仑雪岭,东连着渤澥沧溟。五千年古神州,亿万钧新生命。镇巍巍,巨人形影,立地擎天举世惊。看中华,朝晖丽景。    
    庆东原    
    移山力,倒峡情,天公低首听人定,涝还收黄云万顷,灾为瑞黄河便清。老返少黄发重青,众志即成城。所向谁能胜?    
    雁儿塔    
    结万家公社兴,起千座高炉并。变荒沙绿色城,架天堑长虹影。    
    得胜令    
    奇迹鬼神惊,飞跃雷霆骋。缔造今朝幸,艰难昔日情。风棱,招飐红旗影。星明,辉煌指路灯。    
    清江引煞    
    喜当这高秋正节心意逞,豪气冲天劲,眼明倍月明,人境通仙境,则那广寒宫的素娥也羡咱人世景。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周汝昌尽管不是中共党员,也曾“喜赋小句”:    
    红旌碧血聚头颅,百载仁人志未纾。    
    历尽艰辛到今日,神州一幅振兴图。    
    1997年7月香港回归,周汝昌赋诗曰:    
    百年风雨洗神州,万里烟霞一望收。    
    南海明珠怀潋滟,中原紫气抱沉浮。    
    庆云承景归佳谶,丽序移春入爽秋。    
    且喜书生尚能赋,含毫独上最高楼。    
    1999年12月澳门回归,周汝昌亦有诗抒怀:    
    神禹巍巍铸九州,长鱼何事动金瓯。    
    鸡唱风雨严宵曙,麟蹈山河盛世游。    
    大化涵容儒道释,弘源霑溉夏商周。    
    中华作赋今谁手,上尽层楼更层楼。    
    2001年7月北京申请2008年举办奥运会成功,周汝昌亦有诗:    
    奥林匹克故遗风,万国争承盛典隆。    
    昨夜忽传天外讯,明朝喜聚日边雄。    
    名都阊阖夸燕北,寰宇梯航会洛东。    
    彻晓欢声来四海,老人击掌似儿童。    
    ( 自注:“京洛”为古语,喻京城。洛阳为古之东都。 )    
    2001年8月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纪念之际,周汝昌有“感赋长句”:    
    激荡风云雷电光,艰难曲折更辉煌。    
    英雄时势俱奇伟,扬帜长征是救亡。    
    八十星霜新世纪,五千文化旧炎黄。    
    方针特色还中国,史册龙门谱大章。    
    2004年8月22日邓小平百年诞辰,周汝昌曾应有关方面之请,题写法书于纪念册出版:    
    百年诞辰    
    功崇德大犹名小    
    风正时和乃得平    
    周汝昌于1979年10月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调入文化部的艺术研究院( 后改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 )。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眼疾严重,已经不能再胜任出版社的编辑工作。1975年成立的《 红楼梦 》注评小组这时已经成为红楼梦研究所,隶属于文化部的艺术研究院,应该说也是可以“专业对口”的。按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文学研究所其实更为合适,但由于历史的纠缠和学术观点的歧异,周汝昌与文学研究所的古典文学研究室似乎无形中成了“两派”,自然也就不能亲和调入了。在调往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过程中,胡文彬起了牵针引线的作用,似乎是一说就成,调动颇为顺利。由于参加工作较晚,周汝昌在出版社的工资级别比古典文学编辑室的一些同仁要低,是六级编辑,相当于讲师和副教授之间,由于“文革”,调级晋升早已停顿多年,这次调入艺术研究院,则成为研究员( 1981年履行正式评聘手续 ),也就是正教授了。    
    不过,这时周汝昌的家庭情况仍然很糟糕,几个子女都“沉抑下僚”,有的还在外地,住房狭小偏仄,妻子毛淑仁又发现患了癌症……真可谓雪上加霜了。前已述及,人民日报的记者姜德明到周汝昌居住的无量大人胡同送报纸,看到周家居住的艰窘情况,立刻让周汝昌打报告,姜德明把情况弄到了专供中央领导人阅读的“大参考”上,周汝昌也向贺敬之、胡乔木等文化部和中宣部的领导人写信诉说困难。那正是胡耀邦主持中央工作,大力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之时,在胡耀邦的批示下,周汝昌的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1980年五六月间周家搬入南竹竿胡同的宽大住房,远在宝鸡当工人的小女儿周伦苓被调回北京,入艺术研究院作为周汝昌的研究助手,既解决了周汝昌的眼耳不便影响工作的问题,也改善了周伦苓的生存处境,使她从一个高中没有毕业的普通工人走上了专门研究学问的人生道路。    
    同时,长女周月苓经过自己努力,也从唐山的河北矿冶学院调到北京冶金机电学院( 今北方工业大学 )任教;次女周丽苓从天津与一个返京的知青对调工作,最后终于调到北京图书馆( 今国家图书馆 )的国际互借部门工作;小儿子周建临早于1974年从内蒙乌拉特旗兵团返回北京,在北京化工二厂作工人,后来调到大观园工作。而经过医疗,周夫人的癌症也得到了控制,一直健康地活到了21世纪初。总之,周汝昌一家在80年代全家都回到北京团聚了,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形势是同步的。周汝昌的某些 “歌功颂德”的诗作也是发自内心的,可以理解的。胡耀邦于1989年逝世,周汝昌特别写了一首赠给胡耀邦长子胡德平( 1942年生 )的悼念诗① :    
    二帝炎黄望子孙,几重浩劫吊遗痕。    
    狂澜不障天曾醉,大厦能扶地始尊。    
    十丐孰怜儒者贱,一朝民痛哲人沦。    
    书生那识治平事,误拟骚音赋楚魂。
    至于其后,周汝昌耳目受损,对外界的事了解得已经很浮浅,基本上是沉溺于书房里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时候正往返于天津和北京,与周祜昌为《〈 石头记 〉会真 》的事情忙碌着,除此之外,是关心不多的。“书生那识治平事”,也是真实的夫子自道,周汝昌始终是个“专业人”、“学术人”,而不是“政治人”,而他的专业又是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不是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所以周汝昌是从一种更宏观的角度献身于中国文化,与现实政治其实保持着距离。在这一点上,周汝昌与胡适或鲁迅都有所区别。对周汝昌那一代老知识分子,是不能用西方的“知识分子”涵义予以要求的。    
    在即将进入80年代的1979年10月,周汝昌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研究员兼院级学术顾问,这象征着,他的学术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①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迫袁世凯签订的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不平等条约。    
    ① 张伯驹,原名家骐,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出身世家,父亲( 实际是伯父,乃过继关系 )张镇芳当过直隶总督、河南都督,本人曾入军界,从事金融,琴棋书画皆擅,还是戏曲票友,后来又在诗词创作和文物收藏鉴赏方面卓然成家。张伯驹曾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 袁世凯之子 )被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四公子”的说法有不同版本,但张伯驹与张学良总在其中 ),周汝昌成年后与其颇有来往。    
    ② 寇梦碧是津沽著名词人,本名寇秦逢,因填词宗法梦窗( 南宋词人吴文英 )和碧山( 南宋词人王沂孙 ),乃以梦碧之名行世。生年不详,大约比周汝昌年长四到五岁,于1990年去世。周汝昌曾赞其词作“蛾眉但恨无人妒”。    
    ① 黄裳,1919年生,著名散文作家和藏书家,本名容鼎昌,黄裳是后来行世的笔名。    
    ① 1937年7月7日晚,北平( 1928年北京改为北平,1949年10月1日复称北京 )城西南十五公里的卢沟桥畔,响起了日本侵略军的炮声,中国守备军奋起反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也叫七七事变。    
    ① 后来发表时有补注:沦陷八年,坚不入敌伪学校读书,先生( 羡季 )赠余绝句五首,末章云:“抱得朱弦未忍弹,一天霜月满栏杆。怜君独向寒窗底,却注虫鱼到夜阑。”    
    ① 可参阅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之朱洪《 胡适大传 》及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之沈卫威《 胡适周围 》等著作。    
    ① “小市”又称“晓市”,俗呼“鬼市”,就是古董市场。因为所交易的货物都是古旧的东西、死人的东西,而且市场大抵在天还很黑的午夜到黎明时分就开始,故曰鬼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