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葛佩琦回忆录 葛佩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和他们一块继续上学,对我很表同情。王征寿(现任广州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同学主动借给我25元钱,够交一个学期的饭费了。我父亲给的15元路费,还剩了8元,够交学费了。刘工程师借给我5元钱买书。这样,9月初北京崇实中学开学时,我也插班入该校初中三年级了。当我要从工厂搬到学校时,我向厂长先生告别,他说:你还可以抽空来学开汽车;学会开汽车,可以赚饭吃。所以每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我还是到海京工厂去,跟着魏师傅学开汽车。 
  第一学期过去了,第二学期的饭费、学费又怎么办?北京祟实中学是一所美国耶稣教会办的学校,原来的校长莱牧师(美国人)办了一个羊奶场,有100多只瑞士羊。每天可以出几百斤奶,这些奶全由学生进行消毒、装瓶分送到用户家。崇实中学的刘教务长,星期天常坐海京工厂的汽车到西山旅游。我是跟车的学徒工,也是他的学生,我常把他从西山买回来的水果,扛着给他送到家;他知道我的经济困难,就介绍我到羊奶场,当了一名送羊奶的工人。 
  每天早晨4点起床,骑着自行车,带着30多瓶(40多斤)羊奶,分送到北京东单、东交民巷一带的用户家(多数是外国人)。经过路程约40里,6点钟可以返回学校。漱洗之后,到食堂吃早饭,8点钟可以和同学们一同上课。下午4点下了课,再按原路线送一趟羊奶,回来吃了晚饭,不误上晚自习。羊奶场负责给我交学费(每学期初中8元、高中10元),每月发给我工资3元。第一学期我的各门功课的总平均分,在初中全体同学中列第二名,学校发给我8元奖学金。加上我半年的工资18元,就够了一个学期的饭费。第二学期的学费、饭费解决了,我又安心读书了。开学不久,在日本勤工俭学的我的三哥葛畔珍奇给我日币5元,折合银元10元,够买书和零用了。我就这样半工半读,上完了高中二年级。 
  由于我必须每天给用户送羊奶,所以寒暑假我也不能回家(也没有路费回家)。寒暑假留在学校,每天除了送两趟羊奶之外,我就抓紧时间读书。我用了二年的时间,读完了高中三年的课程。于1933年暑假,我从高中二年级,越级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我接受了一位山东同乡王晓清先生的聘请,到他家当家庭教师。在他家住宿、吃饭。他家离北京大学约3里地,我每天8点以前,徒步到北京大学上课;中午在北大附近的小饭馆,吃碗面条或炒饼,下午4点下课后,回到王同乡的家,给他的两个儿子辅导功课。晚饭后,我和学生一块在书房里读书或做作业。王同乡是山东省诸城县人;当过北京房山县县长和故宫管理委员会委员。他交游颇广,为人义气好客。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客人来他家吃饭、打牌(打麻将)。为了尊重老师,也是为了摆阔气。王同乡总是请我到上房陪客吃饭、打牌。我是只陪客吃饭,不陪客打牌,所以我至今不会打牌。为了节省时间,后来我请做饭的师傅,给我把饭送到书房吃,就不再到上房陪客了。 
  北大物理系的课程很紧。王同乡的全家,对我虽然都很好,很客气,但我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所以到大学二年级,我就告辞了王同乡,搬到了北大西斋宿舍。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经人介绍,我到一所中学兼教数学课,每星期上课6小时,每小时6角钱,可以维持生活。我到大学四年级,有一位日本牧师清水安三,在北京朝阳门外,办了一所祟贞女中,请我去担任理化课教师,每月薪金36元,我的生活献比较富裕了。以上是我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经过。 


  二、 抗日救亡搞学运

  1.抗日救亡匹夫有责
  2.“一二·九”运动轰然爆发
  3.我参加发起和组织北京大学学生会
  4.在“一二·一六”运动中我被逮捕
  5.支援平洋学生南下扩大宣传
  6.我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7.“三·三一”抬棺游行
  8.为恢复学生会和营救被捕同学而斗争
  9.为组织北京大学学生救国委员会而斗争
  10.发动北大同学参加“六·一三”示威游行
  11.募捐支援绥远抗战
  12.为争取成立合法的北大学生会而斗争
  13.发动北大同学参加“一二·一二”示威游行
  14.学习游击战准备上前线
  15.支援“七·七”抗战创办伤兵医院


  1.抗日救亡匹夫有责 
  我考进北大之初,专心读书,很少过问政治。但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政治空气很浓厚。课余饭后,同学们谈起活来,大部分是谈政治问题: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帝国主义?国民党对时局的态度是什么?共产党对时局的态度是什么?等等问题。我在中学读书时,接触过一位思想进步的老师,读过一本列宁著的《国家与革命》,对政治也有点兴趣。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我对时事政治也关心起来了。 
  1931年“九·一八”之后,国民党提出了“先安内而后攘外”的政治路线。他们的实际行动是: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主义;调集50万军队到江西“剿共”。其结果是:把东北四省拱手送给日本帝国主义之后,又于1933年5月,与日本签定“塘沽协定”,从冀东、察东撤出中国军队。于1935年6月,与日本签定“何梅协定”,从冀察两省、平津两市撤走中央军、东北军,并且取消国民党在该两省、两市的省党部、市党部。当时,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具体的行动是:红军北上抗日,团结各党各派共同抗日。至此我认识到,要抗日救亡,就必须靠拢共产党,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何梅协定》签定之后,日本便大举增兵华北,并将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部改为华北日本驻屯军司令部。在政治方面,日本帝国主义提出“华北五省防共自治”,并要求在冀察平津成立“防共自治”机构。在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大小汉奸蠢蠢欲动。先后发生了香河事件,天津事件。1935年11月24日,在北京以东40里的通县,汉奸殷汝耕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0多县,脱离了中国政府的管辖。当时,日本军用飞机经常在北京上空低飞侦察;日本浪人到处横行霸道,奸污妇女,贩毒品。北平学生喊出了“华北之大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平津危机!华北危机!我深切意识到:抗日救亡,匹夫有责。我再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专读物理书”了。 
  2 “一二·九”运动轰然爆发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北平学生纷纷南下请愿或示威,激起全国学生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北平的绝大多数大学、中学都建立起进步的有朝气的学生会,成为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1933年,国民党为镇压学生运动,将宪兵第三团调到北平。大批爱国学生和进步青年被捕、被杀;各校学生会几乎都被破坏了。 
  在中共北平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彭涛同志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秘密成立了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北平学联)。在学联的发动下,北平许多大、中学校开始恢复或组织学生会。我参加了北京大学学生会的发起和组织工作。 
  国民党为顺就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筹备组织冀察“自治”机构。1935年11月,南京政府派何应钦为行政院驻华北代表处长官。12月3日,何应钦到达北平,住在中南海居仁堂。他接见了一些要求“华北自治”的汉奸,他与日本方面进行了秘密会谈,决定于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这是一个总揽冀察两省、平津两市军政大权的机构。由29军军长宋哲元任委员长,有些委员是老牌亲日派。消息传来,中共北平市临时工作委员会立即决定:由北平学联发动各大、中学校学生,于12月9日到中南海找何应钦请愿,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如果请愿不成,就改为游行示威。得到通知的各校学生,于12月8日深夜,作好了游行准备。 
  12月9日凌晨,北风凛例,寒气逼人。各校学生,冒着严寒出动了。在北平城西北约30里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8点钟就到达了北平西直门。但城门紧闭,铁门加锁。城上城下,布满了国民党的武装军警,荷枪实弹,如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