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天去瑶琳庄办事,在大门口看到一群孩子打架,七八个小孩把一个孩子压倒在地,狠命的打,杨君淮与心不忍,走过去拖出那个孩子,帮他擦药洗干净后才发现,这孩子就是叔哥儿。他穿着一件破烂衣服,身上满是淤青,沈家仆人见他在自家门口挨打竟不阻止。这个可怜的孩子过的很不好。
他的眼睛比一年前更加愤世嫉俗,对每一个靠近他的人都一脸警惕。杨君淮暗暗伤心,就在杭州城住下,把他放在身边照顾,沈朝渊曾派人来接,他就亲自上门婉言请求,碍着北方盟主的情面,沈家最后是不闻不问了。
杨君淮一声声亲切的叫唤把孩子的心叫软了,因为自母亲惨死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喊自己的|乳名,看见杨君淮轻轻给自己擦脸的手帕,上面的花纹俨然是娘当年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他只对杨君淮敞开了心房,整日里粘着这个亲切的大哥哥。
可惜时间不能停留,一个月之后杨君淮不得不启程到北方处理事情,叔哥儿不依不饶,抓着他的衣摆死活不撒手,杨君淮无奈,哓之以礼,动之以情,保证半年后一定再来,他才恋恋不舍的放手。
以后每半年,杨君淮都会到杭州住上十天半月,而沈家为了面子,之后每次见面,叔哥儿都是很体面的打扮,杨君淮是个不会多想的人,只道沈家终于肯接受叔哥儿了。所以,这孩子几次说自己年纪大了,要求随他闯荡江湖,都被君淮婉言拒绝了。
三年前的三月是最后一次同住,叔哥儿在他要离开的前夜最后一次请求,仍然没有结果,就在君淮出杭州城的一天之后,叔哥儿也宣告失踪。
自己真是糊涂,为什么没有发现他当时的异常,今天看他和沈朝渊的样子,不知道沈家是怎么对他的,他个性这么骄傲,从不在自己地方诉一声苦,那次应该是忍无可忍,方才离家出走的。他这三年来一个人,是怎么在江湖上过日子的,早知道他今天会成为炎教教主,不如自己把他带在身边好好照顾。
杨君淮懊悔的想,又开始胸口发蒙。倚着一棵树坐下,手背不经意触到腰间系着的水剑。
拔剑出鞘,只觉得一泓秋水涌出,与月光相映成辉,隐隐剑气散去,触手微微冷意,真是一把好剑。
他心里一时激动,不由顺势舞了起来。使的一套“天山剑法”,其中“白雪皑皑”、“月华清照”、“寂寥高峰”中的剑意正是恰如其分的描述现在的情景,真正应景、应情。他舞到酣处,剑气如虹,势若雷霆,真有气吞山之概,剑法中最后一式为“龙翔九州”,只听他一声清啸,声震天宇,身子便像飞翔的青龙倚剑飞上,在半空中直打了三个回旋才轻飘飘落地,姿势优美,身形潇洒。他刚一落地,四下里纷纷传来喝彩声。
杨君淮脸上一红,赶紧作揖,说:“子吟鲁莽,惊扰各位前辈休息了。”
江昌海从屋里出来,笑着说:“杨兄弟何必客气,你让我们见识了这样一套高明的剑法,我们感谢还来不及呢。”
青松道长赞道:“朴实无华,气宇轩昂,好剑法啊,好胸襟啊。”
这两位是剑术名家,眼光独到,既称赞杨君淮的剑法,也钦佩他的人品。
杨君淮连忙说:“前辈过奖了,我只是趁兴而发,不免唐突了。”
潘西思是个用剑好手,业余兴趣是收集名家好剑,他一眼就看出杨君淮手里的水剑不是凡品,心痒痒的说:“杨少侠,你这把剑可不同一般呢,能不能让老朽观赏观赏。”
杨君淮立刻郑重的说:“这把剑关系甚多,子吟带来就是想和前辈们讨论该怎么处置。”
当下,众人就进屋,杨君淮把水剑的来历,绿竹帮,青龙门,炎教等争夺水剑,自己又是怎样拿到的,原原本本说了出来。他说的详细,只讲到天色露白。
旁人听了,都觉得这剑关系重大,且不说真有宝藏其事,那些因为传言而来抢剑的人已经四下厮杀,这剑真是不详之物。该如何处置,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陆剑英说:“既然是这样的不详之物,还不如就地毁了。”
潘西思爱剑成痴,立刻反对:“不行,这么好的剑怎么能毁掉。”
郑力铎没好气的说:“不毁了,你说怎么办?”潘西思找不到话说。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水剑虽然宝贝,却是个烫手山芋,谁得了去,炎教及其他贪婪之辈一定会找上门,到时候又是一场纷争。
众人正自发愁,一个泰山小弟子进来,在陆剑英耳边传了句话,并送上一张条子。陆剑英一脸凝重的样子,杨君淮问:“陆大哥,是出了什么事吗?”
陆剑英一边递给他一张条子,一边说:“子吟,你不要太难过了。”
纸条上是久违的母亲清秀的字:杨儿,你父病危,速归。
杨君淮顿时如五雷轰顶,脑海里一片空白,手足无措。
陆剑英轻轻道:“事情紧急,子吟你赶快回去吧,这里的事情就交给大哥我处理。”
杨君淮茫然的点点头,立刻起身告辞,他原本也没带什么东西,江昌海叫人牵来最好的五匹马,送他上路。
杨君淮一路上什么也不想,只是策马狂奔,自己六年来东奔西走,从没有在父母榻前敬过一丝孝道,想起父亲慈祥的面容,他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8
在西北荒漠上,出酒泉向北三十里地,你会看到一大片茂密的胡杨林,穿过林子,北方巨商杨家堡就出现在你面前,杨家世代经商,每代做生意的手腕都很高明,百年下来,从贩运丝绸的小买卖发展的掌控西北所有民生物业。杨家堡急速壮大,现在已经是一个人口过万的小城市规模。
三十年前,杨家的当家公子被江南淮河的一名姓柳的女子吸引,为了迎娶自己的心上人就在堡前堡后大肆栽种江南的柳树,于是他的府邸又称为杨柳府。
江湖人听到杨家堡的名字没有几个人知道,但一说出杨柳府,就会异口同声的说出一个人的名字——杨君淮。
杨君淮七岁顽皮偷偷跟着商队出货,路过天山遇到山贼,恰巧被天山上人救下,收做弟子。他十年后学成下山,六年来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做了无数好事,他只在过年时回家,而且每次都是匆匆来去。
现下已经腊月十八,傍晚时分,夕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大漠上已经阴风刺骨,一匹骏马急急向杨家堡方向跑去,马上的人正是杨君淮,他刚刚收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心急如焚,归心似箭。
策马进堡,堡里如往日里一样热闹非凡,大街上行人众多,虽然是寒冬腊月的天气,可是岁末将近,人人脸上都有喜悦的表情。受到气氛的感染,杨君淮稍稍安了心。牵着马往杨柳府走去。
远远只见府前大门紧闭,门口两个白色的灯笼分外苍白。杨君淮又悲又惊,三步并做两步上前拍打大门。大门呀的一声开了,看门的王伯看清来人,又惊又喜说:“少爷,你可回来拉。”
杨君淮顾不上和他说话,快步走到大厅,只见满堂素缟,牌位正中安置,香烛高高点燃。
他心里难过,重重跪下,哽咽道:“爹爹,孩儿不孝,您病重没有陪在身边。”
王伯在一边劝道:“少爷不要太难过,老爷这次病的突然,去的快,没遭多大的罪。”
杨君淮郑重磕了三个头,转身问王伯:“爹的后事办了吗?”
“夫人说等少爷您回来后再下葬,老爷走了,夫人也病倒了。”
杨君淮一听,连忙穿过庭院,到母亲房里看望。
杨夫人躺在病床上,身子骨虚弱,脸色很不好,她是江淮人,对北方的气候一直不适应,每年秋冬都要染上些风寒小病的,而这次病从心生,更难医好了。
君淮接过丫鬟手里的药汤轻轻喂母亲。
杨夫人慢慢的喝着,这些药很苦,可孩子难得回来,心里高兴,药也变甜了。她喝完大半,说:“你爹一去,家里的生意就停下来了,我知道你兴趣不在生意上,就做主让你袁叔叔接手了。”这个袁叔叔是杨家生意的主管。
君淮轻轻说:“我不是做生意的料,我都听娘吩咐。”
接下去的几天,杨君淮忙前忙后,生意上让叔叔伯伯们打理,发丧、出殡、守七直忙到年三十。惨惨淡淡的除夕夜,君淮和母亲想高高兴兴的过个年,没想到才喝了半口酒,杨夫人就晕过去了。杨夫人这一病就没有好转过,三天工夫把城里的大夫都请了,所有的诊断都说挨不了一个月,君淮眼见母亲越来越虚,心里说不出的苦。
大年十五元宵节,君淮也没心过节,母亲睡下还没醒,就在书房里看书。下人来报:“少爷,甄少爷来了。”君淮一听,这几天吊着的心落了一半,甄晔是杨君淮的师弟,他不喜欢学武,倒是把天山上人一身医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