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矛盾文学奖提名 李锐银城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捕刺客。船厅里的人顿时都变了脸色。这一餐饭大家吃得索然无味,看见三公一言不发,谁也无心再品评那道退秋鲜鱼。推开碗盏之后,刘三公把刘兰亭独自一人叫到船头上问话:“七郎,你的育人学校该不会和这件事情有啥子牵扯吧?”

  刘兰亭断然否定:“爸,你不要多心。我现在啷个舍得拿我的学校去冒这个风险?”

  刘三公看着儿子的眼睛又说:“七郎,你哥哥吸鸦片吸成了废物,我现在能指望的只有你一个。你可要晓得轻重,举事谋反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天王老子也担待不起的!我们敦睦堂上下有一百几十口人,有祖上传下来的基业,这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你听清楚了没有?”

  刘兰亭低下眼睛看着满塘的荷叶,“爸,我晓得。”

  刘三公的声音颤抖起来,“七郎,你的命只有一条。可我们刘家这一百几十条命都在我手上管起!”

  “爸,我晓得。”

  “七郎你想好,九妹已经怀了娃儿,再过七八个月你就是做父亲的人了,九妹和娃儿今后都要靠你!”

  刘兰亭还是那几个字,“爸,我晓得。”

  这原本就是一场理由和结论都不用争论的谈话。已经可以闻到的血腥味,和没顶而来的恐惧,把父子两人僵滞在雕梁画栋的石舫上。眼前的荷塘像一个刚刚出浴的女人,慵懒而又清新。身后的石舫里已经空无一人,餐桌上是美宴之后四下零落的精致和讲究,混乱的碗盏,剔剩的骨架,仿佛是良辰美景的尸体,刺目地遗裸在桌面上。船头上,父子两人私下里这场生死攸关的谈话,被淹没在阵阵松涛和飞泉落谷的混唱之中。堡墙外面,从容不迫的青山白云,一如往日的高远宁静。一阵曼妙的箫管之声从戏楼那边传过来,这是敦睦堂自养的川剧戏班玉庆班奏起了开场戏的曲子。心急的女眷们早已经都挤到戏楼两边的回廊里,等着上演最当红的《情探》。

  刘兰亭只说了一半实话。如今的他已经真是舍不得用自己心爱的学校去冒任何风险了。可当初正是他自己,把密谋暴动和兴办学校这两件事情,一起带回到银城来的。他在石舫里听到消息的同时就猜出是谁冒死做了这件事情。按照东京同盟会总部的秘密决议,暴动马上要在近期举行,省城的暴动失败后,银城同盟会得到的指令是:等待总指挥的到来,到时按照密约与周围各县同时举事,夺取银城。可现在总指挥还没有见到,一切都还在等待和准备之中。这场几近自杀式的爆炸刺杀,完全是计划之外的突发事件。看着满塘零乱的荷叶,心慌意乱之中,刘兰亭才真正地感到了大难临头的恐惧。眼看着,父子两代人用九年的心血做成的事业,正在一场无法退出的事件之中陷入血光之灾……。

  早在九年前,大清光绪二十七年,西元1901年春天,省城选派官费留学生去日本留学,这是自古以来几千年都没有见过的事。就在这同一年的秋天,敦睦堂的刘三公出人意外地,把自己十七岁的二儿子刘兰亭自费送到日本去留学。为此刘三公特别安排了一个叫宝儿的家童一起去做伴。宝儿是八年前被刘三公买回家里来的。八年前,也就是光绪十九年,银城出了两件大事至今被人念念不忘。一件是银城遇到百年不见的连年大旱死人无数,一件是敦睦堂刘三公出八万两白银赈救灾民,地方官员奏报朝廷,被皇上赏赐二品顶戴,加封按察使衔,一时传为佳话。那一年,桐江、银城一带十几个州县连年大旱成灾,饿殍遍野。灾民们都认定银城是个钱粮屯集之地,纷纷从四面八方拥向银城。一时间,新旧两城挤满了流落街头、卖儿鬻女的灾民。大街上的死尸一开始还是用人抬,后来赶不及,就用牛车整车整车往城外拉。最惨的一天,倒卧在城门洞里的尸体多得竟然打不开城门。宝儿就是在那时被刘三公花一两银子买到家里来的。那一天已经是中秋节,刘三公从赈灾的粥棚上忙碌一天返回家来。刚刚从半死的人群里脱了身的刘三公,又在自家门前看到身上插了草标的宝儿跪在大门对面。见到三公下了轿子,仆人们慌忙解释说已经赶了几回,就是赶不走。卖孩子的男人跪在地上流泪求告说,一家人已经饿死三口,娃儿的妈妈也已经饿死,不然也不会赶着中秋节来卖骨肉,只要一千文钱,若是嫌贵就一文也不要了,只求给孩子放一条生路。银城内外哪一个逃荒人没有喝过三公的稀饭,哪一个不晓得三公是活菩萨转世。看着那浑身褴褛的一对父子,想着自己已经花出去的几万两银子,刘三公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恐惧来,真是苍天不悯,真不知要花多少银子才能救下这如蝼蚁般拥来的灾民。想想马上就是自己的生日,权当是为自己修行阴骘,再多救一条命吧。刘三公苦叹一声,当下出了一两银子把孩子买下。并又吩咐给这孩子剃了头,洗了澡,换了衣服,让他住在仆人房里。刘三公还又另外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宝儿,要他和族学里的孩子们一起开蒙读书。让刘三公意外的是,这孩子读起书来竟然是分外的踏实用功。第二年雨季之后灾情解除,灾民返回乡里,银城人又恢复到往日的生活中。当刘三公被皇上降旨加封的消息传出后,敲锣打鼓、结彩抬匾赶来庆祝和致谢的民众再一次挤满了街道。

  随着年龄渐长,宝儿成了刘三公身边最信任的一个家童。三公说只有让宝儿做伴同去留洋他才能放心。为了郑重其事,临行前刘三公把十五岁的宝儿认做了干儿子,要宝儿给他当堂跪下磕了三个响头。随后刘三公给宝儿准备下全套行装,又赏给宝儿五十两银子。等到中秋之后给刘三公过了生日,刘兰亭就和宝儿一同启程上路。主仆二人跪别父母,又在祠堂里焚香跪拜,告别祖先,就此远离家乡,漂洋过海。这件事情,当年曾在银城轰动一时。尽管银城的盐商们在数百年的商业经营中,历练出一种开放的眼光,和敏锐的应变本能,可这种亘古未有、闻所未闻的事情还是叫银城人难以接受。刘兰亭在本堂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乳名就随排行叫了“七郎”。看着七郎和宝儿乘坐的帆船出了下水关,过了艾叶滩,飘飘荡荡随着银溪一起隐没在天地苍茫之处。族里的人都说三公待七郎好狠心。远离故土漂洋过海去“留学”,在当时几乎被所有的人视为畏途。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世家子弟肯放弃科举的正途,去受这份前途渺茫的洋罪。刘三公受族人推举做了几十年的敦睦堂盐场总办,他手里的权力和银子真不知可以买下多少荣华富贵。可自从刘三公在重庆码头上看过一次洋人的铁甲炮船之后,就下决心要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去学洋务。没有人会料想到,四年以后,朝廷竟然真的正式下诏废除科举设立新学。世世代代读子曰的人们,被这场巨变连根拔起,生不如死。大家这才看到了刘三公的远见。那时的刘兰亭早已经读完预科,已是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二年级的学生了。而同去伴读的宝儿因为聪明好学,刘兰亭不舍得叫他放弃学习,索性另外雇了人来打杂跑腿。受了主人的恩情,宝儿只有用发奋读书来报答。先考入成城学校的军事预科,接着又在刘兰亭考入东京帝大的同一年,他也在东京考入了陆军士官学校,随后经由朝廷派去的督学审定转为官费资格。报考成城学校之前,为了表明心志,刘兰亭亲自为宝儿取了新名:刘振武。从此主仆二人情同手足,真正以兄弟相称。消息传回家来,上上下下一片欢欣鼓舞。都说三公好眼光、好福气、好造化,竟然同时得了一文一武两个留洋的儿子。在新学遍地、留洋成风的潮流中,敦睦堂刘家在银城早已经是先声夺人、硕果累累了。转眼间,银城盐商的子弟们纷纷效仿刘兰亭,漂洋过海求学东瀛。银城的几座旧书院一时无书可教,门庭冷落,无法改办新学的只好关门了事。松山书院紧跟潮流,在刘三公的推动之下先改为松山初等小学堂,又改为松山两等小学堂,从省城延聘教员,引进算学,国文课本,格致图说,中外地图等等新式教材,创建了银城历史上第一所完全包括初等、高等两级的新式小学。有了这座两等小学堂的开创,刘兰亭要在银城创办第一所新式中学的雄心壮志也才有了真正的可能。还在东京帝国大学读书的时候,刘兰亭就请一家建筑设计所画了育人学校的建筑图纸寄回银城,特别嘱咐父亲要从重庆请来建筑师严格依照图纸监督修建。等到刘兰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