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发表一篇通讯,证实核裂变过程中除了产生巨大能量外,同时每次裂变平
均放出3~4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内有一大部分可以使其余的原子核继续发
生裂变,从而产生更多的能量与更多的中子,这样就导致一种“链式反应。”
在比一秒钟短得多的瞬间,链式反应将产生极为巨大的能量——一次空前未
有的威力的大爆炸。这篇通讯暗示了制造原子武器的可能性。
这篇通讯引起了全世界所有物理中心的注意,也受到法西斯德国的重
视。德国迅速召开了高级秘密会议,决定征用全部的当时铀库存,加紧制造
原子武器。
这种情况引起一些富于远见的科学家的注意。西拉德与银行家萨克斯共
同起草了一封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件,呼吁美国政府参加这场研制核武器
的竞赛。他们还争取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签名加以支持。罗斯福立即指
示进行这项工作。但由于过于保密,经费缺乏,所有研究项目都陷于停顿。
1941年9月,劳伦斯等科学家也向美国政府提出了研制原子弹的紧迫性
和现实性,并且强调,如果德国人首先制成原子弹,他们就可以“主宰全世
界”。罗斯福指示尽一切可能作出最大努力加快发展核武器。
劳伦斯立即着手将回旋加速器改装为分离铀—235——原子弹芯所需的
稀有同位素——的机器。他请奥本海默从理论上帮助他,以便分析与评价英
国的研究成果。这是奥本海默第一次参与核武器发展计划。此后的短短两三
个月内,他接连出席了一系列最高级会议,参加讨论与编制发展这种新式武
器的战略计划。劳伦斯坚持认为,这个项目太重要了,不能不征求像奥本海
默这样一个卓越的人的深思熟虑的意见。他让奥本海默参加了10月21日在
坎布里奇召开的委员会会议。
这次会议的总结报告成为以后研制原子弹的一份蓝图,其中明确地描述
了他们所设想的原子弹的机理。报告中引用了奥本海默的计算数据。
如前所述,中子与铀—235核产生裂变反应是引起链式爆炸反应的核心
过程,第一次裂变所产生的新中子越穿铀块,直到它们与另一个铀—235核
相撞而引另一次裂变,如此反复地进行下去。而铀是由许多相距很远的原子
核组成的,这些核由巨大的原子间的力联系着,因而,铀块尺寸必须足够大,
才能使中子有足够的机会击中另一个铀核而产生裂变,引起迅速的链式反
应。奥本海默计算,大约100公斤左右那样大的铀—235块,就足以引起爆
炸。这个质量称为“临界质量”。低于这一质量的铀块就没有足够的碰撞机
会来产生链式反应,因为大部分中子都泄露到铀块以外的空间去了。超过这
一质量的铀块将在一瞬间爆炸。100公斤铀—235,意味着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可能相当于几千吨梯恩梯。这使科学家们第一次面对面地看到了他们准备制
造的新式炸弹的威力。
此后奥本海默继续进行计算工作并不断提出建议。1942年1月如他被聘
请参加研制原子弹计划,并被安排与布莱特共同负责研究原子弹的机理。5
月,布莱特因工作无力而辞职,奥本海默单独负责这项计划。
奥本海默清醒地认识到,有必要时原子弹内部机理的研究工作进行一次
彻底审查。他亲自挑选组织了一批理论物理学家研究和计算一些问题,几周
之内,这个小组不仅已研究和整理了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弄清楚了最后制
… Page 6…
成原子弹之前还需要经过多少步骤。人们都将这些成绩归功于奥本海默的非
凡领导才能。特勒认为,“奥本海默作为全组的领导人,表现出一种精明能
干、稳重而又平易近人的气质。我不明白他是如何学会这种领导才能的。凡
是过去了解他的人都为他这种变化吃惊。只有一个政治家或行政官员才会具
备这种才能。”不仅如此,奥本海默所固有的那种天赋,即思想敏捷、能领
会别人思想而加以阐明并进行指导的能力,对他的工作同样是非常宝贵的。
研制原子弹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经常会有许多未知数提出。奥本海默的
沉着冷静很快遇到了挑战。特勒在研究裂变现象以外可能发现新情况的时
候,形成了“热核武器”的新概念。他计算了裂变弹(原子弹)能达到的温
度,认为裂变弹不但是以点燃氘 (重氢)的聚变,而且足以使氘和氨发生核
聚变。而地球的大层层内约有80%的氮气,因此,按照特勒的计算,由裂变
弹开始发生的热量足以将整个地球的大气层点燃,而且还有可能点燃整个海
洋!
奥本海默立即下令中止这种讨论。他指定专人校核特勒的计算结果并研
究其结论。他自己立即赶往密执安州会见正在度假的上司康普顿。康普顿听
到汇报后也大吃一惊。他们感到,“果真如此,的确是世界末日式的大灾难!
我们宁可受纳粹的奴役,也不能冒全人类毁灭的风险!”两人决定继续进行
计算,除非计算结果确实无误地表明原子弹不可能使大气层或海洋发生爆
炸,否则决不可以再继续研制这种炸弹。
… Page 7…
四、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正当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工作进退维谷之际,1942年5月,德国已进行了
一次实验,制成了第四座原子反应堆,并证实了链式反应确已发生。美国总
统科学顾问布什和科南特开始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和他们所主持的研究任务
规模的庞大,于是邀请陆军一起参加制造原子弹的工作。
1942年6月,美国政府设置了“曼哈顿工区”,以后这项计划就被人们
称为“曼哈顿计划”。9月,格罗夫斯被任命为主管这项工作的准将,掌握
了这项工作的领导权。格罗夫斯参观了很多实验室,一路西行,在伯克利会
见了欧内斯特·劳伦斯,又与奥本海默探讨了原子弹的前景。
奥本海默领导的理论小组已经发现特勒在计算原子弹爆炸过程中的热量
积累时,忽略了包括由辐射而引起的热损失,他们计算出点燃大气层的可能
性为百万分之三,于是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继续进行。
从外表看,衣着随便,头发乱糟糟的奥本海默是不大可能给西点军校出
身的将军留下印象的,但格罗夫斯很欣赏在外表下面所掩盖着的敏捷和洞察
的智慧,康普顿曾经向他介绍过奥本海默的能力。欧内斯特更是用高度夸奖
的语言介绍了奥本海默。奥本海默在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以后的这一年里,
不仅对这项工作的技术与管理问题感到极大兴趣,而且还发现了自己的领导
才能。他感到对别人的活动进行指导与组织协调工作特别适合自己的口味。
他具有非凡的感染与说服别人的本领,他有能力可以将性格完全不同的一批
人组织起来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工作集体。他思想敏捷,可以及时抓住讨论中
不同意见的问题实质并引导它们不离主题。同时,他对科学知识的涉猎面很
广,但却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这一点特别适合于处理研制原子弹过程中所遇
到的极为广泛的各种问题。因此,由于种种原因,奥本海默很希望保持他在
研制原子弹计划的负责人地位。
格罗夫斯发现奥本海默具有正确评价各种技术方案的杰出才能;奥本海
默不像其他科学家那样津津乐道地推销自己偏爱的某种方法,而是原意花时
间把科学上的问题症结所在向他阐述清楚。这次会见格罗夫斯对奥本海默留
下很深的印象。一个星期后,他再次会见奥本海默,研究采用何种最好的方
式组织原子弹的研制计划。奥本海默指出,这项计划的高度保密要求对于研
究工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科学家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
最终目的一无所知,对于该项研究必定毫无积极性。他建议把所有的研究人
员集中到一个实验室里,这样就可以在那里面完全自由地讨论问题;而这个
实验室则应绝对保密。
格罗夫斯决定按奥本海默的