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迷失在星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碰撞可谓惊天动地,忒伊亚自身完全毁灭,绝大部分被地球兼并,但地球也损失惨重,被撞出轨道。大堆岩浆在剧烈的碰撞后脱离了地球,飞离的气体、尘埃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落在地球的周围,通过吸积,先形成几个小天体,然后像滚雪球似地形成了月球。

“行星碰撞假说”兼容了三种经典假说的优点,能解释绝大部分地月系现象,并得到了一些地质化学、地质物理学实验的支持,但没有被最终确认。

只要能找到忒伊亚的残骸,地月系形成之谜就可以破解,这些年包括ASA在内的宇航机构发射了近二十颗太阳系探测器,希望能找到明确的证据。

ASA第一艘罗利级太阳系探测飞船于七年前发射,到去年为止共发射了七艘,重约五吨,功耗200~2000W,均使用了联合技术公司最顶级的技术,一艘比一艘先进。这些探测器到目前为止,均工作正常。罗利一号曾出现故障,但被船载智脑修复。

罗利级探测飞船由ASA空间科学研究所罗利实验室负责管理,它传回的信息非常丰富,威州日报科技版因此销量惊人,罗利实验室与多家著名媒体同时建立了合作关系。搭载了多功能元素光谱分析系统的罗利三号是发现疑似忒伊亚残骸的飞船,它和罗利四号都是为探测小行星带而专门建造的。

ASA拿到数据后联系了众多知名的天文学家,他们都认为极有可能是忒伊亚行星的残骸,因为能在太阳系中找到与地球内部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类似的星球暂时还没有发现过,但宇宙无穷无尽,不敢断定被发现的小行星就是要找的目标。

科学家们的发言非常严谨,但媒体和普通人不太在乎这些限定严格的单词。“行星碰撞假说”大盛,本是偏门的“月球人造飞船说”几乎没有市场,但仍顽强地存在着,原因就在于月球年龄。

月球有些岩石的年龄按照钾氩测定法超过了太阳系的年龄,即大于45亿年,这是“月球飞船说”的支撑论点之一。

第四十四章 神秘的月球(二)

原来只是NASA和RSA有月球岩石的记录,其他的机构拿到的都是赠送品,人类团体之间的信任度不高,但CNSA、JAXA、ESA和ASA的月球着陆探测器返回后,一切都归于平静。

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阿波罗”飞船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不过与周围的土壤相比,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月球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科学家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后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ASA发言人被问到这个时,开了一句玩笑,“也许外星飞船曾经来过,或许是某种时空现象,我们是以工程为主的机构,并不擅长理论物理学。”

此言一出,媒体便跑到顶级理论物理学家那边挖掘时空解释,奈何时空本就是超级复杂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宇宙的结构。解释的人头大,大多文科出身的记者傻眼,即使是理论物理专业毕业的记者也两眼直冒金星。

同位素的衰变在特殊环境中能被加速,岩石年代鉴定中的钾氩测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但完美时空模型没被建立起来之前,无法判断这些岩石的真正年龄。

“也许史前人类或者外星人使用了某种加速同位素衰变的技术造成的,钾40会衰变成钙,可以被用作能源,这是我们现在已经能使用的科技,”有天体物理学家这样解释。

“那月球有些扁是怎么回事?”记者问。

“它仍是个谜团,也许上帝嫌太圆,便捏扁了。”这句本是玩笑之言,被神造论者大肆夸奖,搞得物理学家很被动。

早在18世纪末,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就注意到,形状不规则的月球自转时会发生“颤抖”。

“谜团在于月球太扁,”MIT学者给出了答案。月球不是规则球形,而是两极直径略小于月球赤道直径的天体。仔细观察月球形状,我们会发现它好像被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极“挤”过一样。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太空探测器发现,处于月球与地球地心连线上的月球半径被拉长,也就是说,如果沿赤道把月球分成两半,截面不是正圆,而是像橄榄球一样的椭圆,“球尖”指向地球。但迄今无人能就月球当前形状的成因给出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种假设认为,天体运行轨道半径与天体转速有关,因此1比1的自转公转周期比可以解释当前月球形状不规则的现象。

还有科学家假设,月球形成初期的自转公转周期比为3比2,也就是公转2周时间自转3周,这种情况至多持续了几亿年,最后因为潮汐力而自转降速,自转公转比稳定为现在的1比1。计算结果表明,这段自转比公转快的时期可能提供足够的力,为月球形成目前的形状准备了条件。

谜团还有很多,比如逃逸之谜和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等,至于月球始终只有一面面向地球,可以用潮汐锁定来解释。这种现象常见,冥王星和冥卫一就属于这种情况。

拉普拉斯在18世纪末发现月球形状不规则难能可贵,但他没有看到的是,月球正在逐渐远离地球,每年远离地球约3。8厘米。这个可以用角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堪称完美,至少在现有体系内可以用这个答案。

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月亮上铺着玻璃。专家的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有些科学家相信,这是太阳爆炸产生的后果或者飞船频繁起降的结果。

在所有的谜团中,以月球放射性之谜和磁场之谜最让人迷惑不解,而且比较敏感。

月亮中厚度为8英里的表层具有放射性,这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15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测量时,他们发现温度高得出奇,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近的热流温度的确很高。有人猜想,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令人不解的是,核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是从哪里来的?

至于磁场,也是“月球空心论”和“月球宇宙飞船说”的重要论据之一。早先探测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这个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如果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就必须离地球很近,但这样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并不比整个月球的平均密度小很多,因此可以认为月球核不会是较重的铁镍等元素组成,它可能呈塑性或部分熔融状。在月球1000公里深处,月幔温度不会高于1000°C。根据对月球内部状况的了解,固体部分圈层结构并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月球的上述圈层结构,也是月球的演化过程中整个月球物质圈层分化的结果。

这些都是根据现象进行的假设,在没有真正建立月球基地之前,是没法获得真正的证据,也无法平息怀疑。

NASA去年把人送上月球,虽然差点闹出笑话,但终究还是顺利地将一半样品送到了地面实验室,并取得了部分成果。事后NASA展示了实物,终于让流言近乎消失。

阿波罗登月是骗局的流言持续了很久,但李庄属于相信登月真实的一类人。原因很简单,即使是前苏联这样的专制国家都无法封住几十万人的口,更不要说花旗国相对自由的政体。

如果某群人中不少于一个知道真相,只有将其他的人都咔嚓掉,才有可能保守秘密,而这显然不是花旗国能做到的。为了一个骗局向自己国内的大量精英下手,这种事情只有疯子才能做得出来。

冷战时期,两超级大国的关系极为紧张,前苏联的宇航科技同样发达,如果NASA造假,RSA必定会揭破NASA的谎言而让华盛顿名声扫地,而显然莫斯科没能做到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