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风来了连树根都拔掉,风是愚痴。所以贪瞋痴慢都会把你所修的功德摧毁得干干净净,你要想成就功德、保持功德,你要把贪瞋痴慢除得干干净净,远远的离开,这是功夫。内要修功,外能够抗拒境界;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瞋恚;面对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不愚痴。接触外面境界,这个境界的体、相、作用,因缘果报,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我们功夫才得力,清净心才能现前。这个理跟事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世尊为我们而示现,修行要经无量劫,菩萨成佛还要修三大阿僧只劫,哪有几个月能成就的?三年五载就能成就的?不可能的事情。成就之后还不舍弃因行,诸佛如来都已经成就,圆满成就了,他还示现种种身分,来帮助一切在学之中的这些众生。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些天王,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乘愿再来的,他还没有放弃修行。善目天王还在修普净一切众生行,净化自己的身心,这是自性众生誓愿度。净化自己就是净化一切众生,像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他的生活那么清净,就是教导我们。他一句话不说,让我们天天看、常常看,总有一天看出门道出来,觉悟了。
  在《金刚经》上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那是帮助我们、促进我们觉悟,可是我们念《金刚经》还是不觉悟。《金刚经》上讲,须菩提尊者天天跟著释迦牟尼佛,也跟了不少年,般若是第四个阶段讲的。第一个阶段讲《华严》,那是佛在定中讲的,那个我们不算它。阿含、方等二十年,至少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二十年,二十年没看出来。般若会上,般若讲了二十二年,《金刚经》也不是一开端讲的,中段时候讲的;换句话说,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三十年才看出门道,才看出释迦牟尼佛这个生活,一举一动是教化众生的,为众生示现的;他生活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很可惜,一天到晚围绕在他身边的人都没有看出来,须菩提这个时候才看出来,才赞叹「希有世尊」。什么稀有?释迦牟尼佛表现太稀有,他一生所证的、所学的、所悟的、所入的境界,全部都在生活当中。不但是释迦牟尼佛自己一个人,无量劫修行证果都表现在生活里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证的,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表现无遗,全盘显示出来,没有一丝毫隐藏,这个真正稀有。须菩提才看出门道,才发心想学。
  学从哪里下手?请教世尊两个问题,那两个问题就是入门之处,也是此地善目天王普净一切众生的诀窍。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一个是「应云何住」,《金刚经》上就这两个问题。对我们来讲,真的是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这两个问题。我们的心太乱,念头太多、太复杂,怎样能够把复杂的念头、杂乱的念头把它伏住,恢复我们的清净心?我们的心到底应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凡夫的心住在烦恼上、住在杂念上,苦不堪言。心到底要安住在哪里?释迦牟尼佛答覆得好,答覆的是:就像我这个样子降伏,就像我这个样子安住。他都表现出来了,实际完全落实了。这个答覆须菩提体会不到,体会不到,佛再跟他详细说明、再跟他解释,《金刚经》是这么来的。所以你所学的、所修的、所证的,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皆是!吃饭,圆圆满满的佛法就在吃饭里面,就显示出来;喝茶,整个佛法,无量劫的修持,就在喝茶里头表现出来。所以人家生活里,点点滴滴是无上道;我们在生活里,点点滴滴是大烦恼。我们显露出来是无尽的烦恼,人家显露出来是无上的大道,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体会、能够看得出来,那是很大的长进。於是我们也就明白了,修行在哪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当中修行,点点滴滴当中体会无上道,点点滴滴当中展现无上菩提、究竟涅盘。
  佛法没有一丝毫隐瞒,世法也没有一丝毫隐瞒。我们回过头来看世间人,看人比较容易,看自己很难;但是看人,反过来照自己,就看到自己了,人就是我们一面镜子。凡夫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反应出他无量劫的烦恼习气;诸佛如来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反应他无量劫修行的功德,德是成就,他的功夫,他的成就。我们如果能够看出这一点,你对於一切众生的过失,你就不会责怪,你看到那个心会很平,觉得他那些毛病是应该的,他就是这样的。看到诸佛如来点点滴滴功德流露、功德的展现,你会点头很欢喜,应该的,他就是这样的。我们的心在境界里平等了,平等就是清净心。我们如何处事待人接物?慈悲心现前,慈悲心现前的时候,一定是称赞功德,规过劝善,劝人断恶修善,劝人破迷开悟,这个心,善心、善意自自然然流露出来。
  「普净一切众生界」,「界」是分别、差别、界限,一切众生都有界限。我们头跟身有界限,眼跟耳有界限,叫法界。这个界限逐渐逐渐就消除、就消失了,怎么消失?清净心现前就消失了。消失,它还有没有界限?有,界限总会存在。消失什么?分别界限那个念头没有了,消失的是这个。不是说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有,十法界的分别执著没有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然后才明了,佛经里有一句话说,「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不坏世间法」。世间法有界限,佛法决定没有破坏世间法,但是在理念上是圆融的、融合的,没有界限。事上有界限,心上没有界限,所以事上的界限没有障碍,才叫事事无碍。我们自己的心没有净化,所以事事就有障碍,没有办法融合。所以融合一切众生,今天讲融合不同的文化,融合不同的族类,「普净」这两个字重要。普净不是对外,是对内;如果我们搞错了,从外面学普净,你永远净不了;要从内心里面普净,就能做到。
  所以每一个人无量劫来所修、所学的,全都展现在生活里头点点滴滴;心地愈清净,你体会得愈深愈广;一点清净心都没有,你就很不容易体会到。正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诚敬就是清净。我们这里讲的这十个字,每一个字里面都含摄其他的九个字,真诚里面一定包含著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里面一定包含著真诚、平等、正觉、慈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个得到了,统统都得到,都表现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为什么?你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穿衣吃饭、应酬,全用这个心!完全显露,哪里能瞒人?瞒人是假的,瞒自己是真的。自欺欺人,自欺欺人不是欺别人,人还是自己,与别人实在讲毫不相干,所以学佛人一定要觉悟。
  我们念佛堂正是做净化心灵的一个场所,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往生才有把握,往生才有希望。念佛为什么要听讲?听讲帮助你念佛;如果只念佛,不听这些道理,你的功夫很难得力。佛法,无论哪个法门,都是讲求解行相应、解行并重,这是一定的道理。只有稍微偏一点,决定没有舍弃的。净宗法门偏重在行,行比较多,解比较少。解少可以,不能把解完全丢掉,完全丢掉你的行不得力,决定不得力。这是我们念佛堂为什么每天还要听两个小时讲经,道理就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一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61
  请看经文,知足天长行第六句:
  【宝峰月天王,得普化世间常现前无尽藏解脱门。】
  天王示现修学的法门是『普化世间常现前无尽藏』。「化」是教化,《太上感应篇》里面有说到「正己化人」,前面几位天王表法的都是偏重在正己,只有自己心行俱正,而后才能够教化众生。所以佛在四弘誓愿里面教导我们,一定是先断烦恼成就德行,再学法门成就智慧,然后圆成佛道,才能够普化世间。这是十方三世诸菩萨修学必须经历的程序,决定不能够颠倒。但是在初学的时候,也不舍悲心,也负有教化众生的使命,也从事教化众生的事业。但是教化众生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定慧,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所谓是教学相长,师资道成,这是我们不能不明了的。因此初发心的菩萨也要普化世间,要有这个心,还要有这个事。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修学有一分成就,就要将这一分成就,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不是说等我们成佛之后,再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那你永远成不了佛。学到两分我们有两分的定慧,以两分的成就去帮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