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斯多德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分别;因为它们之间若有所分别,则这差异正将是某些真 
实而相殊的质性。(2)假如将那两个相反云谓分开来作答,除 
了引致上述各样事物的混一外,也得引致这样的结论,一切 
事物可以是〈真〉对的,也可以是〈假〉错的;而我们的对 
方承认自己是在错的一边。 —— 我们和他的质疑问难显属徒 
劳;因为说了许多等于什么都没说。他既不说 “ 是 ” 亦不说 
“ 不是 ” ,他老是说 “ 是又不是 ” ;而且他进而又否定这些,说 
“ 也无是也无不是 ” ;因为除了这最后一语以外,别的措词还 
包含着些可捉摸的 “ 有定事物 ” 。 
   倘把这条理订定: “ 当正面是真实时,反面应是虚假,而 
反面是真实时,正面应是虚假 ” 这样要同时肯定而又否定同 
一事物将成为不可能。然而他们也许竟会说问题就在这里。 
又,有人判断一事物,或云 “ 如是 ” ,或云 “ 不如是 ” ,另 
有人判断一事物谓这 “ 既如是而又不如是 ” ;是谁的判断对, 
谁的判断错了呢?若说那两可的人对,那么具有这样一类性 
质的现存事物他们究向何处去指寻?若说他并不对,可是比 
较那一位将事物既分明之为 “ 是 ” 又分明之而为 “ 不是 ” 的 
人,他仍然较为妥当,即便他不能算对,你也不能算他错。然 
而一切都无分别,真假混在一起,落在这样境界的人实际不 
能说出也不会说出任何可以令人明了的事物;因为他同时说 
“ 是 ” 与 “ 不是 ” ,对于一切事物不作判断,只是混混沌沌的, 
若有所思若无所思,这样的人与草木何异? 
   这样,该是十分明白了,凡主张这样理论〈矛盾两可〉的 
人以及任何其它的人实际都没有真的站住这一立场。为何一 
个人当他想到要去麦加拉的时候,他就不再留在家里而走向 
麦加拉呢?他在某个早晨上路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走入一口 
渊井,或走上一个悬崖?我们看到他步步留心,当然可以知 
道他并不意谓堕入深渊或坠于悬崖,是 “ 又好又不好 ” ,或 
“ 无可无不可 ” 。显然他判断着怎么走比较好些,怎么走比较 
不好。大家如不以此类判断为妄,则他也必将某一事物确定 
之为 “ 人 ” 而另一事物确定之为 “ 非人 ” ,某一事物谓之甜, 
另一事物谓之不甜。因为他不将一切事物等量齐观,所以当 
他在要喝水时,就进向水边,当他要访人时就进到人前。假 
定同一事物既可是人而又可不是人,那么他就得将一切等量 
齐观了。但是,如上所述,每一个人的行动没有不是在趋吉 
〈向于某些事物〉而避凶的〈免于另一些事物〉。似乎举世的 
人,既使不能判明举世一切事物,他总是会断定若干事物的 
利害善恶的。如果说这些不算知识,只是意见〈猜忖〉,他 
们还应是切求真理的人,犹如一个病人之切求健康较之一个 
无病的人更为急迫;于认取真理而论,只会猜忖的人较之于 
真有所识知的人,当然他尚不算健全。 
   又,一切事物尽可以 “ 如是与不如是 ” ,在事物的性质上, 
仍还有过与不及的差别存在,我们决不该说二与三同样地是 
偶数,也不能说一个误四为五的人,与一个误八为千的人,其 
误相等。若说他们所误不等,则那个误差较小的,应是离真 
实也稍近些。假如一事物于某一事物的性质多具备一些,这 
总该是较接近于那事物。若说这类差别未足为真理之征,可 
是认明这些差别,我们总找到了较肯定而更接近真理的事物, 
我们毋宁抛弃那拖泥带水的教义,免得妨碍大家思想上常 
有的判断能力。 
  
章 五 
   普罗塔哥拉的教义也是从同一意见发展出来的,要是正 
确就两皆正确,要是谬误就两皆谬误。一方面,假如承认 
一切意见与现象均属真实,所有言论将同时又真确而又虚假。 
因为许多人的信念是互相冲突的,人们常认为与他不同的意 
见是错的;所以同一事物必须又是而又不是。另一方面这样 
说,所谓 “ 有人认为对,有人认为错 ” ,相反的只是各人的意 
见;同一事物确实可以 “ 又是又不是 ” ;那么所谓实是倘真为 
这样,一切就都无不是了。明显地,这教义也出于同一思想 
方式。 
   但是,对于不同的对手不宜用同样的辩难方式;有些人 
需要与之讲理,有些人只能予以强迫。因为有些人接受辩论, 
旨在贯通自己的思想,所以只要将困惑各点予以启发,引导 
他逐步进入明亮的地方,他就豁然开朗,治愈了他的愚昧。然 
而对于那些仰仗着言语与名词,专为辩论而辩论的人,除了 
否定他的辩论,就没法为之诊治了。 
   那些确实感觉到有所疑难而发生这样意见的人,大抵是 
由于对可感觉事物的观察所引起。(一)他们想诸相反或诸相 
对应同时都属真实,因为他们见到了相对事物从同一事物中 
出现。假如事物之非是者便不能由事物变现,那么苟有所变 
现,必为事物的对成中原已具备着的事物,如阿那克萨哥拉 
所说 “ 万物混于万物 ” ;德谟克利特立说亦复如是,因为他说 
空与实随处都相等而并存,其一为是其一为非是。对于这些 
由此引起其信念的人,我们将认为他们在某一意义上说得对, 
在某一意义上说错了。成为实是可有两义,其一昔者无 
“ 是 ” ,今日有 “ 是 ” ,其另一为 “ 无是”不能成 “ 是 ” ,而同 
一事物则可以成为实是与不成为实是 —— 但其道不同。因同 
一事物在潜能中可以同时涵有一个对成的两端,但在实现时, 
就不能再涵有两端了。此外,我们还要请他们相信在一切现 
存事物中,别有一级本体,对于这本体,动变与生灭均不相 
属。 
   (二)相似地,还有些人是从可感觉事物的现象之真实性 
这类观察引起了这些意见。因为他们想到真理并不由持有信 
念的人数之多寡来决定;同一物,有些人嗜之为甜,另有些 
人嗜之为苦;由此推广而循思之,若世人皆病,或世人皆狂, 
其间二三子独健或独醒世人必以二三子为病为狂,而不自谓 
其病与狂。 
   又,他们说许多动物由感觉所得印象与我们人类不同;即 
便同是人类,各人的官感也不全同。谁的印象真实,谁的印 
象虚假这并不明白;这一组人或动物的印象未必胜于另一组, 
然而两者同属某一事物之印象。为此故,德谟克利特要这样 
说,或者真理是没有的,或者至少我们于真理还没有明白。 
这些思想家一般假定知识就是感觉,感觉的差异则出于 
身体的差异,一切出现在我们感觉中的事物必然是真实的;这 
样,恩培多克勒与德谟克利特,几乎也可以说所有其他的思 
想家,都成了这一类意见的俘虏。恩培多克勒曾说人的思想 
随人身体而为变;人之于智度因滋养而日增,在别篇中,他又说: 
  他们的体质怎样的改变, 
  思想也常发生怎样的改变。 
巴门尼德也有同样的讲法: 
  许多关节巧妙地组成人体。 
  也这样组成人的思心; 
  各人的思想皆由此多关节的肢体发生。 
  而思想竟是那么繁富。 
   阿那克萨哥拉致其友人的一句箴言也与此攸关 ——“ 事 
物就有如所意想那样的事物 ” 。而且他们说荷马也有这样的讲 
法,因为他叙述赫克笃被打失了知觉以后躺着胡思乱 
想 —— 照这讲法一个受伤而失去思想力的身体仍还有所 
思想,只是他那伤体的思想已异于先前未伤体的思想了。于 
是明显地,倘这两类都算是思想,而此刻的胡思乱想与先前 
的思想所寄,恰又同属某一实物,则此实物该可说 “ 既如是 
而又不如是 ” 了。就在这一方向,开展讨论最为困难。假如 
那些见到了这些事例的人认为这样的真理是可能的,而且认 
为这样的真理正是他们所最喜爱而乐于追求的, —— 假如那 
些具有这样意见的人来宣扬这样的真理,初进于哲学研究的 
人不将自然地失望吗?因为这样的寻求真理何异于追逐空中 
的飞鸟。 
思想家们所以要执持这样意见,其缘由就在实是中求其 
所是的时候,他们将感觉当作了实是;可是在可感觉世界中, 
存在有许多未定性质 —— 那些未定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