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徽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洙禁不住在心里赞叹道:“他们是多么恩爱的一对!”


充满了期待

  国民党在军事上节节溃败,开始做南撤的准备。教育部派员到北大、清华传达政府关于学校南迁的意见。

  思成、徽因和他们的朋友张奚若、钱端升、金岳霖、陈岱孙、周培源等早已决定,哪里也不去,就留在北京、留在学校里,静观待变。对国民党的统治他们由不满到绝望,再也不愿意相信这个政府的承诺。

  他们认为,新政权同样需要懂技术、有专业的人。用梁思成的话说:“共产党也要盖房子。”更何况,他们所接触的共产党人曾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的等待中有茫然、有不安,但更多的还是希望。

  这一年,思成和徽因的老朋友费正清在美国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美国与中国》。这本书被称为“最好的单卷本中国史”,经多次再版,成为西方最畅销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著作。

  思成和徽因很快收到了费正清寄来的赠书。一段时间里,这本书成了梁家茶会的中心话题。书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他们过去曾和费正清讨论过,也是眼下他们所关注的。

  林徽因就费正清的书专门写了一封信,这是林徽因写给费正清和费慰梅的最后一封信。以后不久,中国大陆与美国就中断了任何往来。

  1948年12月,北京城战云笼罩。

  中国人民解放军围城月余,傅作义部坚守城池,不战不和。

  清华园地处西郊,与城内交通隔绝。校园内流传着各种消息,有人说城内的北大、燕京已经停课多日,许多教授离京南迁。有人说,东单商场一带改筑机场,周围房屋拆掉很多,北京饭店屋顶掀了一层。还有人说,清华将迁入城内,与北大合并上课。学生中各种反应都有,进步学生为迎接解放做着各种准备工作;大多数学生已不能安心上课。

  国民党政府拟就了北京各大学欲“抢救”的教授名单,梁思成也在被“抢救”之列。接他们的飞机停在南苑机场,胡适夫妇走了,梅贻琦走了,陈寅恪走了,但梁思成、林徽因留了下来,更多的人留了下来。

  物价飞涨,物质奇缺,金圆券贬值,教职工生活无保障。校长梅贻琦南行后,学校事物由校务会议的一干人维持。清华园内,人们对代理校务的人员意见丛生。校务会议主席冯友兰借清华人的一句老话发牢骚:“教授是神仙,学生是老虎,办事人是狗。”

  没有人管理的清华处于“无政府”状态。

  夜里,徽因睡不着觉,只听到平绥路上的车辆声隆隆不断,那声音自北向南,彻夜不停。思成说,那一定是国民党军队在向南撤退。

  12月13日下午,清华园北边炮声响成一片。国民党中央军炮兵团开进了清华,在校园的气象台安放了三尊大炮,学校体育馆以西一带戒严。

  停电了。入夜,静谧的夜空里弥散着紧张不安的气息。一些教职工携儿带女卷着铺盖住进了学校的图书馆。因为图书馆的建筑坚固,可防炮弹的轰炸。

  这一夜月色如水,新林院的人们虽然安居如故,但却忧心忡忡,彻夜难眠。


保护文化古迹



  思成站在家门口,一边听着密集的枪炮声,一边自言自语道:“这下子完了,全都要完了!”他想起当年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先生说过的话:从历史上看,历代宫室,都难逃五百年一轮回的大劫之灾。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是经不起兵燹炮击的。

  大战将至,他和徽因为北京城那些古建筑而忧心如焚。

  12月19日,国民党空军出动,轰炸北京西郊解放军炮兵阵地。清华园多处中弹,燕大蔚秀园亦中弹。第二天,学校停课。在科学馆召开的教授会通过了校园遭轰炸抗议书。

  学校大门口贴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兵团政治部的告示,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保护学校寺院文物古迹不遭破坏。

  这天早晨,女佣刘妈从自己的家里回到梁家,头两天她因家中有事回了远郊的成府村。

  她一到梁家就讲起了她早上遇到“八路军”的事。

  刘妈早上开门,看见村子里到处都是穿着草绿色军装的队伍。听邻居们说,队伍是半夜开进村子里的。可这么多人居然连一条狗都没有惊动,莫非真是天兵天将么?大冷的天,走在外边连手都伸不出来,可他们就依着胡同的土墙睡了半宿。看上去,他们的人马都很瘦。村里人看着不落忍,请他们进家,没人进,请他们喝粥,没人喝。就连喝碗开水,也是谢了又谢才接过去。

  刘妈兴奋地对思成和徽因说:“我活了六十多了,可没见过这样的队伍。人家都说八路好,往常我就是不相信,今儿个我算是亲眼瞧见了。我出村儿的时候,瞅见一些城里人正排着队举着旗子欢迎队伍呢!”

  徽因和思成兴奋地听着刘妈的讲述,好奇地向她询问有关这支军队的各样事情。

  那是一个让人觉得要发生什么事情的夜晚,空气中流动着紧张和不安。张奚若领着两位身穿灰色军装、头戴皮帽子的军人来到了梁家。他们向梁思成、林徽因行着标准的军礼,自我介绍说:“梁教授,我们受解放军攻城部队的委托,来向先生请教,城里哪些文物建筑需要保护。请你在这张地图上标示出来,以便我军攻城的炮火能够避开。”

  梁思成和林徽因激动了,他们顾不上多说什么,在两位军人带来的那张军事地图上一一标出北京市重要的文物古迹和建筑群落,那是他们视为生命一般宝贵的文化遗存。他们珍爱和熟悉那一切,几乎用不着多加思索和查阅资料,一处处需保护的文物古迹位置便被准确而详细地标示了出来。

  临走时,一位军人对他们说:“请你们放心,只要能保护文化古迹,我们就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看着两位不速之客匆匆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童年读过的《孟子》章句在思成的脑海里浮现了出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他突然想起忘了询问来人的姓名。

  夜深了,他和徽因长时间不能入睡,两位军人带给思成和徽因的感动长久地留在心里。“这样的政党,这样的军队,值得信赖,值得拥护!”

  这是1948年12月。这一年,梁思成47岁,林徽因44岁。


迎接解放

  1949年的新年到了,太阳暖暖地照着清华园。

  工字厅回廊曲折,雕梁画栋,是清华的教授们休息娱乐的地方。上午,教联会的同仁照例在工字厅团拜。晚上,大礼堂照例是游艺会。游艺会上,教职工演出了话剧,工友们表演了魔术。看上去,这个新年和往年一样平静而热闹。

  但是,毕竟这个新年不同于往年。

  一队队民工源源不断地经过清华园,他们扛着云梯、竹篙、水杉,从这里运送给准备攻城的解放军部队。学校附近的商店里,已开始使用解放区长城银行的纸币。商店虽然还正常营业,但东西既贵且少。

  依据校历,这个学期的课应该上到1月8日,然后是为期一周的期末考试。可学生们都在筹备迎接解放的各种活动,学校已无法正常上课。校园里腰鼓声自由地敲响,体育馆前学生们扭着秧歌代替了早操,中午和晚上,教室里不是在练习合唱就是在排演话剧。

  根据形势,校务会议决定取消考试,即放寒假。通知发出后,几乎没有学生离校。

  1月10日下午两点,中共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正式接收清华大学。

  大礼堂的楼上楼下,挤满了学生和教职工。校务会议主席、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教授宣布:清华大学从今天起成为人民政府的大学。大礼堂里掌声雷动,这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

  接着,是接收代表、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钱俊瑞讲话。这个中年军人看上去和蔼、沉稳,有很好的口才。

  他开头先是宣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针: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提倡民族主义、民主思想、科学精神。

  接着,他讲了共产党接收大学后的工作意见:取消国民党在学校的训导制度,取消公开的或秘密的党团活动;一切暂时维持原状,教职员工的薪水仍按等级制;待北平解放后,再通盘筹划高等教育的改进方案。

  再冰、从诫这些日子很少回家,他们各自在学校忙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