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讶(印度人遭受伊迪。阿明迫害长达十年,他们都已经逃离乌干达),问他有没有
回过乌干达。没有,他的家人在伦敦安顿下来,他曾经是乌干达驻伦敦最高专员。
他在伊迪。阿明当权时离开。我问起乌干达国会议长的近况,他曾于1964年1 月在
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国会大厦,为我和我所率领的代表团举行过招待会。他是个裹
着头巾的锡克教徒,对他那栋石砌的国会大厦引以为荣。恰巧这位前议长准备第二
天到墨尔本,同我面前的这位驻伦敦最高专员会面。前者被迫离开乌干达,后来在
达尔文落户,成为一名推事。整个事件让我觉得心酸。乌干达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才,
不仅担任议长,也给乌干达的经济恢复或增添生气,就像锡克教徒在其他多个经济
体,包括新加坡所做出的贡献一样。他是1971年那场政变的牺牲品。伊迪。阿明当
时趁奥波特逗留新加坡期间,把他推翻。

    两年后在德里,我在女王的晚宴上坐在奥波特夫人旁边。奥波特夫人追述她在
1971年如何带着三个孩子,在政变中从坎帕拉逃到内罗毕,为我描绘了乌干达悲剧
的另一个层面。他们被送回国,后来又再逃跑,在达累斯萨拉姆流亡数年。她在1980
年,即伊迪。阿明遭废黜后一年,才返回乌干达。重掌总统大权的奥波特比以前更
忧郁,锐气也大减。同奥波特夫人一席话让我窥见玛干达所经历的浩劫到底有多大
的破坏力。她发现国人都变了,他们再也不愿意付出劳力去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伊迪。阿明的统治下过了9 年惨无人道、无法无天、道德沦丧的日子,人们变得
要什么就抢什么,完全丧失创造文明生活的一切习性。后来新加坡派往协助联合国
部队的警察分遣部队,在汇报他们于1991年至1993年间在柬埔寨执行任务的经验时,
我想起了乌于达。经过20年的动乱,柬埔寨的残局比乌干达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1983年11月,撒切尔夫人同我讨论香港问题。邓小平对香港回归的态度坚定
不移。她曾经尝试说服邓小平把租期延长。邓小平清楚地表明,那是完全无法接受
的要求;中国非得在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不可。我的看法如何?她提出这个
问题是因为港督告诉她,英国在新界的租期就快届满了。我问她愿意为自己的立场
争取到什么地步,因为英国治理下的香港的存亡取决于中国对它的态度。她没有马
上给我答复。我认为中国不大可能同意延长租期,因为其中涉及太多的国家尊严。
至于澳门,葡萄牙人连向北京提都不提就干脆继续治理下去。她说,港督告诉她,
他没有合法的权力把租期延长到1997年之后,所以她才提出这个问题。

    我在离开德里之前告诉撒切尔夫人,她手上的牌很少。最理想的做法是等候中
方做出反应,并告诉邓小平,只有在中国允许怕情况下,香港才能生存并繁荣发展。
由香港本岛和九龙半岛组成的英属殖民地,没了租借的新界是无法生存的。因此采
取法律立场,让英国除了新界以外,抓紧殖民地不放是不实际的。与其这样,不如
和中方谈判有利于香港的条件,让它在回归之后能像当时一样继续繁荣发展下去,
只不过换上了中国的国旗。

    我一直盼望出席1985年10月的巴哈马拿骚会议。那是有钱的美国人寻欢作乐的
园地。后来,我从英国报章的报道中得知巴哈马上上下下毒品充斥,暴力罪案猖獗。
据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巴哈马总理林登。平德林爵士涉及贩毒勾当。当
事人没有提出诽谤诉讼。女王的晚宴在皇家游艇不列颠号上举行。平德林建议用小
船把全体领袖从我们下榻的酒店接送到不列颠号。我决定由陆路赴宴。我们在皇家
游艇停泊的码头不远处经过,看到一群高举谴责平德林标语的示威者。有些标语这
么写着:“老大是盗贼”。这位老大和其他客人乘船到不列颠号,比我们坐车要久
得多。或许风浪大,或许小船开得慢,总之他们让女王等了一个多小时。女王通常
待人宽厚,说话也有保留,但是她不习惯等人。她对我说,晚餐可要煮得过熟了;
主菜的确是,但是甜品的味道美极了。

    有一天,我和斯里兰卡总统朱尼厄斯。杰耶华德纳和巴哈马大法官共进午餐。
大法官谈到巴哈马举国普遍嗜吸可卡因,毒贩因此大捞油水。毒贩乘小型飞机从南
美洲飞人巴哈马,在海关人员和其他官员的纵容下,由海空两路把毒品运人美国大
陆。在。转运的过程中,一些毒品落到当地百姓手中,足以造成许许多多的人家破
人亡。高居要职的政府部长也有一手。当我离开拿骚时,我对世界上可能存在世外
桃源的最后一点憧憬也幻灭了。

    我最后一次参加共和联邦会议是在1989年10月,地点是吉隆坡。一如上一届,
1987年0 月在温哥华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冲淡无奇,缺乏“热门”课题。在浮罗
交信“闭关”期间(与会者到某个度假村进行非正式的聚会),有一天晚上,我同
巴基斯坦总理贝娜齐尔和她的夫婿阿锡夫。阿里。扎达里促膝长谈,向他了解巴基
斯坦的政治和文化。贝娜齐尔容貌姣美,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秀气,非常上镜。阿
锡夫是一个性格奔放外向,从事多种生意的商人。他一点也不忌讳让我知道他在从
事什么行业,什么交易他都愿意考虑——对他来说,人生就是关乎做成一笔好交易。
他从事水果和其他出口生意,还有房地产生意等等。我答应介绍一些水果人口商向
他买芒果。1995年,他陪妻子到新加坡出席会议时,我遵守了我的诺言。虽然他做
事并不循规蹈矩,但还算讨人喜欢。可是我无法想像他下得了手杀死自己的妻舅。
在贝娜齐尔被总统罢免后,巴基斯坦政府是这么指控他的。

    最后一次出席回忆那是我最后一次出席共和联邦会议,因为当时我正准备于1990
年卸下总理的职位。我在他年出席的第一个会议是处于截然不同的年代,有着一群
截然不同的领袖。同当时的其他国际组织比较,共和联邦是一个小规模的俱乐部;
英国和旧自治领有着深厚的历史与血缘关系。它们和新的独立国仍有密切的经济与
政治联系。各国仍旧享有共和联邦的关税优惠待遇,英国依然是它们的主要贸易伙
伴。麦克米伦首相是属于帝国时代,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方前线打过仗的
那一代人。当他倡议让英国加入欧洲,旧白人自治领受到极大的震撼。它们曾在两
次大战中和英国并肩作战,现在却有种被抛弃的感觉。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孟席
斯爵士插话,一语道破麦克米伦给予的保证,即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之后,它
仍旧会同共和联邦保持密切联系,这根本站不住脚。

    他说:“我治理的是一个联邦,知道联邦怎么运作。”各邦要么倾向统一,越
挨越近,像澳大利亚的情形;要么倾向分裂,越离越远,直到最后彼此脱钩。它们
总是不断地在演变,没有停顿的卜刻。这种组织容不下另一股动力并存。如果英国
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它同共和联邦的联系将渐渐削弱,日益消失。过去40年来,
每逢回首,都叫我想起孟席斯这番预言有多灵验。

    英国跟欧洲各国已经变得越来越亲近。连上一代的共和联邦成员国,尽管同英
国血脉相连,彼此在60年代共同拥有的深厚感情联系也荡然无存。大家在不同的大
陆上各奔前程。到了25年后,英国还在为了是否采纳统一货币欧元,以及(许步入
所担忧并且不愿意见到落实的)成为欧洲超国家联邦政府的一分子而闹分歧。

    早在1989年,当共和联邦成员增加到40多个时,彼此间就已经少了拥有共同价
值观的感觉。俱乐部里的成员随着变幻莫测的选举或政变而变动,来去叫人始料不
及,连道别的时间都没有。当年的热门话题大部分都昙花一现:国际经济新秩序、
南北对南南合作、罗得西亚、种族隔离政策等,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尽管
如此,每一次的会议依然有其目的。一位领袖可以开门见山向另一位领袖指出某些
问题,使理亏的一方不得不进行辩解,如印度支持越南侵占柬埔寨一事。在面对面
的情况下,甘地夫人无法为印度的立场辩护,她也没有那样做,这一点值得赞扬。
这一切触动了其他领袖的心弦,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