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作者:可致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可能会怀疑,为什么日莲法师的意志会这么坚定呢?可能是他的使命感使他产生责任感,以驱策自己,并形成不能完成任务只有以身殉教的勇气。

  当时,这个世界上,天灾战祸接连不断,社会非常混乱,人心迷惑,物欲私利的念头控制了每个人。

  日莲大师说:“我要变成日本的支柱和船舵。这将是我永远会谨记坚守的誓言。”这句气魄非凡的“狂言”,透露了他的雄心大志。有些人虽然认为是夸张了些,但一想到自己连夸口的勇气都没有时,也就非常钦佩日莲大师了。

  每一个人都难免会迷惑、害怕,甚至有时候也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忧伤,这些都是人性上的弱点。如果你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推动某些事,那么在遭遇挫折时,就很容易向现实低头,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反之,如果能先心存使命感,而勇敢向前迈进,不畏艰难,便可以克服自己人性中的弱点,而以莫大的意志,去推动事情了。所以,使命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心剂,是企业领导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气质。

  站在领导立场的人,首先就要确立自己的责任,抱着使命感求其贯彻,尤其要将使命感牢记在心,不仅自己如此,更要传给别人,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虽然说这是一个功利的社会,人们都被利欲所支配着,但当自己觉得有某种使命时,就往往会产生为使命殉死的决心。因为,除了财利,成就感和受人尊敬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可能有人反对日莲大师的思想,他的行径也可能太过狂傲,但他对传教的热忱和行为上的气魄,却也是大家所应学习的。

  上司骂属下:“为什么工作态度那么懒散?”

  属下回答说:“因为我不喜欢做这件事。”

  这个回答绝不是推托之辞。

  汉光武帝本身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但是在即位后处理内政,即反其道而行,采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居然也得到很好的成就。他本来就很热中于政治事务,登基之后,更是为国操劳,甚至在晚上都还和臣子讨论大事,至深夜而不疲,皇太子看见这种情形,很担心他的健康,就劝谏他注意养身,不可过劳,而汉光武帝回答说:“我喜欢自己能有机会多做些有益百姓的事,并不觉得累。”在光武帝的忘我工作中,终于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成为一个代明君。

  俗话说:“只有在喜爱的前提下,工艺才做得精巧。”不论是做什么事,“喜欢它”永远是把事情做成功的最重要条件:不喜欢就不会努力,就不存在有成功。我们看艺术家和运动家,他们之所以愿意忍受比别人更严格的训练,当然是因为在追求某一项目标,但出发点则不外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它。

  领导者当然也不例外,他必须学会去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政治家喜欢政治,教育家热衷于传道,而企业家则必须喜爱经营管理之道。

  领导者的工作主要是用人,也就是说要编组人力,支使别人去完成某项工作。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主要原因在人类是一种极端群体却又极端独立的动物,一方面自知无法离群独居,所以喜欢与人群来往;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自己的价值,深恐和别人一样,所以每件事总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让许多人一致地去相信某一件看法,接受一样指令去做事,实在是非常困难。因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强有力的领导者,也往往因部属不肯服从而觉得灰心意冷。

  所以领导者要有必须认清自己工作的本质,把用人当成自己的挑战,成功失败则检讨改进了,就把它当成经验推广;吸取教训,避免再犯,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领导别人。否则,身为领导者而说“我不喜欢用人”,那不是天下最大的笑话吗?“不喜欢用人”这句话,其实也是一个人毫无领导气质的象征。领导者指使部属办事不能称心如意,当然很丧心,可是如果此时不存在“我非要让你接受统驭不可”的心理,并乐意且积极去改变现状,坦白说并不配当一个领导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别人看起来,觉得很苦,但自己却能感到非常快乐,要不然,天天皱着眉头做自己心中所认定的“苦差事”,你想这种人能完成什么大事?

  领导者以大义行事,才能得到部属的认同和合作。

  浅井长政无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但却因为诸侯的不满而自陷孤立的窘境,最后遭受亡国灭家之耻,原因就是他不能了解大义之道,只为了自己与朝仓家的私交,宁肯与整个天下为敌,最后当然要失败。所以,一个企业领导者,必须从大局着想,以大局为重,大义行事,光明磊落,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织田信长虽然早已统一了天下,但是却不敢狂妄自满,仍提倡大义之道,恭谨地拥护天皇,以安民为目标,而引起战时社会的民心支持。他的家臣也因此感受到深刻的使命感,了解奋斗的意义,愿意尽全心全意为他卖命,当然会获得战役的胜利。

  不只信长,也不只日本,凡是古今中外的名将在带兵作战时都要向部属陈明大义,以种种有说服力的理由,让大家知道:“这个战争不是为我私人的利益打的,而是为了社会的公义、人们未来的幸福,不得不投入的圣战”,这方面的观点如果能得到同意与支持,就必然能让大众牺牲性命,以获得胜利。相反的,如果出师无名,或者为的是私利,那么部下一定会想:“打赢这场战争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是完成某人的私欲而已,那么,我又何必要卖命打仗呢?”一旦部属有这种想法,这场战争就很难打赢了。

  企业是基于什么“大义”而经营的呢?经营者也有必要向员工解释清楚,如此才能激起大家的工作热情。否则员工如果认为:“我拼命工作,结果只有老板赚到钱”,那么这家公司也很难维持下去。

  领导者必须慎重考虑自己的思想行为,是不是符合社会的公义,如果符合,要怎样使员工大众认同自己的观点?大义之道,自古以来就是事业经营或政治措施上的一个重要标准,不能予以忽略。

  在正确的信念之下,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可见正确的信念,对经营者是相当重要。

  肯尼迪担任总统时,美国情报部门突然发现苏俄居然在古巴建设飞弹基地,并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当时,肯尼迪总统非常震怒,除了下令以海军封锁古巴外,并严词警告苏俄的当政者赫鲁晓夫说:“古巴就在美国的鼻尖和眼前,如果你们在此建立了飞弹基地,无疑将对美国形成极大的威胁,使美国国民不安与恐慌。你必须下令把它撤走,否则美国将毫不客气地执行拆撤的工作。”

  由于肯尼迪总统的态度坚决,并不惜发动战争,所以最后苏俄终于屈服,把飞弹基地撤走了。这就是有名的“古巴危机事件”,当时美国似乎真的决心一战,不但以舰队封锁古巴,美军也都进入高度的奋战状态,可是结果美国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战争也没发生。肯尼迪总统对这次危机的处理,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成功。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肯尼迪总统之所以能把这件危机处理得那么成功,完全是因为他有那种来源于正确信念的坚定决心。他的正确信念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断然不许古巴建立飞弹基地,而使美国人民的安全受到威胁,基于这项考虑,纵使必须采取武力也绝不犹豫。因为他的信念坚强,使得远在千里之外的赫鲁晓夫也感受到危机的压力,不得不决定撤除飞弹基地。

  当然,肯尼迪总统能坚持这种信念,乃是因为美国有强大的兵力作后盾。如果是个弱小的国家,尽管态度再坚决,苏俄也未必会买帐。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时苏联如果只是兵力屈居弱势,而能在意志上超越美国,可能美国想解决飞弹危机,还得花费惨痛的代价,可见徒然拥有强大的兵力是不够的,还得有正确的信念,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这件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就是:正确的信念对企业领导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

  一个人行事的成功与否,除了思想、意志所支配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天命”

  孔子曾经说过“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周游列国到“匡”这个地方时,有人误认为他是鲁国的权臣阳虎,而把他围困起来,想设计陷害他。那时孔子的学生都非常恐慌,倒是孔子泰然地安慰他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