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作者:(波兰)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几年前,同是这本喜欢滥用形容词的周刊,还在令人作呕地称颂她:“小个子、有精神、坚贞不屈的孙夫人……是中国的民主良心”,“文雅的孙夫人……为她已故伟大丈夫的自由主义的、民主的纲领仗义执言”,如此等等。①
  ①这里的引文分见美国《时代》杂志(英文)1943年2月15日一期所载《中国:黑暗时刻》一文及1946年2月14日一期所载《来自重庆的呼声》一文,后面一篇文章还配了一张宋庆龄的照片,说明是:“另外没有人敢这么说”。
  (她的已故伟大丈夫的学说毫无疑问是主张民主的,但丝毫不是自由主义的。无论在社会方面或民族方面,它都是革命性的。在转向同苏联结盟之前很久,他已经作出结论,西方的民主制度是保护资本主义的,宋庆龄的观点不是背离了、而是继承了他的学说。)
  在巴基斯坦,如同在缅甸一样,她宣扬的不止是现代化。她在达卡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典礼上的讲话可以作为一个例子。(达卡当时是东巴基斯坦首府、现为孟加拉国首都。)她自己后来回忆说:“……我在讲话中着重提出历史科学研究的重要。我说,人类的进步是愈来愈快的,这固然是由于文化的积累,可是也由于人类对历史的认识程度不断的提高。广大人民一旦有了这种认识,就发生伟大的力量。历史证明凡是觉悟了的人民都曾推翻了殖民主义的统治,争取了自己国家的独立。”①
  ①同注36。
  从这里,人们似乎听到了孙中山“知难行易”和马克思“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名言。
  在访问巴基斯坦半年之后,宋庆龄又率团访问印度尼西亚。她在讲话中说,“在你们为民族自由而斗争的那些年代里,我们的心常常是同你们在一起的;我们之间友谊的增长和我们的合作的扩大,对于必将属于我们的最后的和必然的胜利,是重要的。”她敦促几百年来一直住在这个群岛的千百万中国人同侨居国建立坚实的联系。①
  ①《人民日报》,1956年8月15日。
  苏加诺总统在欢迎国宴上的讲话中说,他年轻时曾读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把它译成印度尼西亚文。正是这部书鼓舞他去为祖国的自由而奋斗。他说,孙中山早就高举的旗帜不仅仅是为了中国人,也是为了所有的亚洲人。他同尼赫鲁一样,对于现在称为“第三世界”(当时还没有这样的称呼)的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表现出强烈的关注。
  这样一种情绪的象征就是万隆——1955年4月,在这个印度尼西亚城市,从殖民主义压迫下取得独立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国际会议,表现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通称为“万隆精神”)。在访问这座城市时,宋庆龄说,“历史上还很少有一个城市……曾象万隆一样赢得这么多人的心。”①她还代表周恩来总理——他为这次历史性会议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向万隆人民致意,这也反映出她同周恩来在思想上的谐调一致。
  ①《解放日报》,1956年8月20日。转引自《宋庆龄年谱》,253页。
  在印度尼西亚,她强调了本国国内和泛亚团结的重要性。她说,中国的历史证明,只有把所有为民族自由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人结成统一战线,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她是在鼓励在苏加诺的民族主义者同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之间刚露端倪的联合能发展起来。印尼右翼势力是反对这一联合的并不久就加以破坏。
  '越南:同胡志明的会见'
这些年,越南还在为民族解放而无比英勇地奋斗。宋庆龄虽不能前去访问,但以极大的同情关心着斗争的发展。1955年7月,她在北京寓所会见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这是在越南奠边府大捷之后不久,这次在中国支援下进行的战役重创法国殖民军,使越南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她同“胡伯伯”的关系很老了。在本书第十三章中已经提到,二十年前,当这位越南革命领袖(当时用“阮爱国”这个名字)在上海时,她曾帮助他脱出蒋介石的白色恐怖,接上了同中国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
  '日本和日本人:保持同日本人民的传统友谊'
  最后要叙述的是她对日本——一度以东亚征服者自居的日本的态度。宋庆龄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但她对日本人民的友情则从未中断。在两国争斗方酣的时候,她对日本战俘发表过热情的讲话,还帮助日本进步分子同中国的抗战力量携手共进。
  现在,在人民共和国,她对重振旗鼓的日本民主力量及其反对日本反动势力战后在美国占领军庇护下复活的斗争,表示极大同情。
  在1950—1951年,她大力声援在“松川事件”中无辜被捕的工人,并以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主席的身份捐赠一万美元给这些无辜者和他们的家属。
  1951年2月19日,她还以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主席的名义,致函日本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及“全面媾和爱国运动协议会”,反对美国片面对日缔和及武装日本(这是同美国在朝鲜的军事行动密切联系的)。她指出,中日两国有着千百年和平交往的传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使两国人民都深受其害,因此,两国人民应该竭尽全力防止军国主义复活,再度为患。这是对整个亚洲及世界和平有益的①。
  ①《坚决支持日本人民反对美国武装日本》(1951年2月19日),载《宋庆龄选集》,第269—270页。
  在以后那些年里,她会见了许多日本友好人士,特别是那些为了同新中国建立经济和外交关系而努力的人士,其中有孙中山先生的(在孙宋联姻后也是宋庆龄的)老友宫崎和梅屋两家的亲属。
  在1954年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七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她对中日关系既有忧虑,也有希望。她对于“日本被美帝国主义牵着鼻子走上危险的备战道路,表示忧虑”,但相信日本人民“能从自己身上找出力量来挣脱束缚他们的锁链,而走上民族独立与和平发展的道路”。她表示,中国人民愿意“根据和平共处原则和日本发展贸易关系,并同日本建立密切的文化联系”。①
  ①《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七周年大会上讲话》,《人民日报》,1954年11月7日。转引自《宋庆龄年谱》,第212页。
  1966年,在北京庆祝孙中山诞辰百周年时,她邀请日中友协会长宫崎世民(本世纪初孙中山的革命同志宫崎寅藏之子)和西园寺公一(一位进步的日本贵族,在北京居住)到家中作客。中国革命在日本各阶层中一直得到友谊的支持,这一传统仍然得到保持并在后来结出新的果实。
  '对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鲜明的立场、深厚的友情'
  在那些年里,她虽然严厉谴责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敌视,但她认为这不应该由美国人民来负责任。她始终尊敬和热爱美国人民。
  在朝鲜战争中,她对华盛顿的政策极为气愤。美国假借当时在它控制下的联合国的旗帜,不但大规模出兵,并且想倒转中国革命的胜利车轮。它一面向鸭绿江推进,一面派第七舰队驻守台湾海峡。结果是中国也进入了这场冲突。
在整个抗美援朝斗争中,宋庆龄的立场是十分鲜明的。1952年9月,她的第一部著作选集《为新中国奋斗》出版,她在扉页上题词:
  “献给
  朝鲜人民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
  ——人民事业的英勇保卫者。”
  她还将全部稿费捐赠给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①
  ①据《人民日报》1952年9月28日的报道。
  稍早一些时候。在她新创办的刊物《中国建设》英文版1952年第3期(5—6月号)上,她亲自写了一篇《致读者》,谴责美国在朝鲜作进行细菌战的试验(一些装着带菌昆虫的容器也落到了中国境内):
  “现在美国政府和它的武装力量,在联合国旗帜的掩护下,正企图进行一件可怕的事情,它的发生将会使无数善良无辜的人民感到恐惧,即:想使用疾病和饥饿来杀害成千上万的中朝人民……医务卫生专家、生物学家和昆虫学家经过科学的试验,证明了美国空军在中朝领土上曾散布鼠疫、伤寒、霍乱、牛羊疫菌及其他致命的病菌……又撒下了传染病菌,目的在于毁灭……谷物和牲畜。
  “当细菌学家和昆虫学家不将科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