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同学,你们常常听我讲经,我讲了四十八年。最初讲《华严经》,我记得第一次讲《华严经》是民国六十年,现在民国多少年我都不晓得,听说好像有九十多年,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讲《华严》,在台北市讲的。可惜那个时候没有录音、没有录相,跟现在讲的不一样,大不相同,可是那个时候那批听众也是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给我很大的鼓励。如果你们留心、留意的话,同样一部经,每年讲的义趣不一样、不相同,这什么原因?年年有进步,年年有新的体会,所以经是活的,它不是死的。经里头字字句句确实就好像作文章的题目一样。还是这个题目,小学时代做这个题目,拿这个题目做一篇文章,中学时代还用这个题目做一篇文章,到大学时候依然用这个题目做一篇文章,内容不一样,你的程度不断向上提升,虽然还是同一个老题目。
  这部《华严经》真的字字句句是题目,怎么知道它是题目?清凉大师在玄义里面就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龙树菩萨当年到龙宫,大龙菩萨的道场,看到世尊所说的《华严经》,叫大本,多大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部经多大?我们今天全世界的图书,只要是书本,统统集合起来,跟它相比比不上,那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龙树菩萨在那个时候很傲慢,他聪明,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用三个月全读完;那个人是初地菩萨,是来做示现的。自己认为印度所有宗教东西他读遍了,觉得世间第一没有人能超过他,贡高我慢生起来了。大龙菩萨,大菩萨照顾小菩萨,把他带到龙宫,龙宫里面的图书馆去看一看。一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傲慢的心立刻就没有了,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九牛之一毛,算什么!这对佛陀才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以他说这部经不是阎浮提众生能够受持的,换句话说,他自己都不能受持,何况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於是它还有中本,中本分量还是太大,再看下本。下本是什么?下本就等於说目录提要。好像我们《四库全书》,中本是什么?《荟要》,《荟要》是大本的三分之一,再就下本(小本),小本是目录提要。目录提要也有几十卷,现在我们用的是精装书,把它缩小了,大概每一册有这么厚,目录提要五册,堆起来有这么高,目录提要。所以他从龙宫传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的《华严经》就是目录提要,岂不是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一个题目吗?照这个题目做文章就好了。
  现在的《华严经》是大本《华严经》的目录提要,翻到中国来的又不完整。目录提要多少?十万偈。佛经它的习惯跟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的书是算字数,这本书多少字,我们常讲《老子》五千言,五千个字,《金刚经》也是五千多字,我们中国人算字数。印度人不是,印度人算句,那个句的长短不拘,四句叫一偈,就算一个单位,四句是一个单位,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华严经》是龙树菩萨传到世间来的,四十万句十万偈,这个分量太大!
  印度的法师,中国这些法师到印度去取经的,都不能够带一套完整的《华严经》到中国,所以带来的都是残缺不齐的本子。第一次传来是东晋时代,三万六千偈。你们想想看,全书十万偈,到中国来的只有三万六千偈,三分之一多一点。到唐朝时候第二次传来,四万五千偈,比晋朝传来的多了九千偈,翻译出来就是现在的《八十华严》。所以《八十华严》的全文是龙树菩萨传来的全文二分之一还差一点,十万偈,它这只有四万五千偈,还差一点。最后到唐朝贞元年间,最后一品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品经完整的传到中国来,最后一品,翻译成中文四十卷,这一品是完整的。这整个合起来是原文的一半,半部,可是梵文的经典现在失传,《华严》今天保存得最多的那就是在中文本子里。
  弘一大师他一生爱好《华严》,他老人家的课诵,就是早晚课诵,是用「普贤菩萨行愿品」,他念这品经做为自己早晚课诵,念得很熟能够背诵。他教导我们学《华严经》应该怎么学法?《八十华严》教我们学到「离世间品」,然后接著读「普贤行愿品」四十卷,这样总共九十九卷。因为《八十华严》最后二十一卷是「普贤行愿品」,只有四十卷的一半,所以这是重复的,我们就不读八十卷的「入法界品」,念四十卷的「普贤行愿品」,这样合起来九十九卷。这是中文本里面保存最完整的。所以我们要晓得《华严经》字字句句都是题目,你领悟多少,各人就不一样了。就好像一个题目,我们在学校读书,老师出个题目叫同学们做作文,题目相同,每个人做得不一样,但是不离这个题目那都是好文章,都没有错误。懂得这个意思,你才不至於把学习的方向目标搞错,所以字字句句是活的不是死的。
  『欢乐人』,真正快乐,除读书之外,除认真学习之外,得不到,真正欢乐得不到。世间人的欢乐建立在荣华富贵上,可是荣华富贵不能常保,保不住,一旦福报享尽失去了,那个欢乐就没有了。底下一首偈会跟我们讲到三苦、八苦,我们就明白了。在现实的社会上,我们这一生亲身经历的,过去看到做大官的、发大财的,他们在物质上的享受确实所谓是一呼百应,家里面奴婢很多,到晚年地位失掉了。尤其中国遭很多次的战乱,到了晚年,家里头一个佣人都没有,老夫妻两个年岁都大了,自己提个菜篮上街买菜,我们看到这凄惨的现象。过去是大官大将不可一世,怎么晓得晚年落到这种地步?这个欢乐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欢乐是读书,为什么?他不受外界影响,他能够永远保持在快乐里头,所以说读书之乐乐无穷。《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喜悦,就是此地讲的欢乐。这是什么?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不是从外面。凡是从外面得来的欢乐都会失掉,唯有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永远不会丧失。
  你读古圣先贤的书快乐,读佛书更是快乐,所以你要会。首先你要把障碍排除,这个障碍是什么?物质的欲望。所以儒家第一个教你什么?格物,为什么?它是障碍。你有这个东西,物是物欲,你对物质的欲望要不能放下,读书之乐你就得不到,所以先决条件是要把物质的欲望舍掉,专注在什么?精神上的快乐,这就是古人讲的孔颜之乐。孔老夫子、颜回,他们物质需求非常淡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现的,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的什么生活?托钵,比孔颜有过之而无不及。孔颜已经非常喜悦,佛菩萨那个欢乐肯定超过孔颜很多,这是我们从推理上能够想像得出来的。我们要想得到,那就应该学孔子、学孟子、学佛菩萨,你才真正能得到,你得到这种欢乐,你才真正肯对一切众生,用众生的话来说,做出了牺牲奉献,而在他们本身没有感觉得有什么牺牲、有什么奉献。为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是自然的,应该的,是我本分里头应该要做的,就像父母照顾儿女一样,没有任何条件的,谈不上什么牺牲奉献,那太夸张了,自自然然,为什么?众生跟我是一体。所以在这种喜悦里头,性德流露出来了,欢乐是性德。
  性德里面我们常讲的,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有慈悲。大慈悲心自然流露肯定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里面,我们今天讲项目非常之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帮助众生觉悟。要帮助他觉悟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所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对於一切众生无不是以教学为手段。最明显的,你看看每个宗教的创始人,那都是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他不搞别的,他搞教学。为什么?唯有教学才能帮助人觉悟,觉悟之后他才能独立,才能自己照顾自己,他在这一生当中必然也得到欢乐。一生当中他有目标,他有方向,他不迷惑,他不颠倒,他怎么会不快乐?每天他都向前进,他不会往后退,天天有进步,天天烦恼轻、智慧长。譬如读一本书,在中国古时候读《四书》的人最普遍、最多,一生就念这部书,常常有新的悟处,这快乐无比。为什么他有新的悟处?那个定愈来愈深,烦恼轻,智慧长。为什么烦恼轻?心定了,不生烦恼,不生烦恼就生智慧。定力年年加深,烦恼年年减少,智慧年年增长,他怎么会不快乐?
  古德跟我们讲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很好,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