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烽火台就像我们现在用的香炉一样,我们现在燃香就是跟诸佛菩萨、九法界众生传递我们的讯息。其实这都是形式,真正传递讯息,我们一动念,讯息就传到,念头一起真的比电磁波的速度快,比光的速度还要快。我们一念起,遍法界虚空界都传到,不管是善念恶念,念头一起,法界虚空界全传到了。这些经文我们到今天才深信不疑,没有疑惑了,知道心的念头确实是这样的。
  现在科学家研究的是物理,物理好像进步很快,在心理始终不能突破障碍。为什么?他用物理的概念、用物理的方法去研究心理。汤恩比说得好,很可能将来把导向、路子搞错了,那对人类反而有害处。所以他对宗教,特别是佛教,他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佛教能把这些事情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但是很不幸,社会大众现在认为宗教是迷信的,用科学的眼光来批判宗教。汤恩比他的看法,人类的根源是宗教,如果舍弃宗教,人生的意义、价值、目标全都没有了,那人跟禽兽真的没有两样。所以这个书应该读,他这个书有版权,我们不能翻印,应该在书店可以买得到。我摘录的这些笔记是极少的一部分,句句都很重要,可以提供同学们做参考,我相信对我们学佛会有帮助。他本身是基督教徒,他不排斥其他宗教,反而对其他宗教他都尊敬,这是智慧,这是明白人!
  所以看到果实,我们就想到我们要得到的最胜法,最殊胜的法。也正如同这品经在开端的时候,经文上告诉我们,「若菩萨善用其心」,就能够获得一切殊胜微妙之法,就是此地讲的最胜法,所以你要善用其心。谁不想善用其心?善用其心就是这个地方举的一百四十一个例子,你看他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那个心理上的反应,这是善用其心。成就胜妙功德,胜妙功德都是每首偈后面二句。善用其心是哪一句?第二句,「当愿众生」,这是善用其心,下面二句是胜妙功德。
  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学了马上就管用。第一个好处是身心健康,法喜充满。我们学佛,学佛要得不到法喜,不是在生活当中一天到晚常生欢喜心,你没有得到;你还会生烦恼,你没有在学佛。你看看佛什么时候烦恼过?观世音菩萨什么时候烦恼过?地藏菩萨什么时候烦恼过?没有!我们为什么会烦恼?不善用心,我们用的轮回心,用错了。我们不是用的本性本善的心,在佛法里面讲菩提心,真心是本善的,菩提心现在我们讲得很清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根,根本!中国古老的祖宗,这应该在五千年前,也很了不起,把真心总结成一个字,爱心。你看伦理教育里面第一条「父子有亲」,亲爱,这个亲爱就是佛家讲的慈悲。所以,佛教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要懂得处处给人方便,不要给人为难,这是学佛,诸佛菩萨处处给人方便。
  学佛的人没有生死,了生死,了是明了,明了生死的真相是一回什么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众生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换衣服,衣服旧了,脱掉换一件新的。如果你是善心善行,心地善,愈换愈漂亮,人的身不要了,换成天的身,欲界天身换成色界天身,愈换愈好。心行不善,换的身就差,人身失掉了,换个畜生身,换个饿鬼身,愈换愈差。所以身有生灭,灵性不灭,这个一定要知道。你要不知道什么叫灵性,我到底有没有灵性?那我问你,你晚上睡觉有没有作过梦?有,有作梦,梦是灵性。人要是死了,就像作梦一样,梦不会再醒来了,他在梦中会再找个身体,到别道去了;如果到人道,他再找个身体,他又出生了。灵性不灭!
  在佛法称为阿赖耶,叫神识,它是什么?它不是自性,但是它也没有离开自性,自性在迷的状况之下就叫神识。觉悟,觉悟它不但不在六道,十法界它也不会去,这是觉悟的。你还会在六道里打转,是迷,这是神识,不叫自性。这有同学问过,大家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所以我们对於花跟果不一定是供佛,任何时候看到花就知道修好因,看到果就晓得我将来要获得好的果报。好,今天时间到了,这个地方经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五卷)  2006/4/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二个小段第十首偈看起:
  【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这也是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也会遇到,大河、小溪处处都能看到,溪水流入河流,河流流入大海。中国的地理位置,西北都是高山,东南是沿著海岸,所以水都向东流,都是流入大海。我们见到河流,也引发菩萨的弘愿,我们说「引发」,实在讲这个言词都不是很妥当,但是找不到更适当的辞汇来说。所以我们要懂得意思,他是自自然然,既没有分别执著,也没有起心动念。
  由此可知,菩萨的弘愿是自发的,只要轻轻一接触他就能发起。你要问他的因,那可以说因是在像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个阶段,初学佛发心、发愿。四弘誓愿在我们现在很生疏,也会念,天天念,为什么说生疏?常常忘记,所以就很生疏。不像贪瞋痴慢,贪瞋痴慢你不想它,它也会生起来,真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起贪瞋痴慢。所以贪瞋痴慢很熟,佛法很生疏,就是在一切境界当中提不起来,这就是生疏。那功夫,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熟处转成生处,生处转成熟处。也就是说像我们念佛,把贪瞋痴转变成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要像我们现在对贪瞋痴一样的熟悉,熟透了就起作用。
  贪瞋痴熟透了就是三途,果报是在饿鬼、地狱、畜生;阿弥陀佛要是熟透,果报在极乐世界,这个要知道,所以要能转得过来。转,也不是随便说说就能转得过来,这东西要功夫。为什么要功夫?习气。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里头生死流转,所以妄想分别执著就熟透了。这三样东西全是障道,不但障道,把我们的悟门都障碍住。为什么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不开悟?这是没转过来。要怎么转过来?那真是祖师大德教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八个字可重要。
  早年我在新加坡教学生,常常提这八个字。有一次茗山老和尚到新加坡访问,我们遇到,他看到这八个字频频在点头,一直都在赞叹「这个才正确」。真正有成就,这一生当中快速成就,有把握成就,就是一门,一部经,一个法门,不能学两部经。从前我们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学经教只准学一门,两门他不教。初学的时候不懂,总认为我们程度太浅,一部一部慢慢的学。到以后契入之后才知道这里头的奥妙,才真正明白佛为什么开这么多法门,是为了接引不同根性的众生,所谓是「就路还家」,不找麻烦。所以有八万四千法门,在理论上讲是无量法门。
  你要当个导师,大导师是如来,是佛,导师大概也都是菩萨、祖师大德,你也要像佛一样普度众生;普度众生,那就得门门都通才行。你所接触的众生根性不一样,你只通一门,你就只能够接引一类的众生,也不错,那也非常难得。自古以来,祖师大德给我们表演的确实很多,一生就是一部经,一个法门,绝不改变。他就是大彻大悟,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了,他还是弘扬这一部经。为什么?给后人做模范,做好样子!不要让人家看到,「你看他不是会讲很多经,他不是学很多经吗?我们也应该跟他学」,那错了!他讲很多经是没错,他不是学很多经,他只学一部经;一部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你要是一生当中想学个几十部经,到最后是一样都不通。
  我们今天看到这首偈子,『若见大河』,大河,像中国的长江、黄河,这叫大河。诸位想想,黄河、长江有多少支流?支流里面还有支流,乃至於山上这些小溪,你看那小溪水流到什么地方?流到哪里去?流到小河,小河流到大河,大河流到大江,大江流入大海,它就沿一条路子走。如果它不沿这条路子,这个小溪的水又想往东、又想往西,又想往南,它能不能达到海?达不到。总是沿一个方向,总是沿一条路,决定归到大海。这些道理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别人学那个法门,我们赞叹,礼敬,就像《华严》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做的示范。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无量无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