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大元帅之谜 作者:晓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然后控制交通要道的“线”,最后联成“面”。聂荣臻从我军缴获的日军机密文件中了解了敌人对付八路军的计划,再次做到“知彼知己,”针锋相对,坚持毛泽东所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原则,将游击战与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成功地结合起来,1939年秋末雁宿崖歼灭战和黄土岭围攻战,一举击毙日军名将阿部规秀,便是聂荣臻采取的两结合战略战术所取得的一个硕果。 
  1939年11月,日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兼第二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十分狂妄,竞敢孤军深入根据地腹心地区。这个第二混成旅团,在日军中号称劲旅,而阿部又是经过特别挑选的能够适用“新战术”的“俊才”和“山地战专家”。他以中将资格兼任旅团长,担任北线进攻边区的总指挥。 
  日军旅团长一般由少将充任,由中将兼任的很少,由此可见它们对八路军边区北线是何等重视。 
  杨成武首先向聂荣臻报告了敌情,并且说日军到了雁宿崖和银坊,中间只有一条山路可走,两面都是光秃陡峭的山石,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敌军如果孤军深入,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打它的伏击,集中力量歼灭它。聂荣臻听完杨成武的报告,觉得敌我兵力相比,我军占有绝对优势,同时集中兵力形成拳头,完全具备歼来这路孤军深入之敌的条件。他要求杨成武,一定要抓住战机,坚决消灭这一路敌人。 
  11月3日清晨,雁宿崖歼灭战打响,从战斗开始到下午我军发动全面攻击,聂荣臻一直守候在电话机旁。经过激战,六百多名日军大部被歼,仅极少数漏网。交战两年多以来,聂荣臻摸准了日军的脾气,尽管它骄横成性,一旦吃亏之后,总要重整兵力,前来报复。于是,他指示参战部队,立即脱离战场,隐蔽于适当位置,待机再战。 
  果然,雁宿崖歼灭战,使阿部规秀恼羞成怒。11月4日,他亲率敌军一千五百余人,企图进行报复性“扫荡”,挽回“皇军的体面”。聂荣臻接到杨成武报告的这一新情况,要求他们以小部兵力迎击敌人,把敌军引向银坊,让他们扑空,然后隐蔽起来,迷惑敌人。尔后以三支队在银坊北出击,诱敌东进。待敌进至黄土岭一带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将其包围歼灭。敌人果然中计,黄土岭围攻战,以我军歼灭日军九百多名,击毙其中将指挥官阿部规秀而宣告结束。 
  击毙日军中将指挥官,这在华北战场是第一次,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也是第一次。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多田骏,得知阿部规秀的死耗,在追悼死者的挽联上写下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还为阿部规秀立了一个碑。日本的《朝日新闻》报,连续三天的通栏标题都是“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这家报纸说:“自从皇军成立以来,中将级将官的牺牲,是没有这样例子的”。日本陆军省发表的关于阿部战死的“详报”说:“这个地形是华北很少见的山地,差不多是没有道路的。中将以下的将士们完全徒步,辛勤跋涉…… 
  七日向易县上庄子前进的时候,敌(指我军)利用优势的地形,继续顽强的抵抗,中将果敢地到一线,观察地形敌情,飞来了敌人迫击炮弹,在距中将数步的地方爆炸,碎片打中中将的左腹及两腿等数处,中了致命的伤,遂与世长辞了。”由此可见,对阿部的死,日军是何等震惊。 
  一分区炮兵营,直接击毙了阿部规秀,受到晋察冀军区通令嘉奖,然而这一历史性的功勋,与聂荣臻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没有他的英明领导,这次战争的胜利也是难以想象的。 
2.5 平原游击战的奇才
  中国有一句古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表明一方面,打仗的总指挥不宜把部队统得过死,因为最了解敌我情势的还是在前方一线带兵打仗的将领;另一方面,处在第一线的将领也应该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出奇制胜,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既做到“胜可知”又做到“胜可为”,聂荣臻正是这样一位能够创造性地指挥作战的军事人才。 
  1937年11月7日,党中央指示正式成立晋察冀军区,任命聂荣臻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日,太原失守,此时的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完全被分割在敌后,华北的抗战形势进入了游击战争的新阶段。 
  创建晋察冀根据地,聂荣臻和其他负责同志充分借鉴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根据地、巩固根据地、依靠根据地、扩大根据地的斗争经验。但是也有许多新的情况,需要新的对策。例如,过去党的根据地大多建在大山之中,有的同志就错误地认为只有深山峻岭才能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过于强调地形的决定作用。聂荣臻则指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主要是在山地,但也可以在平原地区进行,只要有人民群众支持,我们就可以牢牢站住脚。在一次讨论会上,他鼓励冀中根据地的负责人说,你们的实践是有深远意义的,这是我们党在平原上开创的第一个根据地,你们成功了,对于全国其他平原地区的抗战,将提供有价值的经验。聂荣臻强调,开创根据地,关键是要在那里牢牢站住脚跟,打出一个好局面来。不能到了一个地方,扩充一些队伍,抓一把就走,那是抓不到东西的,其结果是非吃大亏不可。群众好容易把我们给盼去了,才搞了一个眉目,又要把部队拉走,会使他们大失所望。 
  所以,开辟一个地区,一定首先要着眼于广大群众,把工夫下在建立和巩固根据地这样一个基础上。为了统一边区政权系统和政策法令,在聂荣臻司令员的领导下,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了,老百姓依赖政府,有了政府,他们就觉得有了靠山,什么事情,都通过政府来解决。 
  1938年开始,大后方的一些民主人士,还有一些国际友人,经由延安,或八路军总部,或直接从平津等地,接连不断地来晋察冀考察访问。他们在同聂荣臻接触中,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你们能在敌后建立起这样一个面积广阔的抗日根据地?他们对这一点感到很奇怪,日军盘据着周围的大城市和铁路干线,后来又占据了全部的县城和较大的村镇,经常调集重兵来边区“扫荡”,据统计,1938年秋到1939年秋的一年之间,日本侵略军对华北进行千人以上的“扫荡”有一百零九次之多,动用兵力累计达五十万,而八路军或确切地说是晋察冀根据地又是那样远离后方,枪支、弹药和物资都得不到任何接济,这样,怎么能够坚持得住,并且能够不断巩固和扩大呢? 
  聂荣臻回答说,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关键的一条,就是发动群众,把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我们就有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这就是我们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巩固的“奥秘”所在。 
  由于紧紧地扼住了发动群众这一条,八路军不仅在山地站住了脚,而且在平原地区扎下了根。冀西、冀中、平西、平北、冀东,几个地区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互为依托。山地是后方,平原是粮仓。平原上的斗争不好坚持的时候,部队可以撤到山岳地区休整;山地需要粮食和布匹的供应,平原地区给予大力支援。群众不仅供应部队吃穿,还负责物资方面的储存和保护。八路军每年都通过边区政府征集一大批公粮,这些公粮,该需要多少仓库储存!在敌后,不可能建立这么多的大仓库,就是有能力建,敌人连八路军修建的厕所都要毁掉的“扫荡”能允许你的仓库存在吗?部队整日打游击,也不可能将长年的供应带在身上。怎么办?聂荣臻领导的八路军就依靠群众解决了这个难题。每年征集的大批公粮,分片储存在某些村子里,部队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粮仓。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军队的筹粮历来是一个大问题,加上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粮草问题非一朝一夕之事,这种利用人民群众作“供给部”的办法,委实是一大创造之举。人民群众还解决了伤病员的医疗安置问题,八路军伤病员在群众掩护下,不必担心被敌人发现而遭受危险。 
  在群众的支持下,八路军从根据地到接敌区,还普通建立了侦察网和警戒线,男女老幼都成为八路军的耳目。老百姓在各个山头和村庄之间,设置了各种报告敌情的联络信号,如“消息树”、“鸡毛信”等等,一旦发现敌情,群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