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我又发现他喜欢诗词,并曾熟读《 红楼梦 》。这就在我们中间出现了新的、更有兴趣的共同点了。这时我们的谈话开始多起来,谈论的主题也集中在《 红楼梦 》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晚饭以后,走出校门,经过南楼、体育场、女中宿舍楼,到墙子河边散步时,谈论的就多半是这个。那真是兴致盎然,杂以激辩,直至回到宿舍还往往不能停止。以我当时的年纪、水平,对《 红楼梦 》的欣赏当然还停留在《 菊花诗 》和《 螃蟹咏 》上面。汝昌当然比我高明得多,好像已经在注意曹家的故事和作者的生平了。可以说,这就是《〈 红楼梦 〉新证 》的最初的发轫。当时的谈话内容今天几乎一点都记不起了。但汝昌的研究《 红楼梦 》早在五十年前即已开始,这一节我想是可以作证的。    
    周汝昌本人,对这一段与容鼎昌( 黄裳 )同窗谈学论艺的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容鼎昌当时脾气执拗,特别喜欢争论“抬杠”,因此得了个绰号叫“小牛儿”。那时同斋( 宿舍 )居住的,还有后来著名的演员、文化人黄宗江,他演话剧时男扮女装,因此绰号“小妹”。周汝昌对当年的回忆与黄裳异曲同工:每日晚饭后,情意悠闲,风日晴淑,例至校外散步,直走到墙子河畔为度,饱领落日归鸦之趣、霞天散绮之奇。我们不光是走,嘴里当然在说笑,不知怎的,话题往往落到《 红楼梦 》上来。这毕竟所因何故?今天我已解说不清了,而且所谈的到底涉及哪些点或面,也是不能追忆的了。只记得曾论及一义:像《 红楼梦 》这样的中华文学之菁英,必须翻译成一部精确的英文本,让世界上的读者都能领略一二。于是黄裳兄遂发一问曰:我们有“红学”这个名目,可惜外国还不懂得,比如英文里也不会有这个字呀,这怎么办?我当即答言:这有何难,咱们就coin( 造 )一个新字,叫Redology!——“Red”的意思是“红”,而“ology”正是表示“学”、“学科”、“学术”等抽象意义的英语词根。    
    容鼎昌是满族八旗人,祖先隶属镶蓝旗,可能是驻防旗因而落户于京畿 —— 这或者也是他喜欢谈《 红楼梦 》的一个诱因——少年时体质壮实,方脸,大眼睛,长睫毛,闪闪有神,流露着聪慧之气,自小爱书如命,后来成为著名的散文家和藏书家。当年他与清秀的周汝昌都是翩翩年少,两个少年饭后散步谈《 红楼梦 》,这一段佳话,真是当年南开中学的一道风景,在历史的时空中留下了文化的美丽,永远。

6初入燕园足风流

    周汝昌1940年秋天正式进入燕京大学西语系学习,因成绩优异,文学院院长周学章批了“全免”的奖学金额。周汝昌从小学起,总是因成绩好而享受奖学金,给家中省了一笔开销。当时的燕京大学校园,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校址,本是清朝的几座皇家园林再加一些新建的楼舍组成的,校园内行行绿柳,处处朱栏,湖中碧波荡漾,塔影悠悠,亭台楼阁,散落点缀。这些风华正茂的学子们处身其间,又惬意,又兴奋,当真有了一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豪情远志,激发起自命不凡要努力学习以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野心。    
    对热爱文史而且已经才情发越的青年周汝昌,进入燕园就读,当真是“得其所哉”。周汝昌不止一次回忆和感叹对母校的一往情深和无限眷恋:“燕园才是我的‘学术人生’的起步和成长的美好家园故土,也是我的‘精神乐园’。”那美丽的校园,丰富的藏书,卓越的师资,自由的讨论,浓郁的学术氛围,对那些有天分有才情的莘莘学子来说,真是天堂一般的境界。    
    周汝昌的中文好,英文也好。他一入学,就因入学考试成绩特别优异而获准一门必修课“大一国文免修”( Freshmen Chinese Exampled )。“大一英文免修”( Freshmen English Exampled )的资格开始没有得到。英文课的老师是Mr。Ridge,英国人,曾是英文版《 北方中国之星 》( North China Star )的主编,跛了一只脚,讲课态度严肃。上第一堂课时周汝昌坐在头排,对口语提问都抢先回答,而且答得十分流利,到第二堂课时,Mr。Ridge见周汝昌仍然坐在头排,就对他说:“你不要回答了。”言外之意是要让别的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在下课时写了一张字条,让周汝昌去找系主任。    
    系主任是Mr。 Harold E。 Shadick( 谢迪克,后来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名教授 ),周汝昌也听过他的莎士比亚戏剧课。他见了条子就对周汝昌说:“你的大一英文免修了。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去见Ms。 Speare吧。”Speare女士教19世纪英美文学课,见又来了一个学生,心中十分高兴。周汝昌则有些疑难地问她自己上这门课是否会有些吃力。Speare女士笑容满面地回答说:“I don't think so。You are wele to my class,since your English is so quite qualified…”( 我不这样想。既然你的英文这样好,欢迎你到我的班上…… )不过,周汝昌听下去,觉得Speare女士讲课并不精彩,因此兴趣不高,成绩也就平常。他喜欢的课是谢迪克老师的莎士比亚戏剧课,听得十分入迷。谢迪克是地道的“不列颠”口音英语,周汝昌受其影响,讲英语也偏重英国发音。    
    作为燕京大学的“新鲜人”( Freshman,意为一年级新生 ),在1940到1941这一年中,周汝昌还有一件堪可记述的“优胜事略”:参加国剧社粉墨登台演出。大学里都有各种社团,对刚入校的新生,各社团都大力宣传,招兵买马,今天的各大学仍然如此。周汝昌受遗传和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对音乐和戏曲情有独钟,他刚入校就加入国剧社是很自然的。除了古琴和筝之外,周汝昌对各种民族乐器也有所涉猎,所谓哀丝豪竹,颇得“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诣。对津门特有的法鼓—— 大鼓、铙、、铛、也很拿手。但对“管子”—— 大型吹奏乐器则不在行,因为身体清瘦,缺少吹奏乐所需要的充沛气力。    
    报名参加燕京大学国剧社,第一次聚会活动的地点在“岛亭”,这是俗称,正名是Luce  Pavilion( 鲁斯亭 )——因为是美国人鲁斯先生捐款修建的。作为新成员亮相,周汝昌唱了一段《 汾河湾 》里的青衣。这是一个唐代的故事,说的是一段夫妻父子的传奇经历。薛仁贵投军后,妻子柳迎春在寒窑生下儿子薛丁山,长大后每日打雁养亲。后来薛仁贵功成封爵,回乡探亲,行至汾河湾,遇薛丁山,忽然有猛虎出现,薛仁贵发袖箭射虎,却误伤丁山致死。夫妻二人在寒窑相会时,薛仁贵见床下男鞋心生疑虑,柳迎春说是儿子的,薛仁贵要见儿子,才知道就是被自己误伤的少年,夫妻二人不禁大为悲伤。周汝昌所唱就是柳迎春的段子:“娇儿打雁无音信……”剧社的领导田淞评价说,还行,只是嗓子还没有放开——意思是潜力还可以发掘,还要继续努力。    
    不过,后来的几次正式“彩唱”,周汝昌却不再唱旦角,都是唱的小生:在《 虹霓关 》里扮演王伯当,在《 春秋配 》里扮演李春发,在《 三堂会审 》里扮演王金龙。《 虹霓关 》和一次《 春秋配 》是在燕园演唱的,地点在贝公楼大礼堂;另一次《 春秋配 》是在北平城内东三条的协和小礼堂。演唱《 三堂会审 》则是后来的事了。    
    《 虹霓关 》是隋唐之际的故事,秦叔宝( 秦琼 )带领瓦岗军攻打虹霓关,关上守将辛文礼出战,被秦琼手下的王伯当射死。辛妻东方氏为夫报仇,阵上擒获王伯当,见王相貌英俊,让丫鬟说合嫁与王伯当归顺瓦岗寨。在洞房中王伯当指责东方氏不报夫仇,将其杀死。    
    《 春秋配 》演的是明代书生李华( 字春发 )与两个女子姜秋莲、张秋鸾之间悲欢离合的大团圆故事。    
    《 三堂会审 》是明代故事,说吏部尚书的公子王金龙与妓女苏三( 艺名玉堂春 )相爱,历尽种种坎坷曲折。王金龙后来当了巡按,而苏三却被鸨儿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燕林被正妻皮氏与其奸夫赵监生毒死,苏三反被诬陷为下毒凶手,王金龙与藩司潘必正、臬司刘秉义三堂会审苏三,终于使苏三平反昭雪而团聚。    
    这些戏曲故事,其思想内容在今天看来当然是精华和糟粕杂糅,但当时却是非常流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