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华喜聚易兼旬,笔墨欢联又惜分。    
    午夜商红那忍睡,清晨虑雨尚疑群。    
    功高劳苦来襄我,任重艰难总赖君。    
    忘倦不疲缘底事?野家长是献青芹。    
    周贵麟于2005年7月7日又抄来周汝昌一首诗,乃“1995年春季,我给叔父去信叙清明节,我们兄弟姐妹为先父上坟情景。叔父复函中有怀念亡兄祜昌先生诗作一首”:    
    已隔幽明思对语,梦中言笑若平生。    
    读罢阿咸书一纸,几回忍泪莫纵横。    
    ( 阿咸是称侄儿的典故 )    
    《〈 石头记 〉会真 》书稿后来又在出版社耽延了十余年时日,一是出版经费问题,二是文稿特殊,难觅能承担任务之合格的编辑、校对的问题。书稿由河南人民出版社转至海燕出版社,在出版社苦苦寻找了五年后,河北邯郸的侯廷臻① 先生不畏艰巨,作为特约审校担此大任。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侯先生耗费了五年心血完成了书稿的全部审核校勘工作。2000年河南安阳的张焕斌先生,作为特约编辑,为书稿的付梓出版同样付出了非比寻常的辛苦努力。周汝昌在《 会真 》的“后记”中说:“本书得以出版问世,全由责编刘建生、特约审校侯廷臻、特约编辑张焕斌三位先生的逾乎寻常的热情与毅力,克服了万难,历时长达十数年之久,方得梓成。张之先生则起了重要的介绍与促成的作用。在此仅一声谢字,何能表我深衷之万一!”
    由于书稿的特殊性,前人从未有过这样的大会校写定本,这付梓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异常艰难和复杂。校者、编者不停地与作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作者应校者、编者的要求,有些地方需要再一次复查、补遗、修缮,在款式格式等诸多细节上反复讨论修改,这主要靠周伦苓投入精力,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周汝昌以八十高龄,耳目俱损,在逐字定稿后,又认真敲定了全部按语。这些按语承载着中华文化诗文、书法、绘画、民风民俗等历史文化信息,是《〈 石头记 〉会真 》的一大重要特色。依照出版社的意见,周汝昌又撰写了第十卷,收入胡适与周汝昌的所有通信、探佚论文、原以单行本出版过的《〈 石头记 〉鉴真 》( 周祜昌、周汝昌合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 )、《 红楼真本 》( 周祜昌、周汝昌合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以及《〈 红楼梦 〉的真故事 》增补本、评论北京师范大学新发现《 石头记 》抄本论文等等内容。    
    《〈 石头记 〉会真 》首创了逢异即断、具录对照法,即凡碰到字句在不同版本有异文,就断开句录出异文,再另起一行接续断句,这无论从编辑体例、表达方式甚至格式上都区别于以往任何版本。而为什么叫“会真”而不叫“汇真”呢?周汝昌说:“会者,聚集义,领悟义;真者,雪芹原著文笔真面貌、真风格、真意旨、真精神。”也就是说,《〈 石头记 〉会真 》不是简单地把不同版本的异文罗列在一起就算完事,而要在需要时作出分析判断,说明错讹演变的可能原因,何者可能是曹雪芹原笔真貌。这当然不仅仅是校勘,而包含思考和领悟,这又涉及“文、史、哲”和“考据、义理、辞章”的“三才会通”了。    
    在《〈 石头记 〉会真 》的出版过程中,周汝昌与侯廷臻等编、校人员也有许多通信。侯先生给笔者寄来几份周先生的信件复印本,今引录“甲申( 即2004年——引者 )一月初三”所写一封的某些段落:    
    接信时张焕斌先生刚走——他为“简本”的一些细节特来协商,大局已定。《 会真 》命苦,没想到遇上了你们两位仁人君子,思之欣幸!    
    “萃文”之义,曾有人解为“苏州书商”,全不可能!我意“萃文”即木活字“异称”,因乾隆时称之为“集锦”,随后称“聚珍”,可证皆喻活字“拼凑”意也。宫内只“武英殿修书处”有木活字刷印所,却设在西华门外——与东华门的文华殿无涉,亦后人易闹不清之事。你说卡氏( 指旧俄卡缅斯基,他于1794至1807年间来中国,曾购买萃文书屋本《 红楼梦 》回俄国——引者 )所购为甲或乙( 指程甲本或程乙本——引者 ),皆有可能,甚是。    
    我与你五年多未见了,老了一大块!目坏濒盲,对面不识人,双层放大镜看不见了!苦甚苦甚。写的字已难认。头脑还行。每日弄笔。乱七八糟,杂事应酬忙不可堪,虽如此,“随笔红学”又积了很多,只顾不上编——印了也会有“市场”。    
    下面是周汝昌赠侯廷臻的三首诗:    
    诗赠廷臻先生    
    ( 2002年10月 )    
    相逢同世作痴人,一片丹诚助会真。    
    岂是邯郸寻梦枕?翻经截伪忆禅因。    
    自注:唐太宗命玄奘译佛经“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玄奘助者道内法师乃姓侯氏也。    
    《 会真 》十卷已装成不禁百感交集    
    ( 甲申四月 )    
    会真十帙报装成,校字辛劳百感生。    
    多谢故人分鼎力,千秋事业义非轻。    
    诗赠侯廷臻    
    ( 2003年1月5日 )    
    邯郸推枕即南柯,石头记梦岂同科。    
    多情著书百八卷,潇洒浩荡流江河。    
    小人诡计施删篡,毁貂续狗十丈魔。    
    明眼识鬼人反怪,颠倒黑白悲慨多。    
    奋起为芹雪污秽,奇冤沉海当云何?    
    五十余年孤愤在,晚得侯君同挽戈。    
    倾盖之缘乃不渝,力助成功功不磨。    
    德功言者皆已立,曾废寝食形如疴。    
    辨析毫芒匡疏失,细绎文意悟变讹。    
    几易寒暑犹矻矻,大业行看春气和。    
    书来索我题诗句,衰残尚可事吟哦。    
    何以报君乏俊语,故发俚词歌长歌。    
    文虽不美意则重,系之雁足度云罗。    
    维时大雪妆大地,神州禹甸敷琼珂。    
    遥贺新年康且乐,更教椽笔墨生波。    
    书成举觞为芹寿,喜泪喜酒齐滂沱。    
    右七言赠侯廷臻,信笔为句。岂敢与退之长歌比美?聊以纪事云尔。    
    从《〈 红楼梦 〉新证 》到《〈 石头记 〉会真 》,可以说是周汝昌一生治红学的两个最具有标识性的“里程碑”,二者都是“集大成”式的著作。作者与版本这种基础和背景问题搞得越清楚,进入“文本”的思想、艺术和文化才能够越本真越深入,红学因此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 石头记 〉会真 》一出版,就受到热爱《 红楼梦 》的广大“红迷”关切瞩目。十卷本规模巨大浩繁,售价不菲,由于责编刘建生调任中宣部,无人张罗,并没有搞什么“首发式”一类造势活动,但互联网上的红迷已经闻风而动,自动传播消息,因而销售顺利畅快,出版社很快就存货不多。郑州的一个红迷书商就承包了上百套,包括笔者在内都是从这位青年红迷处优惠邮购。台湾的一个红迷给笔者传来电子邮件称赞郑庆山校订的《 脂本汇校〈 石头记 〉》,笔者告知《 会真 》问世,他立刻联系北京的朋友,给台北进了七套。    
    一位新锐红学研究者宋广波① 发表《〈 红楼梦 〉版本校勘学史上的力作 》( 2005年4月18日《 人民政协报 》),其中说:“我们必须承认,《〈 石头记 〉会真 》是一部体现时代水平的书。”并具体评价说:“‘汇’简而死,‘会’富而活,是文化精神上交感‘相视莫逆’的精神层次的事情。校勘《 石头记 》,最重要的不在于‘汇’而是‘会’达到功力识解。应该说,此种立意、此种做法,是最能凸显校书人识见的。”对于《 会真 》“逢异即断”等独特校勘体例,文中则评价说:“此种方法,实为《 红楼梦 》校勘史上的创举。”    
    乔福锦① 则写了一篇很长的《 “尼山事业”争千秋——周汝昌先生〈 石头记会真 〉出版感言 》( 2005年第3期《 红楼 》),对《〈 石头记 〉会真 》出版的意义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源流上予以梳理评价,说:“历史终将证明,周汝昌先生和其家兄费五十六年心血校订而成的《〈 石头记 〉会真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文献大典,必将与‘尼山事业’同存而惠及千秋。”
    周汝昌在《〈 石头记 〉会真 》完成后曾赋诗言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