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作者:可致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方谚语说:“人民的呼声代表上帝的旨意。”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也说:“长期欺骗一小部分人,是可以做到的,短期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办到,惟有长期欺骗所有的人,则是永远不可能的事。”

  总而言之,为人君者必须先得民心,坦率、诚恳地尊重老百姓的意见;如此,不但错误能减少,并且可由百姓的支持,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替自己的施政带来莫大的便利。在企业经营上,领导者也应尊重部属的意愿,集全公司之智能,才能顺利地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

  一个公司的领导者不要太看重眼前的利益,应该留意未来的展望。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眼光放远一些。

  明智光秀在本能寺突袭织田信任,织田信长一时不备,被攻破覆灭,使得明智光秀突然膨胀起来。那时丰臣秀吉也正在高松城和毛利元辉对峙,眼见局势恶化,不得已,只好派人去和毛利讲和,然后带着部队,匆匆赶去和明智光秀决战,为织田信长复仇。

  可是正当丰臣秀吉撤退的时候,毛利的一些部将却突然建议毛利,认为趁着丰臣秀吉退兵的时候,撕毁和约,从背后攻击秀吉,必可一战而胜。毛利被部属说得也有些心动了。可是副将小早川隆景却坚持反对意见,他的看法是:“日本国内的战乱已经持续了近百年,到最近才慢慢地有安定下来的局势。加上丰臣秀吉的确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织田信长遽然逝世,天下归他所有,乃是自然的趋势。假使毛利家违背讲和的条件,而招来秀吉的怨恨,虽然可能得一时的利益,长期来看,却相当不利。所以应该和秀吉和平共处,才能使国家安定永存,繁荣发展。”

  他非常坚持自己的这个信念,不断地游说毛利,最后,他的忠诚果然感动了毛利,消除撕毁和约的歹念。不多久,丰臣秀吉果然一举消灭了明智光秀,统一天下,他非常感谢毛利信守承诺,所以送了厚礼来酬谢毛利家人和小早川隆景。

  人们往往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不能用远大的眼光去观察各种事物。当事情发生时,大家固然都知道要赶紧想办法去处理,可是处理事情想要不发生错误,还是需要远大的眼光,才能看出问题的症结,而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

  有些人宁肯贪图一时的便宜,而不计较未来的得失;有些人却宁肯眼前吃亏,也要保证将来能得到实利。这两种不同的决择,只有靠眼光是否远大以及思考是否周密来决定。

  小早川隆景在临死之时,曾经留下遗言,忠恳地劝谏毛利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远大利益着眼,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不要贪图眼前的小惠,鼠目寸光。可惜毛利充耳不闻,在关原会战时被任命为西军大将军,结果战败,连国家都灭亡了。由此可见领导者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才能有始有终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不但如此,领导者还要摒除私心。

  在历史的记载之中,明治维新时期,有许多志士都能摒除私心,奋不顾身地为国尽忠,如西乡隆盛就是这群志士中最没有私心的人。当时西乡隆盛先生的声望早已为万人所景仰,他伟大的人格发散出一股强烈吸引力,使人人都想亲近他。所以,以他的身份和道德人格来担任会战的总指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为了求取大众的齐心协力,他甘心以参议之尊被大村所差遣,如此更使大家敬佩他,而愿向他看齐。如此一来,大家同心协力,终于赢得胜利。历史家们早就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其实就是以西乡隆盛为中心所策动出的一系列成功措施而带来的成就。主要关键所在就是因为西乡隆盛能秉持高尚的人格,摒除私念,才能完成伟大的功勋,被后世所景仰。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爱惜、保护自己的名利。也正因如此,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利害关系而感情用事,以至于判断错误,造成失败。所以,人绝对不能有私心,要能放弃自己的喜怒爱憎,客观去判断事情,才可坦然处事,以无比的信心和勇气,把美德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是无法和西乡隆盛高洁的人格相比。但是,一旦身为领导者,在立场上就应先考虑到别人,再想到自己的利益;如能做到无私无我的境界,才会是个令人信服的领导者。想了解人性的微妙,当然只有设法和各类人多多接触,累积各种经验,最后见识自然成熟精辟。站在领导地位的人,原则上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同时,以此作为基础,以坦率的心情去领导部属,洞察人心的微妙。须知道,古往今来无论是杰出的政治家或成功的领导者,都因为他们能洞察人性的本能,并利用其优缺点,导向自己所预期的目标;如此,不但事情能办得顺利,还能深得民心。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二 依赖绝不敷衍的领导人才



二 依赖绝不敷衍的领导人才

  一位领导者要说别人所不敢说的话。若只想取悦大众反而会遭到失败。

  明治维新时,有一次支持天皇的官兵和支持幕府的彰义队发生战斗。担任官兵总指挥的是长州的大村益次郎。在这场战斗中,由于官兵的力量居于劣势,所以军方的首脑都希望和彰义队议和。惟有大村认为一定能打胜仗,所以持相反意见。

  战争开始时,彰义队的攻势非常猛烈,官兵陷入苦战,尤以黑门口的一场战役最为惨烈,这时一名守黑门口的队长来请求援助,但被大村拒绝。这位队长很愤怒地说:“你不发兵,难道是叫我们去送死吗?”大村回答说“对,我正是这个意思。”很快,这句话传遍了整个守黑门口的军营,大家都非常气愤:“大村要我们去送死,我们偏不死。”结果人人视死如归,大家都以必死的决心奋战到底,最后终于击退了敌人,保住了黑门口。

  此外,大村在第二次征讨长州时,对河边踌躇不进的官兵咆哮说:“你们还不走,最好统统溺死算了。”这样一面大声地斥责,一面激励部下,终于使全军奋起,而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大村的话虽然很苛刻,但是在决定胜败的生死关头时,指挥官一味地附和士兵,结果绝不能鼓舞士气,最后也不会获得胜利的。

  所以大村益次郎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从整个战局来看,胜利全靠他巧妙的战术运用,鼓舞士气。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作风严厉,使部下振奋,才得到胜利的战果。

  这个例子,固然是特殊的情况,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松下先生认为,领导者该说的话,就得要严厉地说出来。若想取悦大众,畏缩不前,也许能得到一时的好感;但如果因此而人心松弛,而后会误了大局。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发表就职演说时,就曾说过这么一段扣人心弦的话:“各位亲爱的美国国民,我们不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虽然这些人会觉得,这句话的立场太过僵硬,但是,能说出别人所不敢说的话,领导人的价值才能显示出来。

  一丝不苟的严师,才能培养出业艺精深的高足。

  梅若是日本“和剧”的名演员,年轻时拜在山阶泷五郎的门下,学习表演技巧。一天,他到山阶家学习一出新戏,当他把歌词唱了几十遍以后,山阶老师还是不满意,一定要他唱到好为止,他一面流泪,一面反复着相同的音律,在他觉得自己的演唱已经无懈可击时,仍然无法得到山阶的认可。

  后来山阶老师因事出去了,梅若以为今天的练习到此为止,所以也就收拾道具回家了。没多久,山阶老师回来,发现梅若并没有继续练唱,非常生气,就交代家里的佣人说:“你去告诉梅若,以后不用再来了。”梅若听了非常紧张地赶来向老师道歉,从此以后更加努力练习,再严格的要求也不敢反抗了。各位读者一定听说过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如果没有达芬奇老师的严格要求,恐怕也就不会出现这位艺术大师了。

  由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象梅若、达芬奇这样成功的艺人,都要接受严格的训练,何况是其他的人?所以一个领导者也要随时学习,并接受严格的训练。在他办理公事时,固然要公而忘私,对于选用人才,也更要严格地训练,如此才能为国家社会效力。

  换句话说,领导者不仅对部属要严格要求,对于自己也不可放松。惩罚犯错的部属,虽然心里会很难过,但一定要抑制私情,因为在严格的管理下,整个社会团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